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育改革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在不斷的转型和发展当中,德育教育也要跟上中职院校的发展步伐,发挥德育教育的新作用,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当中,在职业教育中体现新技术,例如信息技术,体现新作用,在职业素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培养每个学生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本文就中职德育教育改革方法进行了探讨与阐述。
  关键词:职业素养;德育;中国文化;爱国
  一、敢于改革,中职德育教育要进行新的尝试
  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院校,志在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不断的进行特色发展,中职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要符合中职院校的发展需求,为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奉献力量。
  这就要求德育教育要敢于转变教学观点和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大胆改革。让德育工作不停滞在传统的单一的课本讲授中。相反的,要争取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贴近企业的文化氛围,未来成为优秀的工作者。具体的举措很多,这里对几个重点举措进行介绍。首先,德育内容改革,贴近职业素养培养,在团队合作精神、心理沟通、工作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内容拓展。其次,创建过硬的德育教育团队,提升德育教育教师的能力水平,拓展教师的眼界,从大局出发,不断创新改革。再次,但绝不是不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奉献力量,才能在工作岗位做出成绩。
  二、教学手段改革举措
  中职教学中,要尝试使用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当前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迅速。那么在德语教育过程中,也要主动使用发挥它们的优势,为德育教育服务。比如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素材,搭建教学平台,形成课堂外的德育教育互动,以及任务教学模式的交互。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视频、音频、文档多种类资料模式,让学生感到新奇,产生兴趣,愿意学习德语知识。移动互联技术,更加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通过相应的APP应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的签到,知识学习,视频学习,翻转课堂应用等作用。
  三、中职德育教育教师队伍的打造
  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形成德育全覆盖德育教育体系构建是一项面向全体师生的工作,学校要充分的将校园内的师资队伍资源进行整合,在明确专职德育教育工作者职责的同时,改变以往只靠少数人维持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并定期召开关于德育教育方面的工作会议,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促使其能够自觉运用敬业、文明和得体的语言不断的影响学生,对于教务处和学生处也要根据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及特点,大力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可以从环境卫生、工作流程等等方面入手,并制定规范性的德育教育标准体系,让全体教职工都肩负起德育教育的责任。同时也要不断的对教师进行培养,提供免费的带薪学习和带薪深造的机会,不断提升德育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德方面,也是教师团队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教师的言行就是表率。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要做好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学认真、言行谨慎、不张扬、不做作。敢于创新,勇于向前。
  四、赤诚的爱国之心的培养
  中职的德育教育以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作为人才,首先要有文化的素养,要实现精神层面的建造。要心中有根,这就要有家国情怀,有热血、有责任。不爱国,没有家,心该何处安放。成为一名中国人,爱自己的祖国中国,是成才的基础。
  要在德育教育中体现爱国思想,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在中职德育教育中融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孔子的仁爱思想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去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孟子教导孩子们从善,孔孟指出成为优秀人的一系列优秀品质,如宽容、仁义、知礼、诚信等等。同时传授学生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品质。让学生只荣辱,解对错。
  要在德育教育中体现爱国思想,还要以近代、现代楷模事迹来感染学生,比如抗日英烈的光荣事迹、比如汶川地震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再比如在新冠装肺炎爆发时,医护工作者、义务工作者的光荣事迹。体现了中国的强大和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五、中职德育教育要在职业素养中体现
  中职德育教育工作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既然要培养技能人才,德育教育就要在职业素养中有所体现。从内容上融入部分职业素养培养的知识。工作岗位上,每个人都愿意与乐观、阳光,具有沟通能力,富有工作责任心的人合作。每个工作岗位都是如此。乐观阳光,是人的性格体现,通过德育教育的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内容,要让学生爱生活,享受阳光的生活,不让某些阴暗的角落影响自身的思想。通过德育教育的社团活动,让同学们多接触,都交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这样就能够实现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的提升。工作的责任心,源于责任心的培养,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亲人、朋友自然而然的具有相应的责任心。在工作中也会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浅谈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J].张翔. 学周刊.2019(24)
  [2]我的德育教育小思考[J].刘朝江. 科技风.2016(03)
  [3]以爱育人 以德育教[J].项阳. 电子制作.2014(23)
  [4]网络发展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J].叶兰芳.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4)
  [5]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田宏. 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6]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J].檀传宝. 教育研究.2007(0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弊端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结合法制建设完善和优化劳动组织形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为有利的发展阵地。  关键词:劳动组织;形式优化;应用分析  优化企业劳动组织形式,要保证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增強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优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重要任务,该项工作要具有规划和合理技术才能得以实现。构建合理的规划体系,通过对对其进行应用,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关键技术  乡村经济规划与建设一方面要考虑当地情况,将实际与论理结合在一起,确保规划体系能够得到落实。特别是我国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将乡村振兴规划与科技适当结合,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1
期刊
摘 要:目前,中职学生规则意识淡薄、缺失,甚至无视规则意识,这其中有学生、学校、家庭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要想根本解决中职学生的规则意识现状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还需要兼顾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面的合力作用。在新冠肺炎背景下,深入开展规则意识教育,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新冠肺炎;中职生;规则意识  2020年的春节未至,新冠肺炎病毒已逐渐蔓延全国各大省市。国家卫健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明代对于农具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明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农垦中运用到的工具,为明代农具设计研究提供了背景材料,进一步分析明代农具独特的设计特点。通过对于明代农具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探索与农业各项环节的联系,不同的农业生产环节会使用到不同的农具,本文主要从耕垦农事入手分析这个环节中所使用到的农具,在对其农具的科学性的设计进行逐步分析,体现中国传统设计中因地制宜、节约成本和因人而异的设计思想。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意识的能动性原理为指导,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完善了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认识,为下一步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路径等研究提供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重要性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  根据学科的不同,“意识”的定义也
期刊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积极利用自身优势谋求更新发展。有别于传统村落更新关注特定要素分析、强调特定要素更新的模式,本文引入了聚落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分析结构所承载的文脉特征及其特有的结构关联,并使之能够在以后的更新中得到延续、持续发展。面对村落问题,如何通过聚落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的现存更新问题,并梳理处相应的更新策略,便成为了一个相对迫切的问题。
  本文以基于聚落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的传统村落更新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内为相关文献与案例的阅读、归纳、分析,总结出了基于聚
摘 要:《许三观卖血记》能够体现出许三观这一人物的悲剧美学意蕴,首先从人物经历的角度来说,《许三观卖血记》通过对人物经历生平的塑造,塑造出一个束缚在家族传统价值观的许三观的人物形象,其次通过重复叙事这一叙事模式,《许三观卖血记》再次放大了许三观这一人物的悲剧美学意蕴,最后通过具象的时代背景构建,小说为许三观这一人物塑造了一个具体化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人物的悲剧美学意蕴能够有所依附。基于上述论述,本
期刊
摘 要:古如歌是鄂尔多斯长调,是目前为止蒙古族保存最为完整的宫廷歌曲,古如歌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有着非常浓厚的蒙古族气息和蒙古族古典文化色彩。古如歌最早是来源于蒙古族的宫廷中,在蒙语中为国度或者是朝政的意思,古如歌主要体现了古代蒙元时期蒙古族宫廷礼仪音乐的特点,可以说是蒙古族古典音乐的活化石。在2008年,鄂尔多斯古如歌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本文以鄂尔多斯古如歌为对象,在对古如歌表
期刊
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城市化及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地区的空心化状况日趋显著,其发展状况呈现“类城市化”现象,制约了乡村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发展。从空间视角审视乡村发展过于异化,城市化的生活方式的蔓延影响村庄公共空间的活力,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村庄失去了生活气息,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危机。乡村性作为村庄公共空间独有的,是区别于城市的属性特征,体现在空间形态、建筑形制、景观环境及空间使用方式等多个方面。通过梳理村庄公共空间的类型和层次,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山东地区村庄的案例调研分析,归纳出村庄的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各高校重要课题之一。首先需深刻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需要明确大学生正处于从校园步入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要意识到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刻不容缓。重视的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个人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提升自我价值,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