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上大做文章也就近几年的时间,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并逐步体现出它的优势,但随着平台技术的不断升级,前期工作中由于考虑的系统性不够,诸多矛盾逐步呈现并影响了信息平台的进一步升级,阻碍了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本文以实践过程中呈现的几个主要矛盾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以求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平台;联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9.21
伴随着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各办学点信息化、智能化校园工作的推进,以及“开放大学”的成立和建设,张家港办学点的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校园网的升级改造,各种服务平台的搭建,部门网站的创建,清楚的呈现这几年校园网建设的历程,很多事情让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但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至今萦绕着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1 学院网络建设已取得的成果
我校的校园网网络结构自08年初随着北校区的成立,较为全面的进行了一次重组和升级,重新规划了各教学楼、办公室、机房和现教中心的信息点的分布,依然保持了城域网和教育网的两个出口,对机房和各办公大楼进行个线路改造,由原有的HUB接口升级为交换机接口,提高了局域网信息交换速度,对信息中心进行了重新规划,不但增加了硬件投入,添置了服务器,还注重网络安全,架设了防火墙,添置了“趋势科技”防病毒系统,进行这样的规划和设计,较好的满足了我院的网络需求,对图书馆和宿舍的新增信息接入也能从容拓展,近几年,随着我院规范各专业的实训,配套成立了金工、数控、财会、电子商务、ERP等十几个实训车间或实训室,在改造后的网络基础上拓展也很顺利,突出体现了学院网网络技术中良好的拓展性。
2 网络平台改善应于重视的问题
然而,再好的网络平台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甚至是一些非技术因素制约了信息平台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以下罗列的均是在实践中笔者感到应于重视的几个问题:
2.1 管理与技术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做信息的同仁都有这样的体会,其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管理对于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校园网络建设及应用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谁来做技术、谁来进行管理?管理什么内容?技术做哪些?管理和技术如何分割与融合?在实际的网络构建和应用平台推广中却是很难处理好,因为这涉及到学院职能部门和现代化教育教学中心的职能界定问题,既在学院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新功能的出现、新技术的运用如何来准确定位与切分。
在学院信息化的初创阶段,学院内虽然有现教中心这样一个独立的信息化支持部门,但在学院内部,在没有意识到各平台后台数据问题需要统一考虑的时候,各个教育教学部门自行搞起了信息化的建设,申请服务器空间,自己组织技术人员或委托信息公司进行平台开发,以此来实现各部门管理的信息化,咨询的Web化。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几乎所有的部门和系部都这样做了,就凸显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重复建设、应用未集成、界面不统一”,各自为政的局面逐渐影响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回过头看,当初如果能够更早的注重技术和管理的关系,由技术部门结合各管理部门统一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后进行各各部门的系统开发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2 统一与独立
学院拥有一个非集中式的组织结构,不同于企业或政府,各系部与处室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应用系统之间也相对松散。另一方面,学院又是一个整体,各部门之间有联系,不能完全分开独立,形成了系统设计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与独立。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学院信息化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不久前在网上查阅到一份资料是描述“联邦模型”,这种模型具有统一的用户界面风格、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统一的底层技术支持平台。它对于各部门来说是相对独立的,可在用户面前,却表现为统一的整体。这种模型可以解决学院的比较普遍的几个问题:
(1)开发队伍不够专业、开发能力不够强。学院层面很难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软件开发队伍,如果总体规划后同步实施,庞大复杂的系统开发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风险很大。
(2)职能部门和系部的需求整理不全、分析不到位。進行系统分析,需要部门人员和现教中心技术设计人员进行功能要求的深入探讨和技术标准的认知。各部门之间很难用相同的“语言”进行分析,局部的差异可能影响整体的开发效果,给平台的互通埋下隐患。
(3)应用系统升级困难。由于前面两个因素的限制,开发后的平台出现的底层数据融合度差、应用功能不够全面等状况的出现,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对平台进行调整和升级,这是就会发现升级显得异常的困难。
因此,考虑到系统开发的复杂性,我们试图统一一个底层规范,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统一的标准,而各部门的局部应用系统在一定的边界和目标范围能进行开发,这样既保证了各部门系统的独立性,在普通用户面前,又是一个整体,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本部的网站整合的就较为理想,提供了统一的认证和授权,对访问用户统一认证,就能在网站的各系统内进行数据访问,因此用户的满意度也高。
2.3 安全和共享
如今的学院网络,都是集成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相对独立的信息集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广大学员和老师提供教学服务,资源共享是其中最为普遍的服务之一,服务的手段和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遵循“共享”为原则。这些服务在让广大师生感到方便的同时,“安全”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网络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手段五花八门,网络管理也显得防不胜防。许多实际的攻击多涉及被攻击系统的诸多漏洞或设计缺陷,这些缺陷包括栈溢出和口令猜测,这两种常见的漏洞都可以被网上蠕虫所利用,还有其门类的攻击类型,有CGI攻击、RPC攻击、IIS漏洞攻击、邮件服务漏洞攻击、NFS攻击、SNMP协议认证攻击等等,以上的攻击手段,没有那种攻击手段可以通过加密技术避免,甚至防火墙技术也不能避免全部的攻击手段。安全和共享应此成为网络世界中共生共存的一对兄弟,如何追求更加安全的共享服务,成了学院局域网建设中的永恒的课题。
2.4 文化和引导
如今,有线及无线网络覆盖学院的各个角落,师生随时随地可以上网,就学生而言,因为网络构建了一个在线的平台,在这里能够平等说话、相互交流、展现个性、激发灵感;而对教师来说,虚拟且现实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真实内心,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渠道。正是由于这个平台的存在,使学生、老师、学校三者通过网络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园。这种文化生态园的所依托的技术有很多,常见的就是学院论坛、QQ群类软件和微信圈等。
学院内聚集了一批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有的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研究“黑客”技术,肆意攻击校内外网络和个人电脑,窃取资料、损毁系统、篡改数据;也有学生沉湎于网络,影响学业,影响生活;还有学生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直白表达感受,发表一些不够成熟的观点等,以上情况如果引导不够,会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学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你把它作为一个技术问题来看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文化,帮助学生在保持个性特长的前提下把握好分寸,也应成为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3 结束语
以上的几个问题仅呈现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升级的复杂性的一角,学院信息化平台的升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个螺旋式,周而复始的过程,除了以上提出仅供讨论的几个问题外,还有很多需要梳理的内容,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和总结,有助于更好更快实现学院信息化完善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明强.校园网建设的设计与实施[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2).
[2]魏鹏.网络教育系统的规划与创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30-131.
[3]张学义,周力军,王崇刚,肖锟.对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思考[J].通信技术,2010(05):89-90.
作者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 工程系,江苏张家港 215600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平台;联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9.21
伴随着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各办学点信息化、智能化校园工作的推进,以及“开放大学”的成立和建设,张家港办学点的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校园网的升级改造,各种服务平台的搭建,部门网站的创建,清楚的呈现这几年校园网建设的历程,很多事情让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但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至今萦绕着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1 学院网络建设已取得的成果
我校的校园网网络结构自08年初随着北校区的成立,较为全面的进行了一次重组和升级,重新规划了各教学楼、办公室、机房和现教中心的信息点的分布,依然保持了城域网和教育网的两个出口,对机房和各办公大楼进行个线路改造,由原有的HUB接口升级为交换机接口,提高了局域网信息交换速度,对信息中心进行了重新规划,不但增加了硬件投入,添置了服务器,还注重网络安全,架设了防火墙,添置了“趋势科技”防病毒系统,进行这样的规划和设计,较好的满足了我院的网络需求,对图书馆和宿舍的新增信息接入也能从容拓展,近几年,随着我院规范各专业的实训,配套成立了金工、数控、财会、电子商务、ERP等十几个实训车间或实训室,在改造后的网络基础上拓展也很顺利,突出体现了学院网网络技术中良好的拓展性。
2 网络平台改善应于重视的问题
然而,再好的网络平台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甚至是一些非技术因素制约了信息平台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以下罗列的均是在实践中笔者感到应于重视的几个问题:
2.1 管理与技术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做信息的同仁都有这样的体会,其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管理对于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校园网络建设及应用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谁来做技术、谁来进行管理?管理什么内容?技术做哪些?管理和技术如何分割与融合?在实际的网络构建和应用平台推广中却是很难处理好,因为这涉及到学院职能部门和现代化教育教学中心的职能界定问题,既在学院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新功能的出现、新技术的运用如何来准确定位与切分。
在学院信息化的初创阶段,学院内虽然有现教中心这样一个独立的信息化支持部门,但在学院内部,在没有意识到各平台后台数据问题需要统一考虑的时候,各个教育教学部门自行搞起了信息化的建设,申请服务器空间,自己组织技术人员或委托信息公司进行平台开发,以此来实现各部门管理的信息化,咨询的Web化。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几乎所有的部门和系部都这样做了,就凸显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重复建设、应用未集成、界面不统一”,各自为政的局面逐渐影响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回过头看,当初如果能够更早的注重技术和管理的关系,由技术部门结合各管理部门统一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后进行各各部门的系统开发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2 统一与独立
学院拥有一个非集中式的组织结构,不同于企业或政府,各系部与处室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应用系统之间也相对松散。另一方面,学院又是一个整体,各部门之间有联系,不能完全分开独立,形成了系统设计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与独立。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学院信息化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不久前在网上查阅到一份资料是描述“联邦模型”,这种模型具有统一的用户界面风格、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统一的底层技术支持平台。它对于各部门来说是相对独立的,可在用户面前,却表现为统一的整体。这种模型可以解决学院的比较普遍的几个问题:
(1)开发队伍不够专业、开发能力不够强。学院层面很难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软件开发队伍,如果总体规划后同步实施,庞大复杂的系统开发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风险很大。
(2)职能部门和系部的需求整理不全、分析不到位。進行系统分析,需要部门人员和现教中心技术设计人员进行功能要求的深入探讨和技术标准的认知。各部门之间很难用相同的“语言”进行分析,局部的差异可能影响整体的开发效果,给平台的互通埋下隐患。
(3)应用系统升级困难。由于前面两个因素的限制,开发后的平台出现的底层数据融合度差、应用功能不够全面等状况的出现,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对平台进行调整和升级,这是就会发现升级显得异常的困难。
因此,考虑到系统开发的复杂性,我们试图统一一个底层规范,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统一的标准,而各部门的局部应用系统在一定的边界和目标范围能进行开发,这样既保证了各部门系统的独立性,在普通用户面前,又是一个整体,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本部的网站整合的就较为理想,提供了统一的认证和授权,对访问用户统一认证,就能在网站的各系统内进行数据访问,因此用户的满意度也高。
2.3 安全和共享
如今的学院网络,都是集成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相对独立的信息集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广大学员和老师提供教学服务,资源共享是其中最为普遍的服务之一,服务的手段和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遵循“共享”为原则。这些服务在让广大师生感到方便的同时,“安全”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网络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手段五花八门,网络管理也显得防不胜防。许多实际的攻击多涉及被攻击系统的诸多漏洞或设计缺陷,这些缺陷包括栈溢出和口令猜测,这两种常见的漏洞都可以被网上蠕虫所利用,还有其门类的攻击类型,有CGI攻击、RPC攻击、IIS漏洞攻击、邮件服务漏洞攻击、NFS攻击、SNMP协议认证攻击等等,以上的攻击手段,没有那种攻击手段可以通过加密技术避免,甚至防火墙技术也不能避免全部的攻击手段。安全和共享应此成为网络世界中共生共存的一对兄弟,如何追求更加安全的共享服务,成了学院局域网建设中的永恒的课题。
2.4 文化和引导
如今,有线及无线网络覆盖学院的各个角落,师生随时随地可以上网,就学生而言,因为网络构建了一个在线的平台,在这里能够平等说话、相互交流、展现个性、激发灵感;而对教师来说,虚拟且现实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真实内心,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渠道。正是由于这个平台的存在,使学生、老师、学校三者通过网络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园。这种文化生态园的所依托的技术有很多,常见的就是学院论坛、QQ群类软件和微信圈等。
学院内聚集了一批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有的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研究“黑客”技术,肆意攻击校内外网络和个人电脑,窃取资料、损毁系统、篡改数据;也有学生沉湎于网络,影响学业,影响生活;还有学生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直白表达感受,发表一些不够成熟的观点等,以上情况如果引导不够,会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学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你把它作为一个技术问题来看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文化,帮助学生在保持个性特长的前提下把握好分寸,也应成为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3 结束语
以上的几个问题仅呈现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升级的复杂性的一角,学院信息化平台的升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个螺旋式,周而复始的过程,除了以上提出仅供讨论的几个问题外,还有很多需要梳理的内容,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和总结,有助于更好更快实现学院信息化完善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明强.校园网建设的设计与实施[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2).
[2]魏鹏.网络教育系统的规划与创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30-131.
[3]张学义,周力军,王崇刚,肖锟.对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思考[J].通信技术,2010(05):89-90.
作者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 工程系,江苏张家港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