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ru87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新课标告诉我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由于英语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他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应具有很强的技能。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就是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而学生学习英语课的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 情境 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又叫视听法,即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结合教材,可利用直观教具及电教设备创设情景和语境,进行丰富多彩的英语练习活动。直观教具具有“刺激——反应——强化”三位一体的功能,利用直观教具,即形象逼真又生动活泼,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助于记忆。这种教学方法适合青少年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就是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内,例如经常举办英语演讲比赛(English Contest)、英语角(English Corner)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对具体事物通过感知、联想再通过大脑思维加工处理形成记忆。
  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采用设置悬念,诱发学生思维,使其产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及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就是通过对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或者图表中寻求量与量的关系,通过大脑思维的判断可以得到具体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激励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养成勤于思维的个性品质奠定基础。
  交际法 交际法又称功能法,这种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注重人际交往,生活味浓,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练习,用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法以功能项目为纲,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众多人与人的交流对话、合作学习(Pair workgroup workdiscussing),在特定环境下快速有效的锻炼英语口语水平表达与能力,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人在英语口语表达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可以自觉不自觉的加以吸收和利用,这是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因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宽松环境能使学生以快乐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可以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也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符合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很受学生欢迎。一旦学生由被动学转化成主动学习后,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发生质的飞跃。学生对学习英语这门课程的兴趣一旦产生后,也就由有意学习变成无意学习。极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学习效果和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3.重视学生“自我表现”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英语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抓住学生喜欢自我展现(Individual show)的心理特征,就是给予夸奖和表扬,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表现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促使学生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有效方法。
  4.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认可、信任的需要,一旦学生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精神就会受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对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并一步步地把他们引入英语王国,这既是教学艺术,更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还应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教学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不再被动的听从教师的指令,而要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结构,最优化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使教材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知识性、科学性,从而避免满堂灌、学生接受吃力、负担过重的弊端。
  
  作者简介:王琳:女 1970年3月出生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杨汉学校二级英语教师,英语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员。
其他文献
气体钻井技术的问世为石油钻井解决了很大的麻烦,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钻井施工难度。本文就气体钻井技术在近些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了气体钻井技术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