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前预习方式的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yb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我校实施了特色教学—“353学案式教学”,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我校教师接受,我们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遵循学案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交流—课后巩固训练,其中课前自主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基础、关键环节,它是引领学生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模式,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个人学习转为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这一环节做不好,那么就不能很好的进行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预习的效果不太好,预习作用不大,预习的方式不妥当,那么,不同的生物课型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真正的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发挥作用,这就是我本次研究的课题——“353学案式教学”课前自主预习方式的研究。
  一、学情分析
  我校留守学生较多,缺少家庭督促学习,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我校生物课堂教学来说,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流于表面,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过度强调知识目标,弱化甚至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新异,片面追求课堂上气氛“活跃”形式“热闹”,但学习效率低下;没有明确科学的生物教学评价机制。我校学生的学习及课前预习作业现状:学生每天面对着各科很多的作业,主要作业就是对新知课的预习,发现学生预习只是抄书,填空,写完了却不解其意,预习效果单一,效率不高,不能为课堂合作交流奠定基础,失去了预习的真正目的。还有学生写不完的就抄,时间长了,个别作业就偷懒不写,很多同学成绩并不见明显提高,学习状态亦无有效改善。
  二、教材分析
  如何找到适合我校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呢?我先从生物教材入手,对教材进行打乱重新分析,发现不同教材中有不同的学习板块,如生物科学史的发现,学习生物模型构建法,重要生化反应的过程,教材演示实验的改进及创新,构建生物知识地图、概念图等。不同的板块有着不同学习方法,则课前预习的方式也就不同。下面就针对以上不同板块,谈谈学生预习的不同策略。
  三、创建的几种预习方式
  1.演绎科学发展历程预习法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都很大,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时刻心系着学生,如何让学生减轻压力,在快乐中学习,帮助他们学习,提高成绩呢?我想就从平时课堂教学入手,通过老师设计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就学会了知识,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那么,生物教材中有大篇幅的生物科学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比较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但由老师平铺直叙讲解起来,学生不太接受这种被动学习模式,当然就达不到德育思想教育了。所以我就想让学生亲身讲解、体会。我让学生先分好小组,确定好每组的研究小课题,课前收集资料,课上分组演绎每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亲身感受当时科学发展历程,同时也学习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在本学期的生物组内、县级公开课中,我讲授的课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生物膜的探究历程就以该方式预习的,通过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比较,这种预习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很喜欢。可以用此方法的如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DNA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等。
  2.物理模型构建预习法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大部分内容涉及细胞内微观领域中的重点内容,学生感觉很抽象不易理解,我就让学生尝试构建生物模型来理解重点内容。如本学期公开课中,我指导学生收集废旧材料:橡皮泥、纸壳箱、海绵纸、报纸、大白纸等,分组制作生物模型,课上展演。如《动、植物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生物膜的流动模型》,重要细胞器《叶绿体结构》、《线粒体结构》模型制作,《有丝分裂过程模型》等等。学生积极性很高,作品多种多样,美术生发挥自身特长绘制模拟图,立体感很强。通过学生亲身构建模型,形成终身记忆。再比如《减数分裂过程》、《DNA分子结构模型构建》、《基因表达过程》等都可以用此方法进行预习。
  3.设计情景剧预习法
  生物学科中许多内容涉及重要的化学反应,针对我校学生学习情况——化学基础比较薄弱,我发现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决定让学生当一把高中的“小导演”,组织学生分组演绎相关的生化反应过程。如在讲授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时,有机化学还没学到,理解起来很困难,我就让几个学生自制教具充当每个氨基酸分子,右手代表羧基,左手代表氨基,上台展演,相邻的左手握右手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该化合物就是多肽。通过学生亲身排练、演绎反应过程,变微观为宏观,理解起来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讲授伴性遗传—色盲症的发现时,通过学生根据剧本(教材),自排情景剧,演绎道尔顿如何发现色盲症的。
  以上就是我们师生在近期主要的研究课题,有收获,当然也有不足,比如学生整体参与度不够,预习效果评价方式单一等,还需要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究、摸索、完善,为我校的生物学案式教学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漾华.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朱亚萍.探究性学习和生物科学发展史教学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2008(12)
  [3]浅谈高中生物的学案教学法[J].学历导航,2014
  [4]刘文杰.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发动机加速无力的故障在现代汽车上常有发生,但大多与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等控制相关,本文中涉及的故障是笔者在实际维修过程中遇到的较特殊的案例,仅供参
【摘 要】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能够矫正学生的感知缺陷和小肌肉群的活动障碍,提高精细动作能力。在具体的美工教学中,笔者通过尝试把美工教学和康复训练相结合,取得了一些效果。  【关键词】美工教学;智障学生;精细动作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到不同程度
集合语言是近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利用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对象,为理解函数概念,研究函数的性质提供有力的工具。作为高中数学的起始课,教学中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加
随着控制系统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由电子控制单元(ECU)电源引起电控系统的故障,往往造成维修人员错误地认为ECU本身故障,使故障诊断与排除走很多弯路,本文结合维修故障实例,详细
以宣木瓜干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生产木瓜醋,并采用孔径为0.1μm的无机陶瓷膜对产品进行过滤杀菌。结果表明: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5%、初始酒精度7%、发
一、故障现象有1辆2010年12月生产的长城风骏5皮卡汽车,车型编号为CC1031PS45型,搭载GW2.8TC-2型增压共轨柴油发动机,发动机排量2.8L,配备5速手动变速器,行驶里程15.3万km。
<正>一、故障现象有一辆2014款奥迪A6L轿车,配备2.0T发动机,0AW变速器,行驶里程2.9万km。客户反应车辆行驶中遇红灯停车踩住制动踏板,发动机起停功能起作用,车辆自动熄火。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