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风险应对行为形成路径研究

来源 :医学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12569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形成路径,为完善公共部门风险沟通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扎根理论,收集以2020年2月1-29日为时间跨度,以湖北、四川、江苏3省为代表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个人微博博文9421条,全面解构疫情下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形成路径.结果:凝练出751个现象定义、208个一般概念、54个一般范畴、14种主范畴、5个关系内属,并以此构建了疫情下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结论:疫情下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形成是一个“信息感知”的场域,其形成机理大致服从“信息刺激-风险传感-风险认知-行为决策-行为表达”的传导过程,即原始信息作用于个体响应与社会响应下的信息评价、情境卷入机制而抽取为风险信息,并通过风险感知、行为主体感知、自我需求感知的风险表征机制转换为感知的风险,进而驱动行为评估和行为制定的行为决策过程,最终形成以个体防护行为、公共防护行为、情绪反应为主要维度的风险应对行为.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中部某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发展轨迹差异并进行潜在分类,通过区别不同发展类别医院间的相关内外部指标特征以探讨影响医疗服务效率变化的可能因素,进而为改善医疗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部某省2013-2018年158家县级综合医院的卫生统计报表数据,构建超效率SBM-Undesirable-DEA模型测算样本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然后构建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将各样本医院的发展轨迹进行潜类别分类.最后对经模型分类后的潜类别间内外部指标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2013-2018年间中部某省样本医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小丑理念的护理对围麻醉期患儿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手术的围麻醉期患儿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基于医疗小丑理念的护理干预,均连续护理至患儿出院时.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哭泣时间、住院时间及家长焦虑状况.结果:试验组静脉穿刺时、麻醉苏醒后、术后6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手术至麻醉诱导前及麻醉苏醒至回到病房期间患儿哭泣时间均短于对照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家庭医生职业角色认知的形态和发展过程,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归纳式主题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使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早期(2013年)、新近(2017-2018年)两个阶段的访谈资料以探索城市家庭医生职业角色认知的转型过程.结果: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初期体验了认知脱嵌,之后出现了外在认同、内在认同,后者又定向积累为社区卫生服务认知模式.该认知模式与医疗技术认知、新服务结构继续互动,表现出竞争、对立、融合的演化机制.最终传统的技术价值观在与服务价值
在“互联网+医疗”快速蔓延的浪潮中,互联网医院不断涌现.本文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对医联体内外不同规模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时的选择行为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型医院的选择影响着中小型医院的选择,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影响着大型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的积极性.医联体内的大型医院应尽早建立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内的中小型医院应优先考虑在大型医院的帮助下建立互联网医院,在大型医院合作意愿不强时,与企业合作是医联体外的中小型医院的最佳策略.
目的:对新医改前后上海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研究,为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DEA-BCC模型,选取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机构床位数作为投入指标,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诊疗人次、入院人数为产出指标,对2003-2018年上海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新医改前后上海市医疗卫生资源在投入和产出上总体均呈现小幅度上升态势;配置处于“有效-非有效-有效”的态势,呈V字形上升趋势,除2011年、2013年外,其他年份均为DEA有效,DEA有效年份占比87.50
目的:分析聊城市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为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18位聊城市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导致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因素包含组织、规制、劝服和筹资4个方面.在组织方面,药事管理委员会未完全发挥作用,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落后;在规制方面,处方点评制度未规范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政策未落实;在劝服方面,缺乏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已有培训内容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在筹资方面,血常规检查项目医保报销比例较低.结论:聊城市乡镇卫生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综合内科住院患者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针对综合内科住院患者标本检验前不合格率较高的问题,利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比较行动研究实施前后标本检验前不合格率、标本配送时长(包括采样—取样时长和取样—送样时长).结果:行动研究实施后,标本检验前不合格率由实施前的0.59%下降到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样—取样时长由实施前的(58.19±11.78)min缩短到(47.12±12.19)min,取样—送样时长
目的: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天津市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卫生应急能力提升策略,为基层卫生健康管理与应急管理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12名天津市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通过三级编码分析,构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模型.结果:资源禀赋、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3个主范畴共同影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及其各内部因素间联结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广泛关注的问题与真实存在的问题可能存在偏差,基层医疗机构的责任意识缺失会导致其工作人员产生心理压力.结论:天津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应
目的:分析武汉市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情况,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开展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2016-2018年住院数据库114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医保类型、住院天数、住院次数等是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15-59岁患者占比85.3%,费用构成中诊疗费位居首位.职工医保及居民医保患者年均实际补偿比分别为78.83%、61.08%,且居民医保人数占比呈上升趋势.结论:患者住院需求较高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重庆市的实用的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为未来进一步试用评价和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法初步构建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邀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卫生管理等相关工作领域专家共26名,收集专家对建立健康促进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回收率均高于80%,专家权威程度≥0.75,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由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及71个三级指标构建的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17-4.87,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