女王生意经:英国王室的全球品牌之路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lo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印有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肖像的商品是无处不在

  在刚刚过去的习近平访英之旅中,英国王室推出的皇家国宴和热闹排场再一次引发全球的聚焦目光。美刊《大西洋月刊》撰文从王室演变的历史角度分析“为何英国王室能变成一个全球化的商业品牌”。
  无论是真心拥护王室的“保皇派”还是一心想要“闹革命”的“共和派”,在2012年的晚春他们几乎都无可避免地要被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照片给“洗脑刷屏”——无论是在伦敦抑或是世界的其他地方。这一年是被称为“钻禧年”的女王登基60周年。在伦敦肯辛顿高街的商店橱窗内,这位君主的肖像被包裹在华丽的金色相框内,要价不菲;而在附近的皮卡迪利广场商圈,印着她不同年龄阶段照片的商品更是无处不在:从曲奇盒子到咖啡马克杯,从成套茶具到客厅摆设。
  英国王室的品牌并不仅仅属于英国自己——尽管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王室、尤其是欧洲各国都面临着来自“共和派”的冲击,但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家族却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吸粉”。2011年,来自180多个国家的上百万人亲临伦敦观看了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婚礼;而在翌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全球有九亿多的观众目睹了“女王本人现场跳伞”的壮举;当然还有接连两个王室宝宝诞生引发的社交网络热潮……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乎无法想象沙特阿拉伯、泰国或是挪威的王室能在全球制造类似的热潮。与此同时,王室塑造的英国品牌也反过来拉近了普通英国人和王室的距离,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与稳定——调查显示,威廉凯特大婚之际支持保留王室的英国人高达75%。
  从历史上来看,王室八卦一直都是英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只不过在19世纪晚期大众媒体大规模兴起之前,对王室内部的窥探都停留在官方单向输出这一个层面。
英国王室的标志建筑白金汉宫已经成为所谓“最英国”的旅游目的地

  正如历史学家凯文·夏培在《揭秘都铎王朝》一书中所说那样,早期普通百姓对王室的印象都是建构在基层官员的所谓“日常王室汇报”之上的。实际上就在20世纪,很多王室典礼都被视为私事而很少公开(有时候甚至被当作绝密),像公开举行婚礼这样的安排也非常罕见。对伦敦本地居民而言,被邀请到现场观看诸如加冕礼、婚礼、葬礼以及其他王室典礼的情况在历史上也并非惯例。
  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议会开始限制王权,王室也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摆设。由于只剩下外交和礼仪作用而不需治理江山,四处寻欢作乐成为王室的日常。
  这一阶段,在王室出游或举行各种盛事的过程中,普通百姓仍然被排斥在外。但在伦敦以外的英国乡村,热衷于邀请王室成员来度假玩耍的乡村贵族阶级开始崛起。整个19世纪以及20世纪的初期,对像《唐顿庄园》里克劳利家族那样的士绅而言,能主办王室的周末盛宴简直是莫大的光荣。
  不过这种事情也算是“苦乐参半”,因为要达成奢华而体面的排场通常也意味着大笔的现金支出。19世纪晚期的爱德华王子(后来的英王爱德华七世)曾以奢靡的生活作风闻名坊间,据传要接待他的贵族每周平均开销高达五千到一万英镑(约等于现在四十万到八十万英镑的购买力)。据称一位叫萨菲尔德爵士的贵族在陪王子消遣一周后陷入“家破人亡”的深深绝望中,以至于动手烧了自己的房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贵族的衰落成为主旋律。这和当时的全球大萧条以及英国出口贸易的锐减很大关系,加上战争造成的英国人口锐减,乡村贵族跟随着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一道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大规模的王室乡村派对已经不复存在。而诸如贵族少女觐见国王这类的庆典也被重新挪移到伦敦的王宫里来。
  贵族的消亡意味着下层阶级首次有机会参与到王室的盛会中来。比如像温布尔登网球赛以及皇家艾斯科赛马会这样的传统贵族赛事,大门也逐渐对普通公众敞开。到2005年的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的婚礼时,很多身着燕尾服和高礼帽的婚礼嘉宾就餐的长桌后不远处就是普通公众围观的专用区域——阶层之间的边界藩篱被很大程度上冲破了。
  时至今日,英国王室的品牌以及世界影响力毫无疑问在全球王室中遥遥领先。部分原因是因为英国王室不仅仅在名义上统治英国,还统治了其他很多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当然还有其多年来“亲民化”运动的效用。
  比如在泰国,对王室的任何丑化都是违法行为,任何诸如此类的行为都有可能招来牢狱之灾。因此很难想象任何泰国的零售商会冒着这样的风险把任何有关泰国国王普密蓬的恶搞图案(哪怕是只带有一点调侃意味的那种)印在一个咖啡杯上。
  在欧洲大陆的王室中,法律问题似乎不是挡箭牌,但却似乎仍然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在商业营销上和英国王室媲美的案例。在挪威王宫所在的奥斯陆的中央大街,商业氛围之浓厚不输全球任意一个现代都会。但在这里,有关挪威王室的纪念品销售行业几乎为零。
  “与挪威人对王室及其文化近乎冷漠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英国人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满足普通百姓对王室内部生活的好奇心以及他们对王室生活的亲身体验需求。”旅游业研究学者菲利普·朗在《王室旅游》中如此写到。即使在1996年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宣布离婚的王室名声低谷期,英国的制造业仍然找到了商机——一家纪念品生产商制造了一款中间画有裂痕的陶瓷盘子,裂痕两边则分别是两位当事人的肖像。
  在2012到2014年间,女王的钻禧庆典、乔治王子的出世、威廉和凯特的澳新以及纽约之旅让英国王室的曝光率持续上升,与这些事件有关的地标也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热门。除此以外,那些虽然老土但足够经典的王室传统地标(白金汉宫、肯辛顿宫等)仍然在持续吸金。
  “保皇派”也因此宣称,王室的存在对英国旅游业而言至关重要。自1993年女王决定将白金汉宫开放给公众游览后,这一地标已经成为所谓“最英国”的旅游目的地。
其他文献
最新报告发现,53%的金融业主管认为坚持道德标准会使他们的职业发展受阻,言外之意就是,在华尔街,要想出人头地,就不能坚持道德标准。一位在华尔街工作10多年的前员工近日向媒体吐露了自己曾经如何在利益与道德之间苦苦挣扎。以下就是他的这份自白:  1993年我开始在华尔街工作,那年我的薪水是前一年的14倍有多,还是我父亲最好年份收入的3倍以上。为了丰厚的薪水,我帮公司创造出一些看起来很简单,但需要复杂的
各国第一夫人美态  端庄典雅  2013年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也陪同出访。彭丽媛这身搭配是一个具有国际范儿的装扮,黑色与蓝色的搭配,很精致,充分展现了第一夫人的优雅和简约。  沙漠玫瑰  2011年3月,叙利亚第一夫人阿斯玛·阿萨德身裹豪华的紫红色羊绒披巾的照片出现在著名时尚杂志《Vogue》的网站上,文章以“沙漠玫瑰”来赞美阿斯玛的美貌。  成
11月2日,首架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150座级客机C919正式下线。作为国家正式的大飞机专项中的又一个新产品,这种计划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一同竞争国际民航市场的飞机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在国产商用客机上一个极具意义的里程碑。  不过就在C919下线的同时,有关该机的争论与对该机的指责也一并兴起,这其中相当大部分的指责都是针对该机的国产化率。为了能达到国际一流性能并且降低成本,C919在选择子系
说实在的,随着整个欧洲女权主义思想的漫延,传统男性理想中的女性日趋减少,在此背景之下,尽管俄罗斯女性也很开放和自我,但是比起欧洲姑娘,她们基本上还算是保守和听话,婚后也很珍视家庭和关爱孩子,这与俄罗斯传统的东正教文化传统有关。从这角度上说,俄罗斯女人之美,也算是表里如一。  俄罗斯女人特点很多,如果说西班牙女人喜形于色,永远满脸笑靥的话,那么俄罗斯女人可不是,她们给人最初的印象,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令全球万千少女(或大妈)疯狂着迷的加拿大籍流行偶像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或许将迎来一位来自祖国的竞争者——而且还是一位名字一样的竞争者。  当地时间10月19日,加拿大大选结果揭晓。自由党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执政的保守党,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这也意味着年仅43岁的该党党魁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将出任加拿大新一届总理。  尽管特鲁多只能算加拿大历史上第二年轻的
特种兵潜入叙利亚  在叙利亚的电视节目中,人们最近会发现多了这样一条新闻。“某某地方出现外国势力雇用的特种兵射杀平民和军人,祖国的战士们正英勇无畏地与之做着顽强的斗争”。刚开始,人们对此不屑一顾,因为电视台的老板被视为巴沙尔阿萨德的亲信。因此,从电视台出来的聲音理所当然被人斥为“谎言”。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家电视台并没有撒谎,至少它所报道的部分内容确是实情。  以色列媒体最先放出这个消息称
4月4日,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说有点特殊:这一天他的二次执政满100天了。在过去六届日本政府的执政期中,所有的首相都未能超过一年多的时间天花板,这样一比较,可以说安倍的首个百日已经走完了前几任的三分之一任期。不过这种悲观的说法似乎并不符合安倍现在的境况。从目前的民意支持率来看,安倍内阁并没有延续前六任高开低走的惯性,他的支持率依旧高达70%。  安倍主义  就在执政百日前的一
看世界: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梦,全球掀起探月热潮,随后加入探月俱乐部的国家越来越多,登月对人类最实际的意义体现在哪里?登月在哪些方面可能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的幸福?  庞之浩: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表明,探月具有政治、社会、技术、科学和经济等多方面意义,能加速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探月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兴
“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1995-2005年时任波兰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曾如是说。当然,他有这个资本说,因为这个国家即将要庆祝一系列令人欢快的纪念日:加入欧盟10周年纪念日,加入北约15周年纪念日,东欧剧变25周年纪念日。自16世纪亚捷隆王将波兰的领土拓展到北起波罗的海,南近黑海之后,波兰从未像如今这样繁荣、和平、统一和有影响力。  黄金时期  1989年,东欧剧变时,波兰几近破产,农业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来自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所组成的词BRIC,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其发音类似英文的“砖块”(brick)一词。  这份报告出台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广泛关注,“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由此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