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大×(8821·8822)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运用基因重组原理,采取复式杂交方法,精心育成的我国首例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柞蚕强优势杂交种。它将高产性、抗病性、适应性、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好等多种优点集于一身,实现了我国乃至世界柞蚕育种史上由单一性状改良到综合性状全面提升的新突破。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已经获得2005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特征特性。该品种大部分幼虫体背为橄榄黄绿色,体侧为鹦鹉绿色,少部分幼虫体背为宝石绿色,体侧为琉璃绿色;成虫雌蛾为岩石棕色,雄蛾为山鸡褐色;蚕茧淡褐色;蚕蛹黑褐色。
抗大×(8821·8822)属于青黄蚕系统的二化性、四眠、五龄、中熟强优势杂交种,表现取食性好,蚕体健壮,发育整齐,营茧集中,抗病力和生命力强,解舒性能和茧质性状好,饲料效率高,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都高于对照品种。
2.产量表现。春蚕每公斤卵收茧数50.6千粒,秋蚕每公斤卵收茧量542.4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2.9%和15.8%。春秋两季平均收蚁结茧率51.6%,比对照高出2.6个百分点。春秋两季平均千粒茧重9.1公斤,比对照增重0.2公斤。增产效果极为显著,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3.经济效益。近6年来,已在盛产柞蚕的辽、吉、黑、蒙、鲁5省区的36个市(县)开展的农村生产试验表明,累计养殖春蚕28152把、秋蚕253368把(占全国同期柞蚕养殖总面积的46.7%),增产蚕茧22600.4吨,增产蚕丝2488.1吨,新增经济效益达48397.44万元,蚕民收入可观。
4.适宜养殖地区。多年来的试验、试养、示范与推广情况表明,柞蚕强优势杂交种抗大×(8821·8822)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我国所有的柞蚕二化性地区都可开发应用,特别是在辽、吉、黑、蒙、鲁5省区养殖更为适宜。(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王德生 邮编:110161)
1.特征特性。该品种大部分幼虫体背为橄榄黄绿色,体侧为鹦鹉绿色,少部分幼虫体背为宝石绿色,体侧为琉璃绿色;成虫雌蛾为岩石棕色,雄蛾为山鸡褐色;蚕茧淡褐色;蚕蛹黑褐色。
抗大×(8821·8822)属于青黄蚕系统的二化性、四眠、五龄、中熟强优势杂交种,表现取食性好,蚕体健壮,发育整齐,营茧集中,抗病力和生命力强,解舒性能和茧质性状好,饲料效率高,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都高于对照品种。
2.产量表现。春蚕每公斤卵收茧数50.6千粒,秋蚕每公斤卵收茧量542.4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2.9%和15.8%。春秋两季平均收蚁结茧率51.6%,比对照高出2.6个百分点。春秋两季平均千粒茧重9.1公斤,比对照增重0.2公斤。增产效果极为显著,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3.经济效益。近6年来,已在盛产柞蚕的辽、吉、黑、蒙、鲁5省区的36个市(县)开展的农村生产试验表明,累计养殖春蚕28152把、秋蚕253368把(占全国同期柞蚕养殖总面积的46.7%),增产蚕茧22600.4吨,增产蚕丝2488.1吨,新增经济效益达48397.44万元,蚕民收入可观。
4.适宜养殖地区。多年来的试验、试养、示范与推广情况表明,柞蚕强优势杂交种抗大×(8821·8822)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我国所有的柞蚕二化性地区都可开发应用,特别是在辽、吉、黑、蒙、鲁5省区养殖更为适宜。(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王德生 邮编:1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