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高危儿的早期中西医结合干预与管理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目前国内外无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早期干预也没有公认的方案。“脑损伤综合征”最早由Dehoff提出,起初主要用于理解脑瘫是脑损伤后多方面脑功能障碍的一个方面。提出脑瘫、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应看作是小儿脑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损伤后产生的必然结果。1967年又将语言障碍及轻微脑损伤综合征(MBD)也列入脑损伤综合征之内。1964年日本学者酋林规定脑损伤综合征有以下四大特点:脑瘫、智力不足、癫痫、行为异常。我国鲍秀兰教授提出脑损伤儿的52项评价方法。随着近年来对脑损伤高危儿的诊断和早期治疗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同时对干预时机、量化、干预目标及方法的规范化提出疑问。
  脑瘫高危儿的概念
  脑瘫高危儿是在高危儿脑损伤后在明确脑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行为异常等障碍前所引入的一个过渡性诊断;常用于小于六个月婴儿;增加脑损伤综合征这一过渡性诊断,不仅可不漏诊脑瘫等疾病,同时还不扩大化诊断,并可使其他类型的脑损伤得到早期治疗。为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的代名词,多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
  脑瘫高危儿的高危因素
  引起脑损伤高危儿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产前因素、产时因素及新生儿因素。既往研究表明,窒息、早产及病理性黄疸为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新近的研究表明,剖宫产、病理性黄疸、多次人流、孕早期感冒、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產成为现今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危因素越多,脑损伤高危儿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大。
  国外研究表明,早产是脑损伤高危儿的高危因素;足月儿发展为脑损伤高危儿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胎盘异常、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胎粪吸入性、急产、使用助产器助产、剖腹产、出生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癫痫、持续低血糖、新生儿感染等十项。
  脑瘫高危儿的评价
  脑损伤综合征诊断标准为有脑损伤/高危病史,并具下列条件之一:36项1~12个月神经运动检查项中出现3项以上或癫痫发作、眼不追光、对格格声无定向反应3项中一项明确存在;总发育商≤85%或一个单项≤70%;36项中存在1项加总发育商≤90%或一个单项≤80%;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35分。
其他文献
摘 要: 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每个单元增添了Letter time的板块,要求该年级段的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正确书写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英语字母虽然看上去结构简单,内容也有限,但是要真正书写到位,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给了很好的指导,小孩能做先生。在教学中让孩子教孩子,让孩子监督孩子,使得字母的书写变得有趣,书写的质量也更高。  关键词: 行知理论“
“幼儿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法类课程之一,是融合幼儿社会教育理论与幼儿园实践,注重学生社会教育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在PCK理论的指导下确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