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贴近学生成长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di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经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普遍重视。但是当前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学生阅读引导和评价,缺少一个完整的体系,仅有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量作的字数上的规定,至于读哪方面的书、从什么书读起、怎么读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功效。笔者认为,让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的成长体验,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着力点。
  一、阅读教学应贴近语文课堂
  语文课文是最佳的阅读范本,语文课堂是最好的阅读现场。语文学科承担着工具性使命,学生通过对教材字词句章的学习,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并由课堂教学传递文化信息,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力。但是,许多教师都把学生阅读划定在课外,而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应对考试上,于是把一篇篇人文性厚重的课文分解成一个个孤零零的知识点,把解读课文内容当作全部课堂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手段就是到处提问,把一篇完好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课堂教学充斥的是教师大量提问和学生的细碎回答,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想象力的培养及人格的完善,则完全被忽视了。
  阅读教学贴近课堂,要求教师从充分利用好课文资源的高度设计阅读开始,把课文当作一个范例,教学时有选择性地利用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学习、朗读交流、阅读分析、写作训练等课堂活动,因为只有课堂阅读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才能启迪智慧,点亮心灵。
  二、阅读教学应贴近教材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因此,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为各学段学生推荐共同的阅读书目,班上设立图书角,打造书香校园。其实这些做法未必能真正起到在阅读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作用。
  语文课程建设本身就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引导学生阅读不能舍本求末。其实,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需要教师去挖掘。为此,笔者主张学生课外阅读,首先应与语文课程同步。一是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属同一题材的文章。语文实验教科书每组课文都突出了一个主题,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是感受大自然,第二組是感受爱国情怀,第三组是感受美好真情等等,教师可以推荐相应主题或题材的文章供学生延伸阅读,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二是推荐同一作者或与作者有关的文章阅读。如本册第五组课文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笔者便布置了学生课外阅读《故乡》,让学生在更大的背景下认识闰土;阅读《社戏》,认识作者笔下描写的更多少年伙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加深学生对鲁迅多方位的了解。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语文知识、文学常识、语文素养就容易融会贯通,课外阅读就不是“忙读”、“盲读”,而是读有所得。
  三、阅读教学应贴近学生个体特征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事。”同样一本书,对于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学生不同环境下的阅读影响显然是不同的。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个体特征。
  一是要关注学生的性情特征。对孤僻内向的孩子,推荐《魔法快乐森林》,激起他们对欢乐森林的向往和追求;向孤傲张扬的学生推荐《笨笨猪》,让他体会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给衣食无忧的学生读,别让“留守儿童”去读;让学习落后的学生读《老天会爱笨孩子》,使他们明白时间和耐心是成为天才的开始。三是关注学生品行操守。推荐只讲哥们义气不守规矩的学生读《桃园三结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和“义”;推荐犯错和受害的学生读《爱的教育》,让他们学会知错就改,包容他人;让经常违纪的学生读《淘气泡马小跳》,寻找自己最可爱的地方。校运会前布置读《绿野仙踪》,知道团结就是力量。阅读让学生走出迷茫和困惑,找回自律和自强。
  四、阅读教学应贴近家乡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家乡文化承载着家乡的历史地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乡贤俊杰,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更能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乡文化源远流长,是丰富而宝贵的阅读资源。读家乡历史名人、历史故事,可以感受家乡劳动者的艰苦创业和辉煌成就;读家乡民间艺术,感受家乡人的聪明智慧;读家乡民俗文化,体会家乡淳朴、深厚的民风民俗;读家乡人撰写或名人撰写关于家乡的美文美篇,激起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只有将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的成长体验,才能让学生感悟到“书香泽润童年,阅读启慧人生”的读书佳境。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新城中心学校)
  □实习编辑:胡波波
其他文献
张利,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艺术学院教师,1976年生,江苏南京人。199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绘画专业。2004年考入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油画专业研究生,师从丁方教授。从业几
确定切合实际的分配激励策略,是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它是形成有效分配激励机制和稳定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 分配激
摘要目前卷烟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维修保养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人员需掌握相关机、电、气、汽、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就电器维修来说,在掌握相关知识基础上,还应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能进行分析和维修,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设备电器故障分析维修
本文通过分析蓄电池日常监测方式中存在的原理性缺陷,提出简单的改进方棠,班期提高蓄电池监测维护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及时发现蓄电池组异常情况,提高整组蓄电池组的寿命.
在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还是《九章算术》,亦或是中国象棋、戏曲影视,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中外经济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主导了现代孩子的思想,汹涌而至的外来文化挤占了原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位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有必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让传统文化精神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得以
合作学习是指以特定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开展的有效的互助性学习。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说明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引入合作学习可以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启发小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释放小学生的学习潜能,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创设情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变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最综合、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及表达方式,也是一个人文化底蕴、精神境界、生命情怀的直接展现。但多数孩子都怕写作文。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应从情感诱发、感受生活、文字表达、反复修改、互评互改等几个环节入手,提高作文指导及讲评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作文指导要抓好的三个环节  现实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学了精美课文,读了经典诗词,接触了优美童话……但写作文时,仍会出现无话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选准切入点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开端和基础。一个好的课堂切入点,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感情交流的桥梁,既能引发学
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串联“教”与“学”的桥梁,更为学生准确、简练运用语言提供了示范。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功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  一、巧妙语言启发引导  班级授课制的阅读教学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它不仅仅包括了教师作为参与者对文本解读的直接呈现,更有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认知的点拨与引导。学生的感知浅薄时,可以借助教师语言点拨不断
摘要随着人口的膨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住宅建设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开发商的急功近利,城市住宅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秉承着可持续发展原则,住宅建筑将向生态型方向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建筑规划设计人文环境    我国的城市住宅发展因其特有的历史原因而呈现出特殊性。因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住宅的类型没有遵循传统方式发展,新的住宅类型全都是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