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化接触中的互动与认同——以《南诏中兴画卷》中人物服饰变化为例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YE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诏在中国西南文化史中处于这样的多重结点上:在空间关系方面,是内地、西藏与东南亚几大人文地理板块的结合部;在族群关系方面,是以乌蛮、白蛮为核心的多民族共同体与汉、藏及东南亚诸族的互动;在意识形态方面,是本土泛灵信仰或巫教、道教、儒家思想与佛教的杂糅。文中仅以南诏时期宗教艺术遗产的两种文本略做管中之窥:一种是民间口述及相关的视觉“遗址”文本,一种是官修的图像文献文本。通过对南诏发祥地云南巍山有关南诏兴国的民间传说,以及南诏时代著名画卷《南诏中兴画卷》图像的视觉人类学分析,结合部分田野考察,观察民间传说与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似乎触动了美国世界老大地位。早在奥巴马时代,美国就把外交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时代,美国进一步拉拢印度和澳大利亚,形成“印太战略”。拜登上台后,改变了特朗普单打独斗的方法,欲拉拢西方国家建立反华联盟,无端造谣“新冠病毒来源于武汉实验室”,污名化“新疆棉”,干涉香港政制改革,企图打压中国的发展。最近,美国和西方针对中国的动作连连。  美国宣布美
夜间经济作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程,近年来愈发受到政府重视。文章以2004年5月至2020年5月我国政府部门出台的105份夜间经济政策文件作为研究样本,将其演变历程划分为早期探索、初步发展以及快速推进三个阶段,并借助扎根理论构建中国夜间经济政策演进机制以探究其变迁逻辑。研究发现,我国夜间经济政策发展机制总体结构稳定,整体一直沿用强效性措施、配套性服务和基础性保障三个主范畴协同演进的政策范式,同时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最后,从完善政策运行机制、补充主体协同政策、强调技术创新运用三个方面提出有效建议
——冷感毛巾  这款冷感毛巾采用三层独特构造、三维立体编织工艺,由高科技纤维面料制作而成,具有吸汗排汗、水分循环、调节蒸发三大功能。面料的高密度网状结构能将水分子深度吸收到纤维内核,然后将其压缩到面料的纤维空隙中。当产品受到外力(例如甩动)时,会因水汽大量蒸发而达到冷却效果。用户只需将毛巾充分打湿拧干,然后在空中甩动几下,便可实现降温,体验到凉爽感。  此外,毛巾面料中不包含化学制品、胶剂、晶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