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纽约更焦虑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耶鲁大学校园秋景如画

  放眼历史,科举制曾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是中国社会决定性的人才选拔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之后,才真正意义开始“选拔人才”,以此取代了先秦时期的官爵的世袭制度,破除了以出身定命运,普通百姓不能当官的传统。朝清光绪年间,科举制废除之后,又经历了洋务运动、教会学校、私立学校和大学的体质更新,随之而来的是破除文盲、知青下乡和“文化大革命”运动,诸多波折与发展之下,1977年高考恢复,中国近代大学教育制度延续至今。短短几十年,高考成了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制度。在这漫长的1000多年里,上学读书考取功名成了书生秀才们人生进阶的必经之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年轻人勤学苦读、进京赶考以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这些故事被记录在清代编撰的《选举志》中;被记录在古代诗词歌赋中;被记录在近代文学作品中;被记录在古装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中;最终成为我们从古到今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的一部分,有的被传为佳话,有的令人不胜唏嘘。那么放眼美国,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知识在何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命运?中国与美国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大相径庭还是殊途同归?
哈佛大学的天文学课上。在纽约这样富豪扎堆的城市,希望子女进入名校,进一步留在上层社会以便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这一系列的准备从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纽约家长也很拼


  从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来看,从2005年至2016年,美国人均收入和学历成正比,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收入最低,博士学位毕业生的收入最高。如今的美国,就算已经非常富有的家庭,还是会纷纷让孩子拼命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说到教育,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的家长一点也不比国内的家长轻松。来自富裕家庭的家长们希望子女通过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内化为常识,拓宽眼界,进而形成一种排他性的社会竞争力,留在上层社会以便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和北京上海的年轻父母们一样,美国纽约上东区的家长们也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挤破头、使尽浑身解数也要把孩子送进私立精英幼儿园。纽约著名的私立高中如道尔顿(Dalton School)、卡尔霍恩(The Calhoun School)和圣三一学校(Trinity School),每年学费高达数万美元,直逼常春藤大学的学费。
  纽约家长的焦虑还来自于横向的压力:当一个社会越不均衡,教育投资的家庭压力越大。经济学概念“盖茨比曲线”可以对此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这一曲线的横轴是收入的均衡度,纵轴是代际流动性,它揭示出一个重要的现象:收入越不均衡的国家,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越受父辈地位的影响,子辈摆脱父辈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越低。也因此,在纽约这样富豪扎堆的城市,获取知识的渠道竞争从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的家长们,花重金请教育顾问为他们的孩子量身打造学习路径,策划文书、选校的不在少数,动辄收费数百美元每小时。仿佛孩子的一切都能用金钱和提前规划来解决。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梦逐渐在发生变化,小孩成材更多是靠传统的家庭背景或政治关系。无可否认,这些家庭背景的确可以给人带来更多资源,但最关键的还是人要靠自己,学习获取各方面知识,用拼搏进取的心完成各项事业。试想,富人家庭的小孩即便子承父业,继承了巨额财产,但如果不懂得扎实的金融知识,不去实践锻炼,就算家人铺好了路,后辈也很容易在风险投资等淘汰率极高的行当中遭遇滑铁卢,破产出局。或是挥霍无度,晚景萧疏。美国的金融行业,家族信托保单,数额巨大,这都是长辈为了维持后代财富延续的设置,而这也验证了金融知识确实是有用的。富人雇人来管理资金,还是借用了别人的知识。金融行业的成熟和知识专业化的分工也让金融经济类的专业在高校长期成为大热门。

知识积累,花钱能解决吗?


  美国社会也有些投机取巧的家长,以为知识可以不用学,靠走旁门左道以錢能买学历,下场往往是东窗事发被人控告。例如近日,美国爆出了一则影响空前的教育丑闻,据麻塞诸塞州检方控告指出:教务腐败案,牵涉人员包括地产商、好莱坞演员、实业公司总裁、著名体育教练等数十人。多为家长涉嫌贿赂教练、申请材料造假等手段帮助自己的孩子获得包括耶鲁、斯坦福等名校在内的世界顶尖大学入学名额。其中一些大学体育教练收受贿赂以后,为受贿人的小孩提供虚假证明,以使不会踢球的女孩作为足球运动员被耶鲁大学招入门下;没有赛艇经验的孩子成为校赛艇队队员,而实际上孩子们根本不会这些运动;还有家长贿赂监考人员,以让别人代考,获取更高的分数。
  诸如此类德不配位的大学申请造假行为,涉案金额高达千万美元。这也算是突出了掌握相关知识、特长的重要价值,因为这些光鲜的考试成绩和特长技能符合名校的选拔制度。只是这些家长太“聪明”,精于算计走了旁门左道,令涉事机构和个人蒙羞。孩子的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没培养好,父母投机取巧,最终身败名裂,前方迎接的他们的命运是向后倒车,逆向改变命运,把自己小孩原本美好的前程断送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也有少数出身贫寒的孩子最终考入哈佛的励志例子。利兹·穆尔雷(Liz Murray )出生于纽约州布朗克斯区(纽约市有名的贫民区)的一户贫困家庭。父母均是吸毒者以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16岁时,由于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搬到了收容所,利兹随即变得无家可归。在参加了纽约曼哈顿的人文预备学院(Humanities Preparatory Academy)之后,利兹的命运发生了转机。尽管她读高中的时间比大多数学生都要晚,她还是比别人提前修完了高中学业,并以全A的优异成绩获得《纽约时代》杂志提供的奖学金,并于2000年考入哈佛大学,随后成为一名励志演说家。她的例子告诉我们,当你看到你身边那些做事情的人,千万不要认为他们生来就比你优秀,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学到东西,并运用到实际中。他们很可能为此非常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但他们绝不是天生就比别人出色。不要害怕,只要你愿意努力, 努力到你感觉自己已经拼尽全力,用光了所有的能量。老天会眷顾这样的人的。她的故事后来被搬上银幕,名叫《风雨哈佛路》,成为经典励志电影。

知识改变命运论的一些误区


  “知识改变命运”所要求的实质是社会公平竞争,但这世上恐怕没有什么绝对公平的人生。重视知识对命运的塑造固然没错,但如果希望以获取知识、教育公平的薄弱之力来推动社会诸多层面的公平,无异于螳臂当车。纽约出生的小孩在人生赛道上的竞赛就好比龟兔赛跑,但有的兔子不但自己跑得快 ,还坐上了火车飞机。选手们根本不在同一个赛道上,从结果来看,必然会涉及家庭所能投入的金钱和精力大小,会打量到社会等级和社会发展结构性不均衡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机构本身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以纽约为例,纽约的布朗克斯区(纽约市有名的贫民区)和上东区,教育资源完全不一样,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师资也不尽相同。此外,大量获取知识的教育资源并不是在学校课堂获得,而是学校课程以外的投入。有条件的家庭,放学后纷纷请家教或去私人机构给小孩补课,让小孩学习第二外语。中文在纽约现已成为热门第二外语科目,有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了;纽约的家长们还会带孩子暑假参加各种国际夏令营,动辄1万美元的费用。还有其他体育运动,如马术、帆船、高尔夫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会内化为孩子的综合实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公共演说的能力、性格感染力等等。而现实是,许多家庭的孩子并不具有给小孩提供学习这些知识技能的条件。
  其次,纽约社会合作遵循商业文明。美国是个人情社会,非常重视推荐制度。一个人就算拥有渊博的知识,但是没有德高望重的人提供推荐信,求职进程也往往没有带着推荐信的人顺利。职场的人情世故和有权力等级的企业结构,也会阻碍知识的服务性与实用性,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容易逾越的,人情世故往来依然存在。没有话语权的知识,甚至有可能成为命运的阻碍。亚当·斯密最早提出劳动分工制导致了教育的变化和社会分工。在社会企业中与人合作,如果守着知识本身不放而不顾公司的运营实际情况,恐怕会落得个迂腐不知变通的负面评价。
  知识能不能改变命运? 每个人问问题的时候,心里都有一个潜在的答案。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公平了,教育也是。最理想的交易教育是把每个人天赋培养到最大化,使之成材。把获取知识等同于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未免有些理想化和简单化。纽约的不同学区的教育资源差距尤其凸显了社会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从一个人出生时起,就落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否则通往华尔街的地铁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甘于乞讨的流浪汉了。
2018年10月15日, 备受瞩目的“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开审,抗议者参加集会要求平等教育权。“ 哈佛歧视亚裔申请人”论认为,在录取学生时,哈佛大学倾向于录取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学生,把学业成绩好、更符合条件的亚裔学生拒之门外,这种基于种族的录取政策违反了民权法。

  知识能不能改变命运?如果讨论对象是位年轻学生,是位经商的人,是位政府官员,是位技术人员,是位艺术家,不同的人心里都有各自不同的命运蓝图。纽约,永远不缺乏有野心的人和成功的机会,总是有新的人进去,有旧的人离开。无论社会等级制度设计得多完美,总会有新的血液进入,打破原有的平衡和预期垄断性,只能说,努力的人总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不努力,那是机会也没有的。
  人各有命。说到命运,毫无疑问,会有多种影响因素, 知识只是其中一种。至于知识是不是改变命运最关键的一种因素,或许因人而异。还有机会、运气、家庭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等多种因素互相牵制,在不同的时期互相带来不同影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命运的集体焦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症结所在。纽约的妈妈们也在集体焦虑着,焦虑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自身某方面匮乏的不安。耶鲁大学的人类学家Wednesday Martin由于家庭因素,举家搬迁至纽约最贵族的地段——上东区。在她选择住所,给孩子选校的经历中,着实体验了一把富人群体的生存不易。上东区的公寓入住审查制度很严格,需要类似国内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每一个成员签字同意才行,有时有钱还买不到房子;孩子进托儿所,竟然要同时面试孩子和家长;贵妇的穿衣品牌选择、身材的保持都成为比较对象……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有趣的书:《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耶鲁人类学家的曼哈顿上东区卧底观察》(《Primate of Park Avenue》)作者最终还是搬离了富人扎堆的上东区,转而来到了上西区,一切才渐入佳境,走上正轨。
  真正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人,不一定是全盘受精英教育的。都是能够穿越成绩,知识,现有体制的那些逆向而行的天才,这类人往往能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弊病。而这种人只要表现出来就一定是不凡的,这种人才能改变世界。真正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改变自己命运的人,都是有梦想和坚持的天才。真正的天才,从来都是跨越等级的,任何阶层都会接纳他。
  也许在我们活着时,对命运的抗爭和改变就没有终点。俗话说“盖棺论定”,对一个人的命运的评价,功过是非,要让时间来检验。电视电影会给我们一个“他们发愤图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结尾,但现实世界里远比那个要复杂得多。生活永远不会提供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诸如掌握了某某知识、某某技术就能从此一劳永逸,怎么可能呢? 科技公司之间的疯狂竞争不断涌现;传统公司如柯达公司的没落、诺基亚集团的倒闭仿佛就在昨天。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和各种专利技术人员,最终也没有跑赢时代,遗憾退场。生活是个多选题,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答案,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所需要的,是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接受变化,付出很多的实际行动适应人生中的各种改变。
  至于命运到底会是什么走向,冥冥之中,一切都自有定数。
其他文献
德江同志:  你好!  作为在农村基层工作30多年的老支部书记,能解剖自己已属不易,难能可贵的是,你没有“倚老卖老”,而是通过学习积极追赶,令我相当钦佩。  我在农村调研时也时常听到一些党务工作者反映和年轻党员沟通不畅的问题,甚至还很有些看不惯,“现在的年轻人不务正业,天天泡网,党建谁来抓”,“他们什么都晓得,还要我们做啥子思想工作嘛”,“还是我们那个年代好,思想单纯,现在的年轻人思想都乱了”……
1月17日,垫江县杠家镇凉水村。  虽是雨雪纷飞,徐成书的家里却是温暖如春。垫江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志军,提前给徐成书拜年来了。  “孩子这学期考试又名列前茅,收成也不错。”徐成书满脸幸福地告诉李志军。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个55岁的刑满获释男人,一度自暴自弃。在“地狱之门”前,他被李志军拉了回来。  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志军不仅为徐成书提供了经济帮助,还帮他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这样的
圣马洛古城至今仍被坚固的城墙所环绕,在中世纪时城墙用来抵御其他国家海盗的威胁,并保护本国的私掠船。“海盗古城”圣马洛(Saint Malo)是法国知名海滨城市、西部必游景点,这里曾是私掠海盗的大本营。  历史上,法国哪座城市曾跟海盗息息相关?“海盗古城”圣马洛(Saint Malo)肯定是其中之一。这个知名海滨城市、西部必游景点,曾是私掠海盗的大本营,目睹了他们追猎英国和西班牙商船,或是阻截前往印
英国伦敦前政府公园,虽然被改造成了出租公寓,并且配备了厨房,LED电视,还有迷人的浴室。但始终因为其租金过于高昂而很难被低收入人群接受。  作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世界级金融中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都,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伦敦散发着无穷魅力。在1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有大本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更聚集了数百家银行、证券交易所,以及世界500强企业设立
新春快乐,亲!此时香槟酒的香醇已经淡去,春节已经过完,你是时候向前看,把心思放到未来的几个月了。无论就外部环境还是个人发展而言,做点事不容易。不过问题不大,毕竟你已经立下了2018年新春的誓愿,其中第一条便是,你不会再下什么决心。而是改为“设定目标”,这是高产大师蒂姆·费里斯的术语——你的目标最好可以量化、有进度表,方便你对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你的进展。时不时沾沾自喜一下会对自我激
远东生态行——  一场勘察加的冰与火之歌  因为堪察加气候寒冷,地处遥远的边陲,所以在俄罗斯帝国时代,“堪察加”这个词令人闻之色变,就像西伯利亚流放地一样可怕。然而如今,这里聚集了海洋、森林、冰雪,另外还有火山和温泉弥漫的雾气使这片土地美景不断,每年秋季在湖中捕鱼的棕熊也为它增添了一抹迷人的色彩。  这个星球上有许多神秘荒野的地方,即便是在冰天雪地、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生命的脉动却依旧倔强有力。这
反方:这就叫一报还一报  巴黎圣母院烧了,那就烧了好了——那是“巴黎”圣母院,巴黎是法国的,不是我们中国的,谢谢,我是中国人,凭什么外国的一座破房子着火烧了,我要同情和悲痛?瞧我们有些同胞那副如丧考妣的样子,真让人受不了,照我看啊,他们要么是装,要么是矫情,要么是崇洋媚外,要么三个毛病都占全了。  前几天网上有几位朋友说得好,巴黎圣母院是人家法国的,就算真是个国宝吧,那也是法国的国宝,法国国宝烧了
美国作家埃弗德尔在回顾了一八九九年以来,数学、物理、艺术等人类领域的现代化变迁之后,总结出现代主义的五大相互关联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原子和虚空的非连续性的本体论假设”。即在现代社会当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每件事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对现代主义持批判态度的诸如神秘主义者潘尼卡会尤其强调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与和谐。和现代比较起来,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与和谐也是传
如果说李云迪是抒情王子式的天才,郎朗是激情冒险家式的天才,那么沈文裕则是冷静的哲学家式的天才……  ——《纽约时报》    今年3月16日下午,杨家坪“春之声”演奏厅座无虚席。人们用鲜花静静地等待一位重庆籍钢琴天才的到来。  21岁的沈文裕,粉红色的衬衣,外套一件鹅黄色毛衣,略带腼腆的笑容,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然而,当他上场弹奏乐曲时,马上判若两人。手指在黑白琴键上飞快地滑动着,皱眉、闭眼、抖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陈列着三块银元,从外形上看,它同一般银元的形状、质地、成色没有什么区别。然而,这三块银元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秘密“下海”    肖林,原名肖本仁,四川江津县(现重庆江津区)人。1936年进入民生实业公司工作,成为卢作孚的秘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初的一天,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处长兼南方局经济组组长钱之光的引荐下,肖林见到了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