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毕业演讲是西方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它是学生步入社会前在大学接受的最后一课。毕业典礼既是毕业班同学们回顾在校学习、生活的聚会,也为毕业班同学们提供思考未来人生的机会,其中的重头戏是“毕业演讲”(Commencement Speech)。Commencement一词来源于法语,意思是“开始”。用“开始”一词来做“毕业”用,确实很有意义,因为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生活的开始或再开始。在西方大学,毕业演讲人通常是著名公众人物,他们的演讲大都充满人生哲理,鼓舞人心。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选取的十篇经典毕业演讲的精华部分及其点评。
一、华莱士在凯尼恩学院的演讲
大卫·华莱士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代表作《无尽的玩笑》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他在凯尼恩学院2005年毕业演讲时指出:“思考能力的培养,关键就是控制好注意力,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关注点是什么,并且善于从个人经历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日后从容面对现实社会大有裨益。”
这篇演讲稿堪称华莱士的代表作,他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不仅谈及了平凡的日常生活,还就个人意识的重要性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我所讲的内容可能不会使人觉得轻松愉快,也不会引人深思,但在我看来却是公认的真理,是关于人生的真理。如果能够参悟这些道理,你在30岁或50岁以前就不会有自杀的想法。”尽管如此,华莱士本人却并未活到50岁,他在46岁时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事后看来,这篇演讲稿像是作者的遗言草稿。尽管有些骇人,这篇演讲稿还是颇具启发意义,值得细细品味。演讲者以一种幽默风趣的口吻将见地深远的人生感悟娓娓道来,向听众讲述了从残酷现实中解脱出来的种种办法。
二、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电脑创始人和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他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的毕业演讲时指出:“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们共有的目的地,没有人逃得过。这是命中注定的,因为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变化的媒介,送走老人,给新生代留下空间。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讲得这么戏剧化,但这就是现实。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迷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中。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有时候,人生会用砖头打你的头。不要丧失信心。”在这篇激情饱满的演讲稿中,读者可以明显地体会到乔布斯的演讲风格:简短轻快、感情真挚、发人深省。乔布斯——这位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围绕着生活、爱情和死亡为听众弹奏了一曲激情澎湃的华美乐章。
三、奥布莱恩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柯南·奥布莱恩是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他在哈佛大学2000年毕业演讲中指出:“失败的经历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因为取得成功是每一名哈佛大学毕业生的责任。你必须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无可挑剔,这种感觉就像穿上了一套华丽的白色燕尾服,刚开始兴奋异常,可后来却要极度小心,生怕把衣服弄脏或是弄坏。我逃离了哈佛大学的光环,从电视节目《周末夜现场》的枷锁下解脱了出来,电视节目《辛普森一家》的失败也并未把我压垮。每一次当我从杂乱喧闹和令人窒息的困境中挣扎而出时,我会感到身心俱疲。但失败也把自由还给了我,所以今天我对成功和失败都秉持着一颗怀念之心。这就是我想对你们说的,每一个人都应获得成功,并承受失败。当你跌倒时,当你做事一团糟时,当你偶然违反了某种规定时,一定不要灰心,天不会塌下来,一切还会继续。”
2000年,当柯南·奥布莱恩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他谈到了很多关于哈佛大学的轶事。奥布莱恩于1985年毕业于这所久负盛誉的大学,同时他也让母亲背负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他在演讲时说:“为了上哈佛大学,我的花费超过了11万美元,如果我给你们留下了歇斯底里印象的话,请诸位原谅。”
奥布莱恩同时谈到了他在创作喜剧时遇到的困难,他曾是电视节目《周末夜现场》和《辛普森一家》的作者,后来成为《午夜脱口秀》的主持人。面对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他始终坚持从不放弃的信念。当他负责的电视试播节目完全失败时,当观众的反馈意见糟糕透顶时,当他在纽约这个大都市失业时,他也从未陷入过绝望,或者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并最终成为《今夜脱口秀》著名主持人。奥布莱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哈佛大学毕业生,面对挫折,永不言弃,成功终将到来。
四、贝克在康涅狄格学院的演讲
拉塞尔·贝克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1982年“普利策奖”获得者,成名作为自传体著作《成长》。
贝克在康涅狄格学院1995年毕业演讲时指出:“偶尔尝试用心去倾听,你会听到令人惊叹不已的声音。在炎炎夏日的田间,你可以听见玉米杆生长的声音;在炙热的阳光下,你可以听见屋顶白铁皮伸展的声音;在一间安静的旧式客厅里,你可以听见灰尘落在平绒布沙发上的声音;当不祥的事情将要发生时,你甚至可以听到它的脚步声;你可以听见莫扎特创作的令人心旷神怡的天籁之音,虽然以前你可能从未听过;你可以听见你曾挚爱的人正与你谈心,虽然他早已故去。当你高谈阔论洋洋得意时,当你自我陶醉忘乎所以时,请暂停片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有助于净化你的灵魂。下次,也许你就不会大声喧哗自命不凡,毫无廉耻之心了。”
作为“普利策奖”获得者和专栏作家,贝克先生深谙教导大学生的方法,他谈吐幽默,极富个人魅力,但从不愤世嫉俗,听众总能从他的人生感悟中受益良多。
五、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演讲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在哈罗公学演讲时指出:“决不屈服,决不屈服,决不,决不,决不,决不——除了对于荣誉和智慧的信念,不向任何事物低头,不管是宏大的还是渺小的,不管是重要的还是琐碎的。”
丘吉尔的演说能力也许在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他的演讲更像是战场上的呐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这篇《永不放弃》的演说日后被公认是一个传奇,其永不放弃的精神演变为丘吉尔的个人符号,永远被哈罗公学的学生们所铭记。
六、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乔治·马歇尔,美国五星上将、出色的政治家,在出任国务卿期间曾推出《欧洲复兴计划》。
他在哈佛大学1947年毕业演讲时说:“美国应该尽一切能力维持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这样才能确保各国政治平稳。我们的政策并不是针对某个国家或是某种理念,而是要减少饥饿与贫困,构建充满希望与有序发展的世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使世界经济在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不断向前发展。”
如果以传统的评判标准,马歇尔的演讲听起来枯燥乏味,但是简洁平白的字里行间却有寓意深刻的隐喻。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马歇尔在文中勾勒出的欧洲战后重建计划,他的名字也因此与欧洲重建计划紧密相关。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马歇尔的演讲好像有些不合时宜,但在当时,这篇演讲稿却是拯救欧洲大陆的政治宣言。
七、肯尼迪在美国大学的演讲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1963年在美国大学的演讲中指出:“让我们审视一下对和平的看法。我们当中很多人都认为和平不可能保持,还有很多人认为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然而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失败主义总在人们的头脑中作祟。它会使人们得出结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注定要灭亡,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束缚着人们。我们不能接受这种看法。事在人为,人们一定有能力解决好所有问题。人类命运的问题也同样可以解决。曾经,人类依靠理智和精神解决了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难题。今天,我们相信人们同样可以做到。”
还记得当今总统谈论的焦点话题吧,例如猪肉桶花费①和全民医疗体系改革。两相比较,你会发现这篇文章了无生气,乏味至极。当今世界是实用主义的天下,很多政治家提出的具有远见的解决方案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发表的呼吁世界和平的演讲还是提醒我们,当今的政治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毫无远大抱负。
八、惠特福德在威斯康星大学的演讲
美国著名电影演员布拉德利·惠特福德在威斯康星大学2006年毕业演讲时指出:“立刻行动起来。因为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都是你采取行动的结果,每一位你所崇拜的领袖都是通过具体行动取得成功,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通过行动完成的。面对人生,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你也许会被动地接受周遭的环境,但你也可以积极面对,主宰自己的生活。应对冷漠、讥讽和绝望的唯一解决方法就是采取行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失败中获得经验,然后继续前进,你一定会取得成功。当你走到生命的尽头,人们记住的是你曾经取得的成就,而不是你因此而跌的跟头。”
作为演员,惠特福德最为人熟知的角色是在电视剧《白宫风云》中饰演乔希·莱曼,一个实用主义至上的政客:为了获得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用子弹击穿仇敌的膝盖也毫无内疚怜悯之心。而在现实中,惠特福德向听众提出的真挚建议却是如何克服困境,这和他在电视剧中的角色大相径庭,但毋庸置疑,他的演讲感情饱满,散发着激荡心灵的震撼。
九、金索佛在杜克大学的演讲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畅销书《毒漆树经书》作者芭芭拉·金索佛2008年在杜克大学的毕业演讲时指出:“当被问到‘要钱还是要命时?’,你可能会说‘要命’。那么接下来,你会看到身边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你家的豪宅也毁掉了。一颗幼小的树苗在废墟中慢慢发芽,这就是你的全部。历史轮回比人们的想象得久远得多,她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曾经,我们废除了奴隶制,赋予每一个公民选举的权力。曾几何时,我们完成了那么多艰难困苦的事情。其实,历史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两类人斗争取得的,一类人不敢想象改变规则的后果,另一类人则坚持我们已经做到了,我们使这个世界焕然一新。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使人们相信这种可能性,并且坚持下去。”
作为《毒漆树经书》的作者,金索佛在杜克大学的演讲涉及了众多热点问题。她逐一列举气候变化的危害、贪图财富的后果、数字化时代导致的人性淡漠等问题。在演讲结尾处,她满怀希望地指出:“积极面对现实的人群正在壮大,他们肩负着改变世界的希望。”
十、科尔贝尔在诺克斯学院的演讲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擅长政治幽默的斯蒂芬·科尔贝尔,2006年在诺克斯学院毕业演讲时指出:“我向你们提两条建议:第一,即使已经通过银行信用审核,你也不一定要马上申请信用卡;第二,最佳的职业发展建议就是通过电视展示自己,其后期回报是非常高的,你可以很快成为名人,并最终轻而易举地获得博士学位。”
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喜剧演员,还是电视名流。当他站在讲台上开始演讲时,没有人知道他要说些什么。他既是政治讽刺家,又是电视喜剧《科尔贝尔报告》主持人,他自己也打趣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今天会说些什么,听完后你们就会知道的。”
从过期未还的图书到德雷德·斯科特的案件,科尔贝尔洋洋洒洒地谈了很多事情。但在演讲最后,他向学生们提出了诚恳的忠告:“愤世嫉俗无异于庸人自扰,这种人害怕受到伤害,害怕陷入绝望,于是就采取与世隔绝的人生态度,他们总是把‘不行’挂在嘴边……所以,只要你们力所能及,尽量以‘能行’作为答复。”
(编译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辑:熊建辉
一、华莱士在凯尼恩学院的演讲
大卫·华莱士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代表作《无尽的玩笑》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他在凯尼恩学院2005年毕业演讲时指出:“思考能力的培养,关键就是控制好注意力,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关注点是什么,并且善于从个人经历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日后从容面对现实社会大有裨益。”
这篇演讲稿堪称华莱士的代表作,他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不仅谈及了平凡的日常生活,还就个人意识的重要性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我所讲的内容可能不会使人觉得轻松愉快,也不会引人深思,但在我看来却是公认的真理,是关于人生的真理。如果能够参悟这些道理,你在30岁或50岁以前就不会有自杀的想法。”尽管如此,华莱士本人却并未活到50岁,他在46岁时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事后看来,这篇演讲稿像是作者的遗言草稿。尽管有些骇人,这篇演讲稿还是颇具启发意义,值得细细品味。演讲者以一种幽默风趣的口吻将见地深远的人生感悟娓娓道来,向听众讲述了从残酷现实中解脱出来的种种办法。
二、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电脑创始人和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他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的毕业演讲时指出:“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们共有的目的地,没有人逃得过。这是命中注定的,因为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变化的媒介,送走老人,给新生代留下空间。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讲得这么戏剧化,但这就是现实。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迷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中。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有时候,人生会用砖头打你的头。不要丧失信心。”在这篇激情饱满的演讲稿中,读者可以明显地体会到乔布斯的演讲风格:简短轻快、感情真挚、发人深省。乔布斯——这位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围绕着生活、爱情和死亡为听众弹奏了一曲激情澎湃的华美乐章。
三、奥布莱恩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柯南·奥布莱恩是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他在哈佛大学2000年毕业演讲中指出:“失败的经历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因为取得成功是每一名哈佛大学毕业生的责任。你必须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无可挑剔,这种感觉就像穿上了一套华丽的白色燕尾服,刚开始兴奋异常,可后来却要极度小心,生怕把衣服弄脏或是弄坏。我逃离了哈佛大学的光环,从电视节目《周末夜现场》的枷锁下解脱了出来,电视节目《辛普森一家》的失败也并未把我压垮。每一次当我从杂乱喧闹和令人窒息的困境中挣扎而出时,我会感到身心俱疲。但失败也把自由还给了我,所以今天我对成功和失败都秉持着一颗怀念之心。这就是我想对你们说的,每一个人都应获得成功,并承受失败。当你跌倒时,当你做事一团糟时,当你偶然违反了某种规定时,一定不要灰心,天不会塌下来,一切还会继续。”
2000年,当柯南·奥布莱恩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他谈到了很多关于哈佛大学的轶事。奥布莱恩于1985年毕业于这所久负盛誉的大学,同时他也让母亲背负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他在演讲时说:“为了上哈佛大学,我的花费超过了11万美元,如果我给你们留下了歇斯底里印象的话,请诸位原谅。”
奥布莱恩同时谈到了他在创作喜剧时遇到的困难,他曾是电视节目《周末夜现场》和《辛普森一家》的作者,后来成为《午夜脱口秀》的主持人。面对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他始终坚持从不放弃的信念。当他负责的电视试播节目完全失败时,当观众的反馈意见糟糕透顶时,当他在纽约这个大都市失业时,他也从未陷入过绝望,或者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并最终成为《今夜脱口秀》著名主持人。奥布莱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哈佛大学毕业生,面对挫折,永不言弃,成功终将到来。
四、贝克在康涅狄格学院的演讲
拉塞尔·贝克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1982年“普利策奖”获得者,成名作为自传体著作《成长》。
贝克在康涅狄格学院1995年毕业演讲时指出:“偶尔尝试用心去倾听,你会听到令人惊叹不已的声音。在炎炎夏日的田间,你可以听见玉米杆生长的声音;在炙热的阳光下,你可以听见屋顶白铁皮伸展的声音;在一间安静的旧式客厅里,你可以听见灰尘落在平绒布沙发上的声音;当不祥的事情将要发生时,你甚至可以听到它的脚步声;你可以听见莫扎特创作的令人心旷神怡的天籁之音,虽然以前你可能从未听过;你可以听见你曾挚爱的人正与你谈心,虽然他早已故去。当你高谈阔论洋洋得意时,当你自我陶醉忘乎所以时,请暂停片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有助于净化你的灵魂。下次,也许你就不会大声喧哗自命不凡,毫无廉耻之心了。”
作为“普利策奖”获得者和专栏作家,贝克先生深谙教导大学生的方法,他谈吐幽默,极富个人魅力,但从不愤世嫉俗,听众总能从他的人生感悟中受益良多。
五、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演讲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在哈罗公学演讲时指出:“决不屈服,决不屈服,决不,决不,决不,决不——除了对于荣誉和智慧的信念,不向任何事物低头,不管是宏大的还是渺小的,不管是重要的还是琐碎的。”
丘吉尔的演说能力也许在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他的演讲更像是战场上的呐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这篇《永不放弃》的演说日后被公认是一个传奇,其永不放弃的精神演变为丘吉尔的个人符号,永远被哈罗公学的学生们所铭记。
六、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乔治·马歇尔,美国五星上将、出色的政治家,在出任国务卿期间曾推出《欧洲复兴计划》。
他在哈佛大学1947年毕业演讲时说:“美国应该尽一切能力维持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这样才能确保各国政治平稳。我们的政策并不是针对某个国家或是某种理念,而是要减少饥饿与贫困,构建充满希望与有序发展的世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使世界经济在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不断向前发展。”
如果以传统的评判标准,马歇尔的演讲听起来枯燥乏味,但是简洁平白的字里行间却有寓意深刻的隐喻。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马歇尔在文中勾勒出的欧洲战后重建计划,他的名字也因此与欧洲重建计划紧密相关。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马歇尔的演讲好像有些不合时宜,但在当时,这篇演讲稿却是拯救欧洲大陆的政治宣言。
七、肯尼迪在美国大学的演讲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1963年在美国大学的演讲中指出:“让我们审视一下对和平的看法。我们当中很多人都认为和平不可能保持,还有很多人认为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然而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失败主义总在人们的头脑中作祟。它会使人们得出结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注定要灭亡,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束缚着人们。我们不能接受这种看法。事在人为,人们一定有能力解决好所有问题。人类命运的问题也同样可以解决。曾经,人类依靠理智和精神解决了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难题。今天,我们相信人们同样可以做到。”
还记得当今总统谈论的焦点话题吧,例如猪肉桶花费①和全民医疗体系改革。两相比较,你会发现这篇文章了无生气,乏味至极。当今世界是实用主义的天下,很多政治家提出的具有远见的解决方案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发表的呼吁世界和平的演讲还是提醒我们,当今的政治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毫无远大抱负。
八、惠特福德在威斯康星大学的演讲
美国著名电影演员布拉德利·惠特福德在威斯康星大学2006年毕业演讲时指出:“立刻行动起来。因为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都是你采取行动的结果,每一位你所崇拜的领袖都是通过具体行动取得成功,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通过行动完成的。面对人生,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你也许会被动地接受周遭的环境,但你也可以积极面对,主宰自己的生活。应对冷漠、讥讽和绝望的唯一解决方法就是采取行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失败中获得经验,然后继续前进,你一定会取得成功。当你走到生命的尽头,人们记住的是你曾经取得的成就,而不是你因此而跌的跟头。”
作为演员,惠特福德最为人熟知的角色是在电视剧《白宫风云》中饰演乔希·莱曼,一个实用主义至上的政客:为了获得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用子弹击穿仇敌的膝盖也毫无内疚怜悯之心。而在现实中,惠特福德向听众提出的真挚建议却是如何克服困境,这和他在电视剧中的角色大相径庭,但毋庸置疑,他的演讲感情饱满,散发着激荡心灵的震撼。
九、金索佛在杜克大学的演讲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畅销书《毒漆树经书》作者芭芭拉·金索佛2008年在杜克大学的毕业演讲时指出:“当被问到‘要钱还是要命时?’,你可能会说‘要命’。那么接下来,你会看到身边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你家的豪宅也毁掉了。一颗幼小的树苗在废墟中慢慢发芽,这就是你的全部。历史轮回比人们的想象得久远得多,她总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曾经,我们废除了奴隶制,赋予每一个公民选举的权力。曾几何时,我们完成了那么多艰难困苦的事情。其实,历史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两类人斗争取得的,一类人不敢想象改变规则的后果,另一类人则坚持我们已经做到了,我们使这个世界焕然一新。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使人们相信这种可能性,并且坚持下去。”
作为《毒漆树经书》的作者,金索佛在杜克大学的演讲涉及了众多热点问题。她逐一列举气候变化的危害、贪图财富的后果、数字化时代导致的人性淡漠等问题。在演讲结尾处,她满怀希望地指出:“积极面对现实的人群正在壮大,他们肩负着改变世界的希望。”
十、科尔贝尔在诺克斯学院的演讲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擅长政治幽默的斯蒂芬·科尔贝尔,2006年在诺克斯学院毕业演讲时指出:“我向你们提两条建议:第一,即使已经通过银行信用审核,你也不一定要马上申请信用卡;第二,最佳的职业发展建议就是通过电视展示自己,其后期回报是非常高的,你可以很快成为名人,并最终轻而易举地获得博士学位。”
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喜剧演员,还是电视名流。当他站在讲台上开始演讲时,没有人知道他要说些什么。他既是政治讽刺家,又是电视喜剧《科尔贝尔报告》主持人,他自己也打趣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今天会说些什么,听完后你们就会知道的。”
从过期未还的图书到德雷德·斯科特的案件,科尔贝尔洋洋洒洒地谈了很多事情。但在演讲最后,他向学生们提出了诚恳的忠告:“愤世嫉俗无异于庸人自扰,这种人害怕受到伤害,害怕陷入绝望,于是就采取与世隔绝的人生态度,他们总是把‘不行’挂在嘴边……所以,只要你们力所能及,尽量以‘能行’作为答复。”
(编译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编辑:熊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