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文章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双师;挂职锻炼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和能力在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要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企业挂职锻炼是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的较好的途径,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本专业的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双师型”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没有现场工作经历或现场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课本上涉及的实际情况没有亲身体会,对于有些知识点知己可能也是一知半解,如果教师能够到生产去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所以去相关专业的企业实践的挂职锻炼是让理论更好联系实际,培养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1.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现状
1.1挂职锻炼教师思想不够重视
一些教师认为挂职锻炼只是走形式,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在企业锻炼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愿主动承担实际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到挂职锻炼过程当中,不能学到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技能。
1.2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与教师专业不完全对口
很多学校对教师挂职锻炼管理不够完善,教师进企业锻炼与自身从事专业关系不大,有些学校在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时由教师自己申报所要锻炼的企业和职位,而在教师锻炼的企业的性质和教师专业是否相关没有严格的进行审核,造成教师虽然去了企业并没有真正达到锻炼的真正目的。
1.3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
对教师挂职锻炼学校至今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对于企业接受教师实践并没有并没有法律规定,企业接受教师的挂职锻炼完全凭企业与学校的以往的合作关系和私人的交情,教师在挂职期间的监管、奖惩以及教师与企业的关系缺乏制度化。
2.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对策
2.1国家应出台明确的政策或法规。
需要国家出台对学校、企业都具有约束力的政策或法规,或者对现有《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在制定国家政策或法规时,不仅对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而且也要对法律责任进行限定。如企业对挂职锻炼教师有严格考核的义务,各级政府对接收挂职锻炼教师的企业有相应的扶助政策等。鼓励企业通过为学校办学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实习师生劳动报酬等条件。
2.2各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
教师实践学习离不开学院相应制度的建立和政策扶持,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推进教师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规定,以保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顺利并有实效。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制定校内教师企业服务与挂职锻炼实施办法,对教师挂职锻炼时间、内容、考核和待遇等基本要求作了规定,规范了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工作。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也制定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参加挂职锻炼的人员范围、挂职锻炼的层次和主要形式、参加挂职锻炼的程序、、时间安排、要求及考核方式。
在激励机制方面对挂职锻炼教师给予不同考核分,不能胜任挂职锻炼的教师通过技能大赛、培训进修或规定时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实践能力;对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在津贴分配、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倾斜;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缺乏主动性的教师可采取轮训方式等。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激发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挂职锻炼工作见到实效。
2.3 加强学校和企业互利合作
鼓励行业企业举办各级各类职业培训,维护和增进行业企业的利益,进一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加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能力,提高企业吸引力。鼓励行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合理有效利用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力等资源优势,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学校高效利用实训中心的设备、场地优势,把相关行业里资深的技术专家请进课堂进行指导,吸引企业对学生的关注。调动企业参与办学,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资源、经验优势,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3.结语
高职院校要将挂职锻炼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通过制度建立,有效沟通和互利合作加以保证,端正教师对挂职锻炼的心态,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理论知识,夯实专业技能基础,使教师自身得到全面而完整地提高,通过挂职锻炼,也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校不与市场脱节,及时调节教学内容来满足市场需求,并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丰富自己实践教学案例,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车翼飞.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J].《北方经贸》,2012,(4).
[2]于福华.高职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问题剖析及对策探讨[J].《时代教育》,2014,(5).
[3]王秀敏.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2014,(8).
作者简介:
高丽,1975年3月,女,安徽省巢湖人,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矿业与环境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化学工艺。
【关键词】高职;双师;挂职锻炼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和能力在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要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企业挂职锻炼是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的较好的途径,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本专业的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双师型”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没有现场工作经历或现场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课本上涉及的实际情况没有亲身体会,对于有些知识点知己可能也是一知半解,如果教师能够到生产去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所以去相关专业的企业实践的挂职锻炼是让理论更好联系实际,培养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1.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现状
1.1挂职锻炼教师思想不够重视
一些教师认为挂职锻炼只是走形式,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在企业锻炼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愿主动承担实际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到挂职锻炼过程当中,不能学到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技能。
1.2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与教师专业不完全对口
很多学校对教师挂职锻炼管理不够完善,教师进企业锻炼与自身从事专业关系不大,有些学校在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时由教师自己申报所要锻炼的企业和职位,而在教师锻炼的企业的性质和教师专业是否相关没有严格的进行审核,造成教师虽然去了企业并没有真正达到锻炼的真正目的。
1.3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
对教师挂职锻炼学校至今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对于企业接受教师实践并没有并没有法律规定,企业接受教师的挂职锻炼完全凭企业与学校的以往的合作关系和私人的交情,教师在挂职期间的监管、奖惩以及教师与企业的关系缺乏制度化。
2.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对策
2.1国家应出台明确的政策或法规。
需要国家出台对学校、企业都具有约束力的政策或法规,或者对现有《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在制定国家政策或法规时,不仅对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而且也要对法律责任进行限定。如企业对挂职锻炼教师有严格考核的义务,各级政府对接收挂职锻炼教师的企业有相应的扶助政策等。鼓励企业通过为学校办学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实习师生劳动报酬等条件。
2.2各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
教师实践学习离不开学院相应制度的建立和政策扶持,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推进教师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规定,以保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顺利并有实效。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制定校内教师企业服务与挂职锻炼实施办法,对教师挂职锻炼时间、内容、考核和待遇等基本要求作了规定,规范了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工作。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也制定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参加挂职锻炼的人员范围、挂职锻炼的层次和主要形式、参加挂职锻炼的程序、、时间安排、要求及考核方式。
在激励机制方面对挂职锻炼教师给予不同考核分,不能胜任挂职锻炼的教师通过技能大赛、培训进修或规定时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实践能力;对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在津贴分配、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倾斜;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缺乏主动性的教师可采取轮训方式等。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激发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挂职锻炼工作见到实效。
2.3 加强学校和企业互利合作
鼓励行业企业举办各级各类职业培训,维护和增进行业企业的利益,进一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加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能力,提高企业吸引力。鼓励行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合理有效利用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力等资源优势,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学校高效利用实训中心的设备、场地优势,把相关行业里资深的技术专家请进课堂进行指导,吸引企业对学生的关注。调动企业参与办学,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资源、经验优势,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3.结语
高职院校要将挂职锻炼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通过制度建立,有效沟通和互利合作加以保证,端正教师对挂职锻炼的心态,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理论知识,夯实专业技能基础,使教师自身得到全面而完整地提高,通过挂职锻炼,也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校不与市场脱节,及时调节教学内容来满足市场需求,并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丰富自己实践教学案例,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车翼飞.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J].《北方经贸》,2012,(4).
[2]于福华.高职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问题剖析及对策探讨[J].《时代教育》,2014,(5).
[3]王秀敏.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2014,(8).
作者简介:
高丽,1975年3月,女,安徽省巢湖人,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矿业与环境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化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