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现代“比字句”情况考察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hbky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比字句的研究现状
  
  汉语的比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差比的主要格式,它的发展和演变经过了长期的过程,以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黄晓惠(1992)、史佩信(1993)、李讷、石毓智(1998)等。
  黄晓惠(1992)认为现代汉语中表差比的比字句来源于汉魏六朝时期表泛比的比字句“X比Y,W”,其中“比”为动词,W多为动词性,有少量形容词,属连谓结构;而这种比字句又和先秦时期就出现的表泛比的比动句“X比(于)Y”有渊源关系。
  史佩信(1993)赞同差比比字句的来源是“比动句”,但认为比动句不是表泛比,而是表平比,“比”兼任“比较”和“结论项”两项语义功能,意思是“所比两项相并列或相类似”。比动句发展到表泛比的比字句的时间也不是汉魏六朝时期,而是早在先秦的战国末年就已经出现了。
  李、石(1998)二人则从更广阔的视野,探讨了汉语史中曾出现的四种差比格式:形比句、比动句、“似(如)”结构和比字结构的相互影响和兴替。此文将元代以前的“X比Y”和“X比YW”统称为比动句,认为此前的“比”都宜视为动词,只是宋元时期已经开始虚化。到明清时期“比字结构”才真正诞生,W由以动词为主转化为以形容词为主,而且结构开始复杂,前面开始出现“愈发”“越”等相对程度副词,但“比”仍带有较强的动词性。清代到现在“比” 才退化掉动词性而真正演化为一个介词。
  本文拟对比字句从清末到现代的情况做个简明的考察和梳理,看看“比”字句在这百年时间(约1895——1995)内的变化情况。考察分清末、民国及建国后三个小的阶段,考察作品有:
  1.清末(1895——1911):李伯元(1867~1906)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1866~1910)的《恨海》、刘鹗(1857~1909)的《老残游记》。
  2.民国(1911——1949):鲁迅(1881-1936)《狂人日记》(1918)、郁达夫(1895~1945)《过去》(作于1927年)、老舍(1899~1966)《我这一辈子》(作于1937年)、张爱玲(1921~1995)《金锁记》(作于1943年)。
  3.建国以后(1949——现在):林海音(1918~2001)《城南旧事之驴打滚儿》(1960)、茹志鹃(1925~《百合花》(1958)、张洁(1937~)《爱是不能忘记的》(1979)、阿城(1949~《棋王》(1984)、王朔(1958~)《过把瘾》(1988)、苏童(1963~)《米》(1991)、金仁顺(1970)《水边的阿狄丽雅》(后改编为《绿茶》)(2002)。同时也参考了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标有作者出生年代和作品时期)。
  
  一、清末比字句考察情况
  
  《官场现形记》共出现比字句28个、《恨海》11个、《老残游记》46个。与《红楼梦》时期相比,出现了以下变化:
  1.“X比Y W”中的“Y”可以为表遍指的疑问代词“谁”等。
  李、石(1998)曾指出“表遍指的疑问代词尚不能做‘比’的宾语,表遍指时不是一般的词汇形式,以此来证明“比”还具有很强的动词性。如:
  (1)药气比一切的花香还香呢?
  这种情况当然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在《红楼梦》中同样也发现了这样的例子:
  (2)我比谁不会花钱,咱们以后就坐着花,到多早晚是多早晚。
  (3)只是佛爷菩萨看的真,他们姐儿两个,如今又[比]谁不济了呢?
  甚至在《金瓶梅》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4)你们姐姐,比那个不聪明伶俐,愁针指女工不会?
  这三个句子“比”后的宾语是疑问代词,虽然都是否定形式的反问句,但是已可以理解为疑问代词表遍指,并非真正的提问。不过在一般的肯定句式里,表遍指还是用一般的词汇形式。但是到清末情况发生了变化,例:
  (5)他的心[比]谁还狠!《官场现形记》
  (6)从前,大家[比](动词“比”)谁[比](介词“比”)谁时样,如今,谁[比]谁穿的破烂,那个穿的顶顶破烂的人,…… 《官场现形记》
  (7)来,路又近,房子宽爽,从大门走进来,一直到上房,笔直一条路,[比]那里都好。《官场现形记》
  在这三例中表遍指的疑问代词已经可以充当一般肯定比字句中“比”的宾语了。尤其在例(6)中“动词比”和“介词比”同现在一句中,对比非常鲜明。
  2.出现了双音节动词“比较”,用以代替单音节的动词“比”,且比较项前皆有介词引入。“比”的功能开始分化。例:
  (8)蔼拿自己和哥哥比较,又拿嫂嫂和娟娟比较,觉得造物弄人,未免太甚!《恨海》
  3.在我们所考察到的语料中,“比”虽仍可用于等比,但只一例,绝大部分情况下用“与……不同”,与《红楼梦》时期相比而言比例大大减少了。例:
  (9)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不向他再追究前事了。《官场现形记》
  (10)黄三溜子得了差使,气焰便与别人[不同],同朋友说起话来,三句不脱署院,两句不离营务处,赛如统省候《官场现形记》
  (11)此一个甲子与以前三个甲子[不同],此名为“转关甲子”。《老残游记》
  这些都表示“比”的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平比与等比、动词“比”和介词“比”的职能分工日渐清晰。
  但是,此时的“比”字仍有一定的动态表现,如: “比”字后仍可接动态助词“着”,例:
  (12)这是他的独到,然[比]着前一段却未免逊一筹了。《老残游记》
  (13)那河里的水一天长一尺多,一天长一尺多,不到十天工夫,那水就[比]埝顶低不很远了,[比]着那埝里的平地,怕不有一两丈高!《老残游记》
  
  二、民国比字句情况
  
  《狂人日记》比字句4例,郁达夫《过去》8例、老舍《我这一辈子》(2个表比方,2个比喻,39个比字句)、张爱玲《金锁记》(动词性的4例“比赛”“比不得”“比”“比不上”,比字句13例)。这一时期的“比”已经完全虚化了,用于比字句的“比”不能再加“着”,表示其他动词意义的“比”多用双音节形式“比赛”“打比”“比如”“比方”“比喻”等。还有含比的短语词“比起来”“比不上”“比不得”等都在使用,“比不得”的使用比例开始缩小。
  在此之前比字句的形式否定句“不比”更宜视为等比,类似于今天的“不像”“跟……不一样”或“不能跟……相比”。如:
  (14)京邸寓中,不[比]在家宽转。《错斩崔宁》
  (15)(红云)如今不[比]往常。《西厢记杂剧》
  (16)我不[比]与他。《金瓶梅》
  (17)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红楼梦》
  (18)卑职不[比]别人,应得在这里伺候的。《官场现形记》
  (19)这里是个热闹城市,不比乡庄儿上,贴不上几天,便被人家的招帖盖住了,有何用处?《恨海》
  而到这个时期有了很大变化,基本上与现代汉语中的“不比”的意思接近了,表示对前话语的否认。例如:
  (20)他的身分一点不比我高。《我这一辈子》
  (21)他不比我阔,不比我漂亮,不比我年轻;那么,她贪图的是什么呢?《我这一辈子》
  (22)我的精神气力并不比哪个年轻小伙子差多少《我这一辈子》
  这时期的比字句句式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结论项变得更加复杂化,表义更加精密。如“X比Y”的结论项W为“多、少、早、晚+V+数量宾语”。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例如:
  (23)巡长比巡警才多挣几块钱呢。
  (24)七巧嫌她乔张做致,吃这个,吃那个,累又累不得,比寻常似乎多享了一些福。
  在《红楼梦》和清末时期,比字句的结论项若是多个并列的形容词,可用“又”连接,发展到这个时期就不能再用“又”连接了。如:
  (25)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彩辉煌的一个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红楼梦》
  (26)听做月饼的司务说,他家的材料好,味道[比]我们的又香又甜。《老残游记》
  (27)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金锁记》
  双音节词“比较”有了副词的用法,表示相对程度较低,但所见例子还不多。我们所查语料中只见一例,其余作动词的有4例:
  (28)外国菜比较清淡些,中国菜要油腻得多。《金锁记》
  
  三、建国后比字句情况
  
  《驴打滚儿》比字句例句7例、《百合花》仅1例、《爱是不能忘记的》4例、《棋王》5例、《过把瘾》30例、《米》28例、《水边的阿狄丽雅》10例。
  在建国早期的作品中,我们仍看到了“比”作等比的残留,但是在后来的作品中就再也见不到了。例:
  (29)玫知道这楼已作了单身女教职员宿舍,比从前是学生宿舍时,自然不同。《驴打滚儿》
  在前面两个时期,比字句的结论项若为“V得+A”,如果再要加上副词,应加在整个结论项的前面或动词前面,而不是在形容词的前面,如:
  (30)(宝钗)想到后来终身更[比]贾母王夫人哭得悲痛。《红楼梦》
  (31)大家都知道官场上的人专门搜罗旧货,因此价钱飞涨,竟[比]新货还要价昂一倍。《官场现形记》
  (32)因为阴天,所以[比]平常更黑得早,于是喊店家拿盏灯来。《老残游记》
  (33)上学校吧,制服,手工材料,种种本子,比上私塾还费的多。《我这一辈子》
  而到这段时期,相对程度副词多置于形容词的前面。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虽也可位于“比”的前面,但意思和位于形容词前不一样。位于形容词前,意味着两个比较项都具备比较的性质。而位于“比”之前,则表示这是基于前面一个比较之上的第二次比较。如:
  (34)他的两只大手也颤抖起来,比抱着了芦花那晚抖[得]更厉害。(胡石言(1925——)《秋雪湖之恋》1983
  (35)我们借他的头脑用,刚才他讲的您听见了,不是比报纸上说[得]更叫人入耳吗?邓友梅(1931——)《话说陶然亭》(1979)
  (36)如果我们当时举家迁来美国我会比现在的你干[得]更好。张贤亮(1936——)《绿化树》(1984)
  这时期以前的“比字句”中表示相差量大可用“A+得远”,如:
  (37)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红楼梦》
  (38)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狂人日记》
  但现代汉语中多用“A+得多”,“远”只保留在“差得远”这一个短语中表示相差量大。例:
  (39)长得只能算一般,比你差远了。《过把瘾》
  “比较”作副词的用法大大增加(7例),超过了作动词的比例(3例)。例:
  (40)现在看来这点还是比较英明的。《过把瘾》
  (41)他们想比较一下,谁杀的人更多一些。《米》
  
  结语:
  从上述考察的结果来看,“比”在这百年时间里进一步虚化,比字句的功能更加地专门化,表义也更加地精确复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项和被比较项几乎可以由任何成份来充当,表遍指的疑问代词可充当“比”的宾语。
  2.“比字句”中的“比”不能再加“着”这样的动态助词。
  3.“比”的其他动词的用法多出现了相应的双音节形式。
  4.“比”的结论项,从语法规则上更加地规范化,副词“更”“还”等只能修饰结论项中的形容词部分,而不能再修饰动词部分。
  5.结论项出现了一些复杂结构“多、先+V+数量词组”等。另一种“V+宾+V得+A”在我们所考察的语料中没有出现,但是在现代汉语已经出现了,如“他唱歌唱得比我好”。
  6.兼任等比的功能慢慢消失了,泛比的功能也由“与……相比”“比起来”承接,比字句的结论项里不能再出现绝对程度副词“最、极、很”等或状态形容词“飞快”等。
  附注:文中引例所据书目大部分来自于北京语言学研究中心网上语料库及电子文本,少数载自其他电子文本。
  
  参考文献:
  [1]李 讷 石毓智.汉语比较句嬗变的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1998,(3).
  [2]黄晓惠.现代汉语差比格式的来源及演变[J].中国语文,1992,(3).
  [3]史佩信.比字句溯源[J].中国语文,1993,(6).
  [4]王 丽.<西游记>中的“比”字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4,(4).
  [5]章新传.<史记>含“於“的比较句考察[J].上饶师专学报,1995,(4).
  [6]章新传 金姝兰.<红楼梦>含“比”的比较句考察[J].江西教学学院学报,1996,(5).
  [7]章新传.汉至清之“比字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
  [8]赵金铭.汉语差比句的南北差异及其历史嬗变[J].语言研究,2002,(3).
  (陈 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一、字母词的定义和形式通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学者们对字母词的名称、定义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即字母词是汉语中由外文字母以及由外文字母加汉语语素构成的词,如VCD、MTV、B超、T
近代上海的证券市场包括外商和华商两个证券市场.长期以来,有关华商证券市场的研究较多,而对外商证券市场的研究却鲜见,本文通过对史料的疏理,对外商证券市场的兴起、发展进
面对资产业务市场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必需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丰富营销手段,把握市场的有效切入点,提高赢利能力.本文提出拓展优质信贷市场是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经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同语言的其它二要素——语音和语法相比,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因素。词作为语言单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词的声音是其物质外壳,词的意义是词的内容,然而词义具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词在具体使用中其概念意义(静态意义)将会有一定变化,而我们在交际中使用的则是其动态意义。    一、什么是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    汉语的词义是错综复杂的语义系统。汉语的词义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大部
《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约成书于清朝顺治年间。它假托明正统至成化年间的背景,叙述了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用佛教法力无边、无所不在的因果报应作纽带,旨在维护封建纲常,宣扬因果报应,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此书主要用山东方言写成,人物形形色色,其称谓也不尽相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称谓系统。  称谓是人们之间相互称呼的一套名称,是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中身份角色的称呼。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者语
诗词语序的颠倒是因为:1.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
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增词共有5625个(不包括西文词),其中二字词有3681个,占全部字词的65.44%,三字词1010个,占17.97%,四字词810个,占1.35%,五字词76个,六字词38个,七字词6个,八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