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long1234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优质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春小麦;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232-01
  
  中强筋家庭用粉优质高产抗病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辐射(龙7439/克88-596)种子,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该品种属春性、中晚熟,生育期90d左右,幼苗半直立,前期发育缓慢,后期发育较快。株高1m左右,秆强、有弹性、抗倒伏。有芒、黄壳、红粒、角质,千粒重38~40g,容重800g/L以上。分蘖整齐,成穗率高,后期落黄好。
  (2)品质好。蛋白质含量17.0%,湿面筋36%,沉降值42.8mL,吸水率64.4%,形成时间6min,稳定时间6.5min,属优质中强筋家庭用粉麦。
  (3)产量高。2000~2002年3年鉴定平均产量3 045.4kg/hm2,较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5.2%。2003年省区试4点产量1 245.35~2 503.70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8.7%。2004年继试产量为1 344.95~2 483.35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0.51%。2004年在牙克石地区13.33hm2面积上平均产量为4 875kg/hm2
  (4)抗病性强。对叶锈病、杆锈病免疫,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感根腐病较轻。
  
  2栽培技术
  
  2.1选地施肥
  要选择秋天进行深松秋耙或有深翻基础、肥沃、干净、墒情好的大豆茬或玉米茬。折合商品化肥施尿素131.93kg/hm2,磷酸二铵163.05kg/hm2,青海硫酸钾93.75kg/hm2。秋深施需肥总量的2/3,播种时再浅施需肥总量的1/3。
  2.2种子处理
  播种前首先要进行种子精选,用重力式精选机把病粒、秕粒及杂质选出去。选出的种子质量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纯度达99%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水分13%以下。种子选完后,要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兼防根腐病;或用11%福酮种衣剂按药种比1.5~2.0∶100拌种,也可起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的效果。
  2.3播种
  选用15cm单条平播,或30cm宽窄行双条平播(大行距20cm,小行距10cm),保苗600万株/hm2。土壤化冻达到播种深度时及时播种,最好是顶凌播种,时间在4月5日左右。播深要在播完镇压后达3cm,播种镇压要连续作业。
  2.4田间管理
  2.4.1播后镇压。我市历年春风较大,播种后要进行镇压,促进反润,加速种子萌发,避免由于地疏松透风造成死苗,地湿土黏地块要选择适当时机补压。
  2.4.2压青苗。压青苗是提墒防旱、简单易行、增产显著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主要是使小麦根系与土壤密接,增强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同时能加强土壤毛细管的作用,有利于提墒和幼苗扎根,防止水分蒸发,促进分蘖。压青苗还可以暂时抑制地上部生长而促进地下部生长,起到蹲苗壮秆的作用。压青苗时期以三叶期最为适宜,拔节以后要停止压青苗,以免折断茎秆。压青苗要做到“四压四不压”,即地干、土疏松、坷垃多、苗旺压;地硬、土黏、苗弱、麦苗受冻不压。工具采用V型镇压器最好。
  2.4.3锄草松土。锄草松土的作用不但能去草助苗,而且能蓄水抗旱,能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提高地温与土壤微生物活动。因此,除草松土也是一项增产措施。15cm单条平播小麦三叶期可用轻型钉齿耙松土锄草;30cm宽窄行的宽行小麦可用窄锄人工铲草松土。
  2.4.4合理追肥。对叶色发黄淡绿、茎秆细弱、叶片短窄上举的弱苗应在三叶期追肥,追尿素112.5~150.0kg/hm2
  2.4.5化学除草。双子叶杂草较多地块,用2,4-D丁酯乳油0.75~0.90kg/hm2,对水450kg机械喷雾;单子叶杂草多的地块用6.9%骠马乳剂750mL/hm2对水450kg喷雾。
  2.5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联合收割机收获在完熟初期进行。收获损失不得超过3%。
  
  3参考文献
  
  [1] 夏洪玲.强筋春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小麦研究,2007,28(1):17-18.
  [2] 刘新月,张久刚,卫云宗.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78号选育[J].小麦研究,2007,28(1):23-25.
  [3] 卫云宗.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临旱6号[J].小麦研究,2007,28(1):35.
  [4] 王兴语,孙钦洪.鲁东南冬小麦高产施肥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12):108-109.
  [5] 侯秀涛.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汶农6号[J].农业科技通讯,2007(2):54-55.
  [6] 姚卫华.优质春小麦寒地高产栽培技术[J].小麦研究,2007,28(2):34-36.
其他文献
摘要从选地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新春9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面包专用小麦;新春9号;栽培技术    新春9号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核生所选育的优质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种,1999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成为天山坡经济带大面积推广的首选春麦品种。在新疆北疆种植区域内中上等水肥条件下一般产量为6.75~7.5t/hm
摘要 阐述谷子新品种豫谷12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从种子处理、适时早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谷子;豫谷12号;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9-0144-01    豫谷12号系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以CH豫谷2号为母本,安236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
摘要 通过使用50%咪鲜胺锰盐对大蒜叶枯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800~1 000倍的50%咪鲜胺锰盐防治大蒜叶枯病效果可达到47.90%~63.40%,且对作物安全,同时对大蒜的蒜薹鳞茎还有一定的增产保产效果,值得在大面积生产中进一步示范后推广应用。  关键词 咪鲜胺锰盐;大蒜叶枯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81 .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5-0137-01  
摘要 概述了活性氧(ROS)的种类及其产生条件,分析了活性氧在ABA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ROS;信号转导;ABA  中图分类号 Q9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131-01    活性氧(ROS)是植物体内一类具有多重功能的分子。它们参与植物细胞的多个生理过程,如程序性细胞死亡、发育、向地性以及激素的信号转导。最近由于在遗传
关键词 亲密关系暴力 性别不平等 PUA 煤气灯 情感操控  作者简介:郑涵,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45一、引言  亲密关系暴力指发生在有亲密关系的伴侣之间的身心和性方面
关健词地方立法 立法中评估 立法质量一、地方性法规立法中评估的概念和特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阐述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科学、民主立法的重要性,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选择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产基地研究其对商薯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刘集村农产品商薯19比农科所试验产量提高19.58%,烘干率高1.76个百分点,淀粉率高2.07个百分点,粗蛋白高0.85个百分点,且刘集村农户田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因此,环境条件对商薯19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要生产无公害优质商品薯要求选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  关键词环境条件;商薯19;产量;品质;  中图分
摘要介绍皖油21的制种技术要点,包括基地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制种技术、收获等内容,以期指导皖油21制种生产。  关键词油菜;皖油21;制种技术    皖油21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65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2C配制而成。2002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好、生长整齐、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二熟制
关键词 侵犯商业秘密罪 侵权损失数额 研发成本  作者简介:李慧,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18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许某某原系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贸部主管,被告人徐某
摘要 阐述新品种淮稻9号进行机插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有关指标,并从培育壮秧、机械插秧、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新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 淮稻9号;机插;特征特性;高产指标;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 2.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9-0141-02    淮稻9号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