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复苏前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变化率对脓毒症相关性高乳酸血症患者器官功能恶化风险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临床急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4319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变化率对脓毒症相关性高乳酸血症(SAHL)患者复苏后器官功能恶化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收治的SAHL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SAHL患者完成液体复苏前后48 h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动态变化,将入选SAHL患者分为器官功能恶化组(n=58)和器官功能未恶化组(n=13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确定SAHL患者器官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通过S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复苏前后的SOFA评分变化与CRT水平、CRT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T变化率对SAHL患者器官功能恶化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94例SAHL患者液体复苏完成48 h时,58例(29.90%)患者发生器官功能恶化.恶化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复苏前后血乳酸(Lac)水平、复苏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复苏后48 h SOFA评分、复苏后6 h去甲肾上腺素(NE)剂量、复苏后6 hCRT、CRT变化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均明显升高于非恶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复苏前后的SOFA评分变化与复苏后CRT水平、CRT变化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268和0.46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T变化率(OR=1.036,95%CI:1.021~1.052,P<0.001)和 NE 剂量(OR=1.301,95%CI:1.765~7.648,P=0.001)是 SAHL患者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CRT变化率为-20%时,预测器官功能恶化的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66.18%,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0.741~0.858).结论:复苏前后CRT变化率升高是SAHL患者器官功能障碍进展的危险因素,且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益脾养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肝癌前病变中肝干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DEN模型组(模型组)、DEN+益脾养肝方组(益脾养肝方组)和DEN+护肝片组(护肝片组),空白组5只,其余3组各10只.腹腔注射DEN诱导肝癌前病变模型,给药16周后处死.检测血清ALT、AST、Alb水平;取肝组织观察并记录其大小、外观等变化,计算肝重比(肝脏指数);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OV6和谷胱甘肽
北京大学刘方棫教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他九十寿辰之际,其弟子刘社建撰写的《刘方棫学术思想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祝贺,也是后生向前辈的致敬.rn《评传》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刘方棫的学术思想概要;第二章介绍了刘方棫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第三章和第四章分析了刘方棫对消费经济学的思考;第五章归纳了刘方棫在生产力经济学方面的创新;第六章是结语.全书条理清晰,文字平实,全面而又精准地呈现了传主的人生轨迹和学术风采.
期刊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
估计和预测城市居民收入变化对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对城市家庭消费部门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估计了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家庭三类能源消费的直接碳排放量,建立了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识别城市家庭能耗碳排放增长和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储蓄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庭碳排放有显著影响;城市家庭收入和储蓄的增加会抑制家庭燃气碳排放的产生,但对于城市家庭用电碳排放和城市家庭采暖碳排放,则表现出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区
目的 探讨分析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患者采用DynaCT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仅行2D-DSA造影下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在2D-DSA造影后再行DynaCT造影.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以及造影剂用量,2D-DSA造影与DynaCT造影对肝内肿瘤病灶检出情况及供血动脉显示情况,二维X线透视与平扫DynaCT对肿瘤病灶内碘
总结了当前我国生态安全及预警相关概念,对比分析了现有生态安全预警思路与方法,以生产空间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影响预警的技术框架,建议针对资源消耗型、环境破坏型区域,可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超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警;针对生态破坏型区域及具体产业,可通过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生态阈值分析等方式进行预警分析.最后提出未来生态安全预警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产业胁迫因子生态阈值、基于人体健康的生态安全预警研究等.
目的 根据患者术前和术后相关指标建立一个预测超米兰标准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8年7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首次原位肝移植的超米兰标准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肿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构建,曲线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术
目的 研究6-姜酮酚(6-Paradol)对人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人肝内胆管癌细胞系HCCC 9810和HUCCT1以不同浓度的6-Paradol及等体积的DMSO(对照组)处理后,采用CCK-8、平板克隆、划痕愈合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6-Paradol作用的蛋白靶点,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胆管癌细胞中STAT3、p-STAT3、SRC、p-mTOR、p21、Bcl-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与淋巴细胞比值(IL-10/Lym)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医生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早期评估提供帮助.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IL-10和Lym水平,并计算IL-10/Lym值.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7例)和存活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IL-10、Lym
患者男,65岁.rn主诉:皮肤红色斑丘疹半年,WBC增多、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发热1个月.rn现病史:患者半年前背部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不伴痒痛.3个月前皮损渐扩展至面部、胸部及四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1个月前发热,血常规检查示轻度贫血,血小板明显减少,WBC明显增多,白细胞分类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提示急性白血病.于外院行骨髓穿刺术,细胞形态学(结合流式细胞CD56+)疑NK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于2012年6月12日收治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