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科学家王希季:牧星耕宇的百岁人生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沧桑百载,跨越世纪征程,他是我国空间技术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从求学西南联大到远渡重洋赴美深造,从参与创立新中国航天事业到隐姓埋名投身研制“两弹一星”,从主持研制我国的返回式卫星到谋划星船耀太空……他不断提出航天新概念,探索宇宙新空间。
  作为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百岁党员,他始终视发展航天技术为开拓天疆、造福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宏伟事业,至今仍思考着中国航天的未来,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不竭智慧——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問王希季。
  手动计算机、稻田发射场……新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这样诞生
  “尊敬的王希季院士:在您百岁寿辰之际,五院全体干部职工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
  2021年7月26日,王希季院士迎来了百岁生日。一批批王希季曾经指导和带领过的航天后辈,纷纷向他送上生日的祝福。贺信、鲜花,诉说着这位百岁老人的成就与荣光。
  60多年前,正是在王希季等人的带领下,新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T-7M成功发射,由此托举起了新中国的航天梦想。
  1958年10月,王希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党旗下庄严承诺,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献给祖国。彼时,他即将被提升为正教授,准备去东德学习交流。有关部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前往上海机电设计院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王希季平静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无条件接受组织的安排。”1958年11月,王希季调入上海机电设计院任总工程师,成为我国早期火箭及航天器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从此,他更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发展视为人生的首要目标。
  上海市繁华的淮海路上,有一栋名为淮中大楼的老房子,这里是上海机电设计院最早的驻地。很多路过那里或听到这个名字的人,都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家单位。在里面工作的人,谁也不能向单位之外的任何人透露,甚至是自己的家人。
  计算机是手动的,为了计算一条弹道,几个人夜以继日干两个多月,计算用的纸比办公桌还高;没有发射场,他们把稻田当作发射场,用辘轳绞车把火箭吊上发射架,用打气筒加压给火箭加燃烧剂、助推剂……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第一枚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液体探空火箭T-7M随着一声令下腾空而起,奔向遥远天际。
  飞行高度8000米!这枚承载着新中国航天梦的探空火箭成功首飞。
  随后,从探空火箭到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近十年的时间里,王希季硬是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运载火箭专家。眼看到了收获胜利的时刻,他却要离开火箭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再一次接受全新的挑战。面对国家战略和个人利益,王希季毫不犹豫服从国家需要。
  “搞航天只能服从科学规律和客观事实”
  1970年4月24日晚9时35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震耳欲聋的轰隆声中,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送上了太空。15分钟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中传出喜讯。我国成为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直到1999年,王希季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奖章之际,人们才了解到共和国之初那段秘密的往事,知道了王希季等人为航天事业打下的坚实基础。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不仅是王希季,更是一代航天人的真实写照。
  出生在春城昆明,毕业于西南联大。早在青年时期,王希季便怀揣“工业救国”的理想,此后即使荣誉等身仍不停歇,永葆赤子心。
  作为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王希季殚精竭虑、主持研发的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经济薄弱、科技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王希季硬是带领团队创造出既能叫卫星上天、又能使卫星返回的技术。
  “我们首创了返回回收技术,探空火箭在设计之初就开展回收技术的研究,因为当时没有无线技术,也没有数传技术,要拿到发射的试验数据,只能依靠箭体回收。”和王希季一起共事的范本尧院士回忆说。
  巨大的家国责任,往往让王希季在同事们眼中显得有些“固执”。这种坚持的背后,既是基于他对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充分认识,也源于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自信。
  王希季常说:“搞航天只能服从科学规律和客观事实。设计走弯路和研制失败,损失的都是国家利益。而国家是什么?是千千万万老百姓。”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无论是率先提出太空资源、空间技术体系和空间基础设施等新概念,还是主持完成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的论证和编制,王希季始终站在航天发展的潮头,牧星耕宇。
  2006年起,王希季开始关注并积极推动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
  95岁高龄时,王希季还亲自研究关于五院“互联网+航天行动”的课题,深刻思考并主动探寻着中国航天的未来。
  “愿为培养一批优秀航天器设计师而奉献一生”
  历史充分证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根脉基石和动力源泉。
  王希季常年笔耕不辍,撰写《工程设计学》《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空间技术》等著作10余部,《论空间资源》《建设中国空间基础设施》等论文40余篇,《发展中国载人航天的讨论》《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发展和对策研究》等研究报告20余份。他坚持著书育人,曾真诚地说:“我愿为发展中国的空间事业、为培养一批优秀的航天器设计师而奉献一生。”
  “王老的百岁人生,就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从精神上追寻、奋斗、拼搏的峥嵘岁月;就是一名航天人在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指引下,奋发图强、勇于登攀、无私奉献,铸就卓越功勋的真实写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院长林益明说。
  2020年,中国航天出色完成了以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北斗三号为代表的多项重大航天任务;2021年上半年又取得天和空间站核心舱、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任务的圆满成功……
  当前,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取得新成就,圆满完成以空间站建设为代表的航天重大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王希季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一批批航天人正全力以赴接过前辈传递的接力棒。
  在王希季工作过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青年职工魏久哲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希季院士以身许国的精神和不懈探索的情怀。
  “王希季院士出生在积贫积弱的时代,青年时期便立志为祖国崛起而奋斗,毅然归国后投身航天事业,怀揣热血,一门心思钻研到底,这份爱国报国情怀和执着科研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新时代,我们青年一代航天人更应不忘前辈精神,牢记使命,扎实钻研,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魏久哲说。
  “王希季院士用百岁人生、不懈奋斗,为我们每一位新时代航天人、每一位五院人树立了精神的榜样、行动的楷模。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以王希季院士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定航天报国信念,勇攀科技高峰,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说。
其他文献
【关键词】新时代家风建设;大学生;廉洁品质培育  大学生廉洁品质培育是一项包含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要素的系统工程,每个要素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加强新时代家风建设和培养良好家风,为培育大学生廉洁品质指引了方向。  一、当前大学生廉洁品质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
【关键词】学生管理;困境;提升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对大学生成人成才也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取得了突出成绩,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向科学化和制度化转变。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迈向更高台阶的绊脚石。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
【关键词】网络社群;思政教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有效了解、掌握网络社群环境动态,挖掘优质资源,有利于拓宽思政教育路径,传播主流价值观,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网络社群
【关键词】现代治理;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关键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 “要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据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共2738所,其中高职(专科)院
【关键词】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培养路径  一、新时代高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要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一是实现国家安定的重要途径。国家统一是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只有加强高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才能传达正确的政治立场,使青年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使他们逐步成为民族团结的捍卫者和传播者,为加强民族团结而努力。二是有利于培养高素质
【关键词】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即由大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自愿组成的,在高校党组织指导下自主开展学习、宣传、实践、研究党的科学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的学生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的重要平台。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及
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表达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日光倾城的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城,如今也成为四方游客的“圣城”。多少人从自己想要逃离的都市“回”到拉萨,只为找寻心灵的家园,在海拔3650米的地方,感受那浓厚的宗教氛围和悠久的历史遗迹带来的让人激动的眩晕。在这神仙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生成逻辑;防范策略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关的观念、观点及概念的总和,其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作为国家整体架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政治导向、经济规制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常态化运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高度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网络空间不仅是人们了解感知外
【关键词】农学类;实验课教学;实践能力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农学类人才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学类核心专业课程通常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应用。农学类实验课教学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立足于农学基础理论,紧密围绕农学类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学科自身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合本专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