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无抽搐电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1组(S1组)、舒芬太尼2组(S2组)和舒芬太尼3组(S3组),每组25例。S1~3组患者分别给予0.1,0.2,0.3μg·kg-1舒芬太尼10 m L,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靶控输注异丙酚,设置初始靶质量浓度为3.0μg·m L-1,以质量浓度0.5μg·m L-1增加。待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注射1.0mg·kg-1琥珀胆碱,进行面罩控制呼吸后开始无抽搐电休克。记录患者麻醉前(T1)、停止靶控输注即刻(T2)、无抽搐电休克后即刻(T3)以及意识恢复时(T4)的生命体征、临床疗效、抽搐能量指数、抽搐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无抽搐电休克中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抽搐能量指数和抽搐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2组的辅助通气时间延长,S3组的辅助通气时间及苏醒时间延长,S1~3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增加(P<0.05)。与S1组比较,S3组的辅助通气时间及苏醒时间延长,临床总有效率增加(P<0.05)。与S2组比较,S3组的辅助通气时间延长(P<0.05)。伴随舒芬太尼剂量的增加,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率提高,肌痛和头痛发生率降低。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无抽搐电休克,舒芬太尼以0.2μg·kg-1为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脂多糖(LPS)刺激下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转录及下游炎症平衡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株,将细胞分别置于37 ℃和32℃的温育箱中培养,干预组加入10 ng/mL LPS进行刺激,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培养2、8、24h取细胞上清液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10)水平;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血清脂联素、(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总动脉IMT和血清脂联素、(hs)CRP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