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家商业地产领域最赚钱的公司,万达如今已经蜕变为涵盖文化、体育等多元领域的一个资深玩家。
编者按:近期,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做客央视《对话》栏目,对万达启动私有化回归A股市场、万达的商业模式、在西班牙投资的经验与教训和万达投资文化体育产业的逻辑等等均进行了自我剖析,本文遴选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低估值对不起股东和投资者,一定要私有化
很多国际市场的人包括国内资本市场的人(对万达)都不太理解,万达上市历经坎坷,好不容易准备上了,国内有资本市场叫暂停,暂停好几年,这就没有机会,所以想方设法去了港股上市。上市以后仅仅一年半又私有化退市,一定要付出比上市更高的成本,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最核心原因是两点:
第一,我们觉得价值被严重低估。万达商业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公司,注意看财报,去年净利润构成当中35%来自于固定租金业务,就是来自于租赁业务,已经有1/3。再往前年看是30%,那就意味着每年增长5.2%,今年至少超过4成的净利润超过租金行业,不能用简单的房地产公司估值,我们香港股指只有不到5倍,市值还低于净资产,所以这种低估值让我们无法忍受。
我做了很多的行业,有多少次投资,很多朋友跟着我一起投资,每一单赚着很开心,唯一这一单,跟着我的朋友亏钱了。这是很重要一点,不能对不起我的朋友和股东。所以我们一定要私有化。
第二点,就是这一次私有化创造了一个全球新的模式。所有的私有化都是由大股东发起,而且大股东收购,但是这一次大股东没有拿一分钱,这次私有化我们不参加。所有私有化的钱,我不借钱,我也不负债,首先协议签得很清楚,不为这些投资者担保,你们看好,自己进来,我们不承担任何费用。
因为我本身在公司里的股份占六成,集团+个人已经超过绝对多数,再私有化,个人在公司里占比太高了,不符合我们今后一贯的战略。
玩资本的原则:负债只是过桥,借力打力

在哈佛演讲,说到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开玩笑说有钱,我后来回答的核心竞争力是系统的几条几条。要讲有钱,万达怎么比得上国有企业呢?但是发现了一个问题。海外有一些投行认为,万达不断地并购,产生了极重的财务负担。其实这种说法错了,认真看一下就知道万达所有并购都有一个特点,并购完以后在两年内就会资本化,资本化之后并购的钱都会拿回来,不会通过持续负债扩张自己的业务,这是不可持续的。万达并购的美国传奇,并购以后,在国内资本市场进行了私募,所有成本都回来了。
香港私有化需要三百多亿元,也都这些朋友们和投资者参与的。上市以后再增发股份,和在香港一样,把股份再配给他们,我们的股份也没有被稀释,但是投资者和整个公司价值就可以得到提升。包括前年万达花了差不多20几亿美元收购一些体育公司,我们会在七年内又开展私募,把体育收购的钱都拿回来,大概都是这个打法。
只是一开始,我们筹集资金进行并购。把业务做起来,再引领模式的建立,逻辑关系很清楚:公司将来怎么盈利,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然后通过私募或者通过上市以后增发,把成本稀释掉。看明白这一点就会想到,万达所有的负债都是暂时性的,都是相当于过桥性的。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是空手道,不花钱也能玩
我曾经在几年前说过一句话,在公司内部,或者在小范围讲过,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空手道,不花钱也能玩。但是这个空手道是建立在绝对的实力和品牌基础之上。迪斯尼是不是空手道?就是空手道。它到各地去投资,基本上不出什么钱,用品牌,特许经营等等,像麦当劳、肯德基,现在全球各地大行其道的特许经营,一分钱不拿,就是用自己的牌子收钱。
因为在娱乐产业里面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了,我们现在买了传奇回来。我们两个月前搞私募,拿了158亿元,比并购用的钱还要多,扣掉税收以后,等于把这次并购的钱全部拿了回来。我只是稀释我影视产业一点点股权,所以没有什么负债。万达今后还会按照这种模式不断地搞。达到这个境界很难,必须要建立长期的名声、品牌影响力,别人信任你,相信你,投入你的钱要能赚钱。
我看重的是“六大”,但他不卖给我,还没有到他能够信任到卖给我的程度。“六大”之外可以买,而且有比较好的影响和IP产品形象就是传奇。六大以后还有两个公司,一个是石门,一个是传奇,石门怎么买?上市公司,收购5%要公告。传奇是私人公司,当时处于提交IPO前期,最后实际的成交价格还没有到35亿美元,大概还有一系列的盈利保证安排。大家也看得到,上市公司已经发了公告,过几天交易细节会出来。
传奇是一个有起伏、不是太稳定的公司,最好的年份最后利润超过两亿美元,亏损差不多几亿美元,核心原因就是看产品。某一年推出一两个大产品,财报好看,某一年没有好作品,投了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巨亏,就造成亏损。我们现在买了这个公司,谈判之前,谈了很长时间,谈的时候对于这一类今后风险控制,要求每年怎么投资,利润怎么样保证,已经有了制度性安排。
去西方购买资产,要考虑政府换届因素
购买西班牙马德里大厦这件事情对万达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都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拆除是当时的马德里的市长主管,一个副市长,还有大区政府,都是全部谈过的,都是同意,而且银行也在合同上同意协助我们办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当时也预想到,万一不成,我们买的也不贵。如果拿到了规划许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拿到可以重新改一下,绝不是这个成本。马德里都是欧洲建筑,都是20、30米的高度,我也奇怪,为什么当时在皇宫的旁边建一个100多米的楼出来,所以它是地标。我们也是有防备心态的,如果拿到了规划许可不是这个价钱,要翻番一倍以上。
跟西方政权打交道或者购买产品的时候,要考虑换届因素,就是你的审批在这一届政府能够获得批准,能够获得许可,投资的项目已经拿到了规划许可,但下一届就不一定。马德里大厦这个项目我们也还是要检讨自己的,就是过于相信上一届市政府和区政府的承诺,忽略了就在一年之内他们会换届,这个手续外国没有办的这么快,就出现了换届了以后新政府不认你。
好在买的便宜,我们可以退出去。但是也可能会有中国企业去买了一个东西,或者万达不排除今后有一个东西没有考量到,投资以后被套进来了,出现这个情况,对万达本身意义不是很大,反正我们是不赔钱走人,但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倒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前车之鉴。
编者按:近期,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做客央视《对话》栏目,对万达启动私有化回归A股市场、万达的商业模式、在西班牙投资的经验与教训和万达投资文化体育产业的逻辑等等均进行了自我剖析,本文遴选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低估值对不起股东和投资者,一定要私有化
很多国际市场的人包括国内资本市场的人(对万达)都不太理解,万达上市历经坎坷,好不容易准备上了,国内有资本市场叫暂停,暂停好几年,这就没有机会,所以想方设法去了港股上市。上市以后仅仅一年半又私有化退市,一定要付出比上市更高的成本,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最核心原因是两点:
第一,我们觉得价值被严重低估。万达商业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公司,注意看财报,去年净利润构成当中35%来自于固定租金业务,就是来自于租赁业务,已经有1/3。再往前年看是30%,那就意味着每年增长5.2%,今年至少超过4成的净利润超过租金行业,不能用简单的房地产公司估值,我们香港股指只有不到5倍,市值还低于净资产,所以这种低估值让我们无法忍受。
我做了很多的行业,有多少次投资,很多朋友跟着我一起投资,每一单赚着很开心,唯一这一单,跟着我的朋友亏钱了。这是很重要一点,不能对不起我的朋友和股东。所以我们一定要私有化。
第二点,就是这一次私有化创造了一个全球新的模式。所有的私有化都是由大股东发起,而且大股东收购,但是这一次大股东没有拿一分钱,这次私有化我们不参加。所有私有化的钱,我不借钱,我也不负债,首先协议签得很清楚,不为这些投资者担保,你们看好,自己进来,我们不承担任何费用。
因为我本身在公司里的股份占六成,集团+个人已经超过绝对多数,再私有化,个人在公司里占比太高了,不符合我们今后一贯的战略。
玩资本的原则:负债只是过桥,借力打力

在哈佛演讲,说到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开玩笑说有钱,我后来回答的核心竞争力是系统的几条几条。要讲有钱,万达怎么比得上国有企业呢?但是发现了一个问题。海外有一些投行认为,万达不断地并购,产生了极重的财务负担。其实这种说法错了,认真看一下就知道万达所有并购都有一个特点,并购完以后在两年内就会资本化,资本化之后并购的钱都会拿回来,不会通过持续负债扩张自己的业务,这是不可持续的。万达并购的美国传奇,并购以后,在国内资本市场进行了私募,所有成本都回来了。
香港私有化需要三百多亿元,也都这些朋友们和投资者参与的。上市以后再增发股份,和在香港一样,把股份再配给他们,我们的股份也没有被稀释,但是投资者和整个公司价值就可以得到提升。包括前年万达花了差不多20几亿美元收购一些体育公司,我们会在七年内又开展私募,把体育收购的钱都拿回来,大概都是这个打法。
只是一开始,我们筹集资金进行并购。把业务做起来,再引领模式的建立,逻辑关系很清楚:公司将来怎么盈利,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然后通过私募或者通过上市以后增发,把成本稀释掉。看明白这一点就会想到,万达所有的负债都是暂时性的,都是相当于过桥性的。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是空手道,不花钱也能玩
我曾经在几年前说过一句话,在公司内部,或者在小范围讲过,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空手道,不花钱也能玩。但是这个空手道是建立在绝对的实力和品牌基础之上。迪斯尼是不是空手道?就是空手道。它到各地去投资,基本上不出什么钱,用品牌,特许经营等等,像麦当劳、肯德基,现在全球各地大行其道的特许经营,一分钱不拿,就是用自己的牌子收钱。
因为在娱乐产业里面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了,我们现在买了传奇回来。我们两个月前搞私募,拿了158亿元,比并购用的钱还要多,扣掉税收以后,等于把这次并购的钱全部拿了回来。我只是稀释我影视产业一点点股权,所以没有什么负债。万达今后还会按照这种模式不断地搞。达到这个境界很难,必须要建立长期的名声、品牌影响力,别人信任你,相信你,投入你的钱要能赚钱。
我看重的是“六大”,但他不卖给我,还没有到他能够信任到卖给我的程度。“六大”之外可以买,而且有比较好的影响和IP产品形象就是传奇。六大以后还有两个公司,一个是石门,一个是传奇,石门怎么买?上市公司,收购5%要公告。传奇是私人公司,当时处于提交IPO前期,最后实际的成交价格还没有到35亿美元,大概还有一系列的盈利保证安排。大家也看得到,上市公司已经发了公告,过几天交易细节会出来。
传奇是一个有起伏、不是太稳定的公司,最好的年份最后利润超过两亿美元,亏损差不多几亿美元,核心原因就是看产品。某一年推出一两个大产品,财报好看,某一年没有好作品,投了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巨亏,就造成亏损。我们现在买了这个公司,谈判之前,谈了很长时间,谈的时候对于这一类今后风险控制,要求每年怎么投资,利润怎么样保证,已经有了制度性安排。
去西方购买资产,要考虑政府换届因素
购买西班牙马德里大厦这件事情对万达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都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拆除是当时的马德里的市长主管,一个副市长,还有大区政府,都是全部谈过的,都是同意,而且银行也在合同上同意协助我们办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当时也预想到,万一不成,我们买的也不贵。如果拿到了规划许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拿到可以重新改一下,绝不是这个成本。马德里都是欧洲建筑,都是20、30米的高度,我也奇怪,为什么当时在皇宫的旁边建一个100多米的楼出来,所以它是地标。我们也是有防备心态的,如果拿到了规划许可不是这个价钱,要翻番一倍以上。
跟西方政权打交道或者购买产品的时候,要考虑换届因素,就是你的审批在这一届政府能够获得批准,能够获得许可,投资的项目已经拿到了规划许可,但下一届就不一定。马德里大厦这个项目我们也还是要检讨自己的,就是过于相信上一届市政府和区政府的承诺,忽略了就在一年之内他们会换届,这个手续外国没有办的这么快,就出现了换届了以后新政府不认你。
好在买的便宜,我们可以退出去。但是也可能会有中国企业去买了一个东西,或者万达不排除今后有一个东西没有考量到,投资以后被套进来了,出现这个情况,对万达本身意义不是很大,反正我们是不赔钱走人,但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倒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