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们不懂爱情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d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新建,上世纪中国“新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一直以女性为主要创作题材,无论是20多年前引起轰动的“小脚女人”,还是后来的“现代女郎”,他的画作总是以男性本原欲望解读女性,总是伴随着赞赏与非议,这使他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画家。朱新建的才气是有目共睹的。他曾写过“说美人”的文章,而且一直画女人。故此,一些人便在他所提之画款中“见释、见道、见孔、见庄,亦见村野之俚语、时髦流行之大话,偶显狂放,往往语能中的”。在中国画坛上,也就一度流行起“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嬉皮女来。自然,这流行的嬉皮女构筑了他在画坛的独有地位。——编者
  我应该是一个简单并且快乐的人。起先大概是为了讨好女孩吧,我开始装有文化,牛逼的样子。蛮累的,他妈的。
  那会儿泡妞,成本很低,把女孩子骗到玄武湖,背三首唐诗给她听,就以为你是大才子,崇拜你。
  为了庆祝毛泽东讲了一句话(那时候叫“最高指示”),半夜三更大家都不睡觉,到街上敲锣打鼓的游行,我被队伍里的人挤了一下,碰到一个女孩子的胸脯,软软的,舒服的可以去死。因此就理解了一段拿破仑的“指示”:男人的事业是在马背和女人的胸脯上。
  煤矿那会儿是军队编制。“指导员”把一个“工作笔记”借给我们,叫我们把一些政治口号抄在黑板报上。我们翻那个笔记本,里面有一个女工交代搞“腐化”(即男女偷情)问题的记录:问:后来呢。
  答:他就关心我,问我一些家里的情况。
  问:后来呢。
  答:他就摸我。
  问:后来呢。
  答:我说你不要这样,不好。
  问:后来呢,
  答:他不听,就骑到我身上。
  我们靠着这一类的文本在接受早期“性教育”:《苦菜花》里日本鬼子怎么强奸中国妇女;《南方来信》里美国鬼子怎么强奸越南妇女;以及马路上贴的布告里的强奸犯等等……
  至于“爱情”么,影影绰绰的好像就是一枝梅花在雪地里开放:“梅花欢喜漫天雪”什么的……反正不知所云。
  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做值日生,三个女孩,两个男孩,我们成立了一个“世界反对原子弹协会”。不好意思,我们没有为世界和平作多少贡献,只是大家为了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跑到鸡鸣寺后面的城墙上去疯过好几次。
  插队的时候,我们村里知青点有三个男生,还有五个女生。
  我们负责去挑水,弄柴禾什么的,他们负责烧饭。
  另外两个男生回南京“有事”去了,四个女生也回南京去了。偌大的两间“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 里就剩下我和她。当天夜里,下雷暴雨,半夜三更,她穿着圆领衫和短裤衩就跑到我的蚊帐李来。她说,她怕打雷,要我抱着她,我们抱在一起睡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和她们都回来了,她就跟没事人一样,一切照旧,我为此纳闷了好长时间,搞不懂女人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迹目”是沪宁线上一个城市里的知青,是公社文艺宣传队里的。她普通话说得不很好,报幕的时候,“第一个节目”就变成了“第一个迹目”长得很漂亮,尤其是男人可以作为事业的那部分,丰硕无比。我也被调到宣传队去了,写一些“东风舞红旗飘,革命生产掀高潮”的对口词之类的革命文艺节目。我们快就混熟了,本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原则,我把她带到我们的知青点去玩。她也回去她们的知青点里,拿来半斤花生米炒了请我们吃。
  后来他告诉我,他们的知青点里有个男知青为了这半斤花生米不高兴了。我说,不高兴就不高兴,想打架么?她说,不是想打架,是伤心,他在家哭了一下午。
  原来是“爱情”,我有点明白了,爱情是不能拿出来“有福同享”的。
  文章来源于《人生的跟帖—随便说话》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记者从2013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获悉,中国有史以来展览规模最大、展览人数最多的海外艺术群展《未曾呈现的声音》(Voice of the Unseen)正式获得组委会批准授权,将于5月28日在威尼斯军械库展场开幕。  由中国艺术批评家王林担任总策展人,罗一平为中方策展人、格罗丽娅为意方策展人所策划的2013威尼斯双年展大型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开幕后预展3天,将于今年6月1日至11月24日在水城
期刊
问:作为总策展人,您认为《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能够通过申请的原因是什么?  答:当然是西方文化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呈现,显得零星、个别、片面且过于符号化。此次《中国独立艺术展》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海外中国当代艺术群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充分地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复杂而又丰富的真实面貌。  其次,我的策展主题与组委会的主题展主题(
期刊
2013年2月19日至2月2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安省中国美术会美术馆将展出当代中国杰出的艺术家樊洲开创的韵律山水作品。现场还将演播展现艺术家在终南山中创作生活场景的艺术影片。  樊洲极具个性的绘画,体现了博大玄妙的中国精神,极具音乐感及书法意趣线条的曲线交织画法,使他的绘画作品前无古人,别开生面,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樊洲的韵律山水,用波浪状的行云流水构成画面,单纯,流畅,舒展,大
期刊
在我看来,艺术最终呈现的结果好比艺术死亡的时刻,而创作的过程,却如同生命在运动。我可以选择在创作的任何一个“时刻”,停下,或者继续往前,皆因“时间”赋予艺术自由。而我相信,唯有时间永恒。  40米长的一条线,用了6个小时。6个小时刻刀在木板上抑扬顿挫地行走就像将我自己沉入生命的“时刻”,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经历,对艺术的理解,包括我内心的挣扎,全部留在刀和木板磕绊的瞬间,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追求的精神
期刊
一个 “八五”弄潮却淡出中国艺术界二十多年的艺术家,一个足迹遍及全世界却过着“隐居”生活的艺术家,一个用独特色彩进行心灵告白的唯美主义艺术家—著名华裔新西兰艺术家晨晓带着他的最新力作,回归祖国怀抱。12月29日,从中国美术馆开始,晨晓将开始他为期4年、历经24个城市的全国巡展。晨晓出身浙江名门世家,很早就浸淫于艺术的氛围。自1979年起他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四处采风写生,曾参加浙江省85’新空间画展
期刊
近日,关于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第二章中,增加美术、摄影作品的追续权。此消息一出,引发众多拍卖行业和相关人士的热议,甚至言语情绪相当强烈。追续权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多年,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法案,主要对已经售出的艺术品再次在市场进行交易的时候,给予作者或其继承人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此权利作者不得放弃, 权益有效时间则通常约定在作者逝世50或70年内。  国内业内人士对该法的反馈态度基本都是负面
期刊
9月27~28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新科技革命与国际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为国际关系、国际安全研究注入了科技元素,架起了文理交融、共话安全的桥梁。  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也产生了更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
期刊
断面  黄冰逸 / 谭平最重要的特质,是在任何时刻和艺术创作的主流保持一种沉默的疏离。八十年代学院作风考虑的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形式感,而八五时期的新潮美术关注的还是大的文化主题,比如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在这个大的背景里,谭平只是直接地描述了一种真空,一种与世界无关的悬浮,好像他描绘海边的空船,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这种悬念,已经超越了有时间顺序的叙事方式。是谭平抽象绘画的真
期刊
生命  彭锋 / 如果说谭平的每次覆盖都是他在每个时间点上的真实感受的体现的话,那么一幅多次覆盖的画面就累积了他众多的真实感受,就是他在时间中变幻的生命状态的记录。有空间深度的画面才能呼吸,有时间深度的画面才有生命,谭平在反复覆盖的作品中,要表现的也许就是他自己的生命感受。  奥力瓦 / 谭平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穿过了当代艺术探索的许多节点,进行了不停顿充满扩张性的创造。节点不一定就是目的地,在这里
期刊
汇聚  易英 / 谭平总想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一根线无限地展开、圆刀刻进木板仿佛也是一段生命过程的铺陈,在其中,谭平投入进自己的生命时间。作品的实现过程并不以最终的视觉效果为归宿,那只是创作的一次节点,而观者终将看见的是汇聚整个生命的时间洪流。  回到我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1劃》中展出的作品《+40m》,看起来是横贯圆厅的一笔,实际上从整个展览的构思来说,最核心就是时间。  +40m:在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