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根据2005年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研讨会的报告,分析了2001年~2004年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概述了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2006年~2008年战略计划的主要内容,并从机构设置、文化传承、以人为本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可以给土著民族提供平等共享生活和就业机会的高等教育系统。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民族教育 高等教育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研讨会于2005年召开,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顾问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在会上向教育科学与培训部部长提交了报告,该报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据此制定了《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2006年~2008年战略计划》[1]。该计划将优先考虑七个方面,以促进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出台的背景和依据
1. 2001年~2004年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1)土著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对2001年~2004年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土著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从2001年的8 661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8 895人,增幅为3%,其中完成高等教育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数从1 045人增加到1 191人,增幅为14%。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在此期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从2001年的4 128人下降到了2004年的3 865人,降幅为6%。这种增长和降低的幅度总体上来说都显得有些剧烈。另外,澳大利亚多样的课程选择和灵活的课程标准使得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证书的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获得学士学位和本科毕业证书的人数则每年增长4%~6%。
2001年~2004年,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土著民族员工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却仍然远远低于非土著民族人员人数。2004年,高等教育机构中土著民族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比例只有0.67%。土著民族及非土著民族参与高等教育领域事务的人员比例如表2所示。
2. 澳大利亚召开高等教育研讨会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讨会于2005年11月开幕,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玛西娅·兰顿(Marcia Langton)教授向教育科学与培训部部长作了题为《教育使土著民族能力恢复:整合政策议程》(Education Led Recovery of Indigenous Capacity:Reshaping the Policy Agenda)的报告。会上,理事会受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前任部长布兰登·尼尔森(Brendan Nelson)的委托,对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涉及的问题也提供了政策建议。理事会提出了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愿景,即建立一个可以给土著民族提供平等共享生活和就业机会的高等教育系统。同时,理事会还提出,高等教育对于土著民族争取社会权利和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在认可土著民族及他们的民族文化中应该起到引领作用。目前,土著民族对高等教育有突出的贡献,却缺少发言权,相应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要积极发展土著民族的高等教育,提高土著民族的地位。《教育使土著民族能力恢复:整合政策议程》的报告把强制的整合政策放在首要位置,这种政策具有综合性和非单一性的特点,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良性的系统来促进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报告还指出:大学在领导土著民族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由于政策和计划的制定需要数据支持,因此,报告提出,应加强对土著民族文化的研究,增加土著民族研究者的数量。来自新西兰梅西大学的教授梅森·德瑞(Mason Durie)还在会上介绍了新西兰对毛利人的教育经验,期望对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二、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的主要内容
土著民族高等教育顾问理事会制定的《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2006年~2008年战略计划》,该计划首先制定了如下五个原则:尊重土著民族的知识和文化;发展教育是高校、政府和土著民族人士共同的责任;跨部门综合制定政策和计划;满足土著民族发展的高期望值;计划要有清晰的目标。该计划旨在建立一个高等教育系统,这个高等教育系统肯定土著民族的文化和知识在校园中的价值,土著民族文化研究是高质量的,拥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土著民族文化是学生课程的一部分,这些课程是生动活泼且有意义的。这个高等教育系统应该保留和发展土著民族知识和文化,并且要培养土著民族的领导,土著民族应该活跃在大学的领导、管理及经营岗位。为此,澳大利亚将优先考虑以下七个方面,促进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1. 鼓励大学与各级学校、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其他注册培训组织合作,提高土著民族的自我期望和信心
理事会相信,通过必要的政策和激励,可以鼓励澳大利亚大学加强与各级学校、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及其他注册培训组织的联系,提高土著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土著民族学生个人期望和自信的关键,是提高他们的高等教育参与程度和完成水平。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改善土著民族居民在各阶段教育中的不利地位,特别是中等教育完成率较低的情况,这已经成为土族民族参与高等教育的主要障碍。2005年,仅有39.5%的土著民族学生完成12年级学业,而非土著民族学生的完成率则达到76.6%。2001年,在完成中等教育之后,只有57%的土著民族学生进入高等教育,而非土著民族学生有90%。在进入高等教育的土著民族学生中,有70%借助了一些特殊的途径和项目,因此在20世纪后期,土著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人数才有所提高。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教育对弱势群体的价值。目前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政策机制和激励措施还很有限,理事会希望寻求制定跨部门合作及多合作伙伴参与的政策,以鼓励大学承担更多责任,到各级学校和社区帮助土族居民开阔视野,提高他们对参与高等教育的期望。
2. 采取合适的策略以提高土著民族学生的入学水平
尽管土著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他们的入学人数仍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的平均值。2003年,土著民族学生占国内高校学生总数的1.5%,该数据远低于土著民族在澳大利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土著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稳步上升,但自2000年以来明显下降,呈波动趋势。2003年,土著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下降了3.2%。土著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数量的下降主要是土著民族男性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下降。男性学生只占土著民族入学总人数的39%。针对土著民族学生入学水平低的问题,土著民族高等教育顾问理事会提出,要提高其高等教育入学水平,到2010年要达到本科毕业生1 500名,大专毕业生120名,获得四级毕业证书的学生5 000名,学习外国语的毕业生1 500名。
理事会为土著民族学生提供教育经费,这些经费可以用来支持任何与现有考试有关的辅导课程,包括联邦与理事会的相关计划及其辅助计划。此外,理事会还促使高校增加了对土著民族学生的奖学金经费投入。
3. 提高土著民族研究生的入学水平,增加对土著民族的研究和土著民族研究者的数量
理事会认为,教学研究和高质量的本土研究是改善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一个基石。向土著民族提供高等教育,保护本土文化和知识,有助于土著民族的全面进步。加强高校本土研究的能力以及加强资金支持的有效性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
参考对2001年~2004年土著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分析结果,理事会提出了土著民族参加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包括:至2010年,获得荣誉学位的学生达到50名,获得毕业文凭/证书的学生200名,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300名,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50名。为了扩大招收土著民族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理事会支持大学在研究生招生中建立民族指标,以使土著民族招生数量的增长符合人口增长的趋势。
4. 提高土著民族学生保留、完成学业的水平
在一些常规测试中,土著民族学生的成功率低于其他学生。高等教育的低保留率和完成率是土著民族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为了使土著民族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第一年,理事会委托一个项目研究土著民族进入高等教育第一年的体验。为了改善土著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保留率及完成率,理事会将对参加计划的学生提出具体目标,达到或超过目标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如坚持完成学业一年,可获得奖励或继续获得下一年的奖学金等。理事会认为,需要重新审视土著民族在高等教育中辍学率偏高的原因,以制定相应的战略,包括财政上的措施来提高土著民族学生的保留率。
5. 提高土著民族文化、知识和研究在校园中的地位
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在大多数澳大利亚学校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在学校中,地方的土著民族历史课程没有全面体现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土著民族教职员工和学生没有继承和发扬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等。理事会认为,高校需要持续不断作出努力,使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的地位更为突出。高校有很多机会弘扬土著民族文化,如在学校内部的各种标志中、学校的网站、学校的建筑物上等加入土著民族特有的词汇和意象,但这些表现方式常常在学校的主流文化中被忽略了。只有把这些非主流文化提取出来并加以延续和发展,才有利于土著民族的发展。高校要邀请获得了“荣誉院士”称号的土著民族前辈参与到学校教学及其他活动中,促进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在高校中地位的提升。
6. 增加土著民族在大学中工作的人数
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领域工作的土著民族人数非常少,他们和大学的其他工作人员一样负责教学和指导,为土著民族学生作出了榜样,也证明他们一样可以胜任工作。理事会要求高等教育机构优先招聘优秀的土著民族人选,以努力推进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目前土著民族学生从高校毕业后从事教学或研究的人员比例大于澳大利亚的平均水平,但是到2010年,澳大利亚仍需要大约960名土著民族教学或研究人员以及1 180名其他土著民族高等教育人员,以使在高等教育领域工作人员的民族构成达到平衡。理事会承认,从目前的基础出发,要提高土著民族的学术和行政人员比例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理事会支持从国家层面建立目标,以实现土著民族大学教职人员平等参与高等教育事务。理事会也支持通过政策提高高校土著民族招生数量与就业水平,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制定土著民族招生政策和策略,并确保土著民族能在多学科多领域进行选择;指导土著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尊重土著民族人员的发展;保障土著民族在促进民族发展、推广民族文化部门中的发言权。为了促进土著民族在学术领域中的参与度,理事会从2007年开始每年为具有领导潜质的土著民族人员提供6种参会奖学金。
7. 促进土著民族参与大学管理、领导和经营事务
土著民族人员应该参与澳大利亚高校的重大决策,在理事会、委员会和高级官员的选举中应该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近年来,高等教育机构有关土著民族教育情况的报表,需增加土著民族参与大学委员会和团体决策方面的内容,这促进了土著民族参与高等教育事务。增加土著民族人员在管理组织中的数量及比例意味着土著民族人员将能够更好地引导改革,并对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作出符合其利益的反应。加强对土著民族优秀人士的选拔和任用,进行土著民族人员的能力建设将增强高等教育系统的能力。
三、对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的几点思考
1. 机构设置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是在联邦政府的帮助下,由理事会制定并监督实施。理事会由各州高校的教授、民族教育的专家、联邦政府教育与培训部门官员、土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人员、国际教育专家等成员组成,负责制定资金运行的计划并进行资金运行的管理。理事会对政府负责,同时也为高校服务并为高校提供指导和监督。作为一个非政府性质的机构,虽然它没有像政府机关部门一样大的控制力,却拥有沟通政府和高校的高效执行力和行动力。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由政府制定政策,由高校负责具体执行,但由于政府和高校的连接机构多为学术性机构,缺乏控制力,因此政策贯彻执行的进展相对缓慢。对此,我国可以在政府和高校之间建立中间机构并赋予其一定的权限,使之可以推动有利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运行。该机构同时可以承担一些调查和统计工作,对民族高等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的可行性规划,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指路。
2. 文化传承
土著民族文化的传承贯穿于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的始终,计划的宗旨就是建立一个保留和发展土著民族知识和文化的高等教育系统,计划还提出了增加土著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毕业、就业人数,提高土著民族文化、知识和研究的地位等措施,这些都是为土著民族发展服务的。提高土著民族的地位,让更多的土著民族人员进入高校学习、服务,才能使更多人重视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这点上来说,民族高等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族高等教育将促进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外部发展也能够作出重大贡献。[4]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已经日益融入国民高等教育系统,无论是学生构成、课程和师资还是校园文化,都表现出了主流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色彩。我们应该加强非主流文化的保留与传承,让学生在高校中接触各种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3. 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功能之一,民族高等教育需要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土著民族是澳大利亚人口中的非主流群体,但是从尊重人权、体现人人平等的角度上来说,教育要考虑所有人的利益,尤其要帮助非主流群体和弱势群体发展。理事会试图通过增加土著民族的高等教育参与度来使人们重视民族教育和民族发展。澳大利亚不仅要让更多的土著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还要增加土著民族在高等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数量,以促进其参与决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据2006年教育部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已有各类民族高等院校近150所,在校学生约56万人。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下,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情况,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The Parliament of Australia. Improving Indigenous Outcomes and Enhancing Indigenous Culture and Knowledge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EB/0L].http://www.desk.gov.au/.2009-3-11/2009-10-10.
[2][3] The Indigenous Higher Education Advisory Council. Summary of Analysis for IHEAC by DEST on 2001-2004 Indigenous Tertiary Education Data [EB/0L]. http://www.desk.gov.au/.2009-3-11/2009-10-10.
[4] 常永才.论民族高等教育的价值 [J]. 民族教育研究,1998(3):71-72.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编辑 邓明茜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民族教育 高等教育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研讨会于2005年召开,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顾问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在会上向教育科学与培训部部长提交了报告,该报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据此制定了《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2006年~2008年战略计划》[1]。该计划将优先考虑七个方面,以促进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出台的背景和依据
1. 2001年~2004年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1)土著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对2001年~2004年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土著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从2001年的8 661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8 895人,增幅为3%,其中完成高等教育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数从1 045人增加到1 191人,增幅为14%。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在此期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从2001年的4 128人下降到了2004年的3 865人,降幅为6%。这种增长和降低的幅度总体上来说都显得有些剧烈。另外,澳大利亚多样的课程选择和灵活的课程标准使得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证书的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获得学士学位和本科毕业证书的人数则每年增长4%~6%。

2001年~2004年,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土著民族员工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却仍然远远低于非土著民族人员人数。2004年,高等教育机构中土著民族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比例只有0.67%。土著民族及非土著民族参与高等教育领域事务的人员比例如表2所示。
2. 澳大利亚召开高等教育研讨会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讨会于2005年11月开幕,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玛西娅·兰顿(Marcia Langton)教授向教育科学与培训部部长作了题为《教育使土著民族能力恢复:整合政策议程》(Education Led Recovery of Indigenous Capacity:Reshaping the Policy Agenda)的报告。会上,理事会受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前任部长布兰登·尼尔森(Brendan Nelson)的委托,对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涉及的问题也提供了政策建议。理事会提出了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愿景,即建立一个可以给土著民族提供平等共享生活和就业机会的高等教育系统。同时,理事会还提出,高等教育对于土著民族争取社会权利和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在认可土著民族及他们的民族文化中应该起到引领作用。目前,土著民族对高等教育有突出的贡献,却缺少发言权,相应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要积极发展土著民族的高等教育,提高土著民族的地位。《教育使土著民族能力恢复:整合政策议程》的报告把强制的整合政策放在首要位置,这种政策具有综合性和非单一性的特点,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良性的系统来促进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报告还指出:大学在领导土著民族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由于政策和计划的制定需要数据支持,因此,报告提出,应加强对土著民族文化的研究,增加土著民族研究者的数量。来自新西兰梅西大学的教授梅森·德瑞(Mason Durie)还在会上介绍了新西兰对毛利人的教育经验,期望对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二、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的主要内容
土著民族高等教育顾问理事会制定的《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2006年~2008年战略计划》,该计划首先制定了如下五个原则:尊重土著民族的知识和文化;发展教育是高校、政府和土著民族人士共同的责任;跨部门综合制定政策和计划;满足土著民族发展的高期望值;计划要有清晰的目标。该计划旨在建立一个高等教育系统,这个高等教育系统肯定土著民族的文化和知识在校园中的价值,土著民族文化研究是高质量的,拥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土著民族文化是学生课程的一部分,这些课程是生动活泼且有意义的。这个高等教育系统应该保留和发展土著民族知识和文化,并且要培养土著民族的领导,土著民族应该活跃在大学的领导、管理及经营岗位。为此,澳大利亚将优先考虑以下七个方面,促进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1. 鼓励大学与各级学校、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其他注册培训组织合作,提高土著民族的自我期望和信心
理事会相信,通过必要的政策和激励,可以鼓励澳大利亚大学加强与各级学校、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及其他注册培训组织的联系,提高土著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土著民族学生个人期望和自信的关键,是提高他们的高等教育参与程度和完成水平。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改善土著民族居民在各阶段教育中的不利地位,特别是中等教育完成率较低的情况,这已经成为土族民族参与高等教育的主要障碍。2005年,仅有39.5%的土著民族学生完成12年级学业,而非土著民族学生的完成率则达到76.6%。2001年,在完成中等教育之后,只有57%的土著民族学生进入高等教育,而非土著民族学生有90%。在进入高等教育的土著民族学生中,有70%借助了一些特殊的途径和项目,因此在20世纪后期,土著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人数才有所提高。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教育对弱势群体的价值。目前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政策机制和激励措施还很有限,理事会希望寻求制定跨部门合作及多合作伙伴参与的政策,以鼓励大学承担更多责任,到各级学校和社区帮助土族居民开阔视野,提高他们对参与高等教育的期望。
2. 采取合适的策略以提高土著民族学生的入学水平
尽管土著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他们的入学人数仍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的平均值。2003年,土著民族学生占国内高校学生总数的1.5%,该数据远低于土著民族在澳大利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土著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稳步上升,但自2000年以来明显下降,呈波动趋势。2003年,土著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下降了3.2%。土著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数量的下降主要是土著民族男性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下降。男性学生只占土著民族入学总人数的39%。针对土著民族学生入学水平低的问题,土著民族高等教育顾问理事会提出,要提高其高等教育入学水平,到2010年要达到本科毕业生1 500名,大专毕业生120名,获得四级毕业证书的学生5 000名,学习外国语的毕业生1 500名。
理事会为土著民族学生提供教育经费,这些经费可以用来支持任何与现有考试有关的辅导课程,包括联邦与理事会的相关计划及其辅助计划。此外,理事会还促使高校增加了对土著民族学生的奖学金经费投入。
3. 提高土著民族研究生的入学水平,增加对土著民族的研究和土著民族研究者的数量
理事会认为,教学研究和高质量的本土研究是改善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一个基石。向土著民族提供高等教育,保护本土文化和知识,有助于土著民族的全面进步。加强高校本土研究的能力以及加强资金支持的有效性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
参考对2001年~2004年土著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分析结果,理事会提出了土著民族参加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包括:至2010年,获得荣誉学位的学生达到50名,获得毕业文凭/证书的学生200名,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300名,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50名。为了扩大招收土著民族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理事会支持大学在研究生招生中建立民族指标,以使土著民族招生数量的增长符合人口增长的趋势。
4. 提高土著民族学生保留、完成学业的水平
在一些常规测试中,土著民族学生的成功率低于其他学生。高等教育的低保留率和完成率是土著民族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为了使土著民族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第一年,理事会委托一个项目研究土著民族进入高等教育第一年的体验。为了改善土著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保留率及完成率,理事会将对参加计划的学生提出具体目标,达到或超过目标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如坚持完成学业一年,可获得奖励或继续获得下一年的奖学金等。理事会认为,需要重新审视土著民族在高等教育中辍学率偏高的原因,以制定相应的战略,包括财政上的措施来提高土著民族学生的保留率。
5. 提高土著民族文化、知识和研究在校园中的地位
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在大多数澳大利亚学校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在学校中,地方的土著民族历史课程没有全面体现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土著民族教职员工和学生没有继承和发扬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等。理事会认为,高校需要持续不断作出努力,使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的地位更为突出。高校有很多机会弘扬土著民族文化,如在学校内部的各种标志中、学校的网站、学校的建筑物上等加入土著民族特有的词汇和意象,但这些表现方式常常在学校的主流文化中被忽略了。只有把这些非主流文化提取出来并加以延续和发展,才有利于土著民族的发展。高校要邀请获得了“荣誉院士”称号的土著民族前辈参与到学校教学及其他活动中,促进土著民族文化和知识在高校中地位的提升。
6. 增加土著民族在大学中工作的人数
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领域工作的土著民族人数非常少,他们和大学的其他工作人员一样负责教学和指导,为土著民族学生作出了榜样,也证明他们一样可以胜任工作。理事会要求高等教育机构优先招聘优秀的土著民族人选,以努力推进土著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目前土著民族学生从高校毕业后从事教学或研究的人员比例大于澳大利亚的平均水平,但是到2010年,澳大利亚仍需要大约960名土著民族教学或研究人员以及1 180名其他土著民族高等教育人员,以使在高等教育领域工作人员的民族构成达到平衡。理事会承认,从目前的基础出发,要提高土著民族的学术和行政人员比例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理事会支持从国家层面建立目标,以实现土著民族大学教职人员平等参与高等教育事务。理事会也支持通过政策提高高校土著民族招生数量与就业水平,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制定土著民族招生政策和策略,并确保土著民族能在多学科多领域进行选择;指导土著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尊重土著民族人员的发展;保障土著民族在促进民族发展、推广民族文化部门中的发言权。为了促进土著民族在学术领域中的参与度,理事会从2007年开始每年为具有领导潜质的土著民族人员提供6种参会奖学金。
7. 促进土著民族参与大学管理、领导和经营事务
土著民族人员应该参与澳大利亚高校的重大决策,在理事会、委员会和高级官员的选举中应该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近年来,高等教育机构有关土著民族教育情况的报表,需增加土著民族参与大学委员会和团体决策方面的内容,这促进了土著民族参与高等教育事务。增加土著民族人员在管理组织中的数量及比例意味着土著民族人员将能够更好地引导改革,并对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作出符合其利益的反应。加强对土著民族优秀人士的选拔和任用,进行土著民族人员的能力建设将增强高等教育系统的能力。
三、对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的几点思考
1. 机构设置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是在联邦政府的帮助下,由理事会制定并监督实施。理事会由各州高校的教授、民族教育的专家、联邦政府教育与培训部门官员、土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人员、国际教育专家等成员组成,负责制定资金运行的计划并进行资金运行的管理。理事会对政府负责,同时也为高校服务并为高校提供指导和监督。作为一个非政府性质的机构,虽然它没有像政府机关部门一样大的控制力,却拥有沟通政府和高校的高效执行力和行动力。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由政府制定政策,由高校负责具体执行,但由于政府和高校的连接机构多为学术性机构,缺乏控制力,因此政策贯彻执行的进展相对缓慢。对此,我国可以在政府和高校之间建立中间机构并赋予其一定的权限,使之可以推动有利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运行。该机构同时可以承担一些调查和统计工作,对民族高等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的可行性规划,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指路。
2. 文化传承
土著民族文化的传承贯穿于澳大利亚土著民族高等教育战略计划的始终,计划的宗旨就是建立一个保留和发展土著民族知识和文化的高等教育系统,计划还提出了增加土著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毕业、就业人数,提高土著民族文化、知识和研究的地位等措施,这些都是为土著民族发展服务的。提高土著民族的地位,让更多的土著民族人员进入高校学习、服务,才能使更多人重视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这点上来说,民族高等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族高等教育将促进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外部发展也能够作出重大贡献。[4]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已经日益融入国民高等教育系统,无论是学生构成、课程和师资还是校园文化,都表现出了主流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色彩。我们应该加强非主流文化的保留与传承,让学生在高校中接触各种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3. 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功能之一,民族高等教育需要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土著民族是澳大利亚人口中的非主流群体,但是从尊重人权、体现人人平等的角度上来说,教育要考虑所有人的利益,尤其要帮助非主流群体和弱势群体发展。理事会试图通过增加土著民族的高等教育参与度来使人们重视民族教育和民族发展。澳大利亚不仅要让更多的土著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还要增加土著民族在高等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数量,以促进其参与决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据2006年教育部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已有各类民族高等院校近150所,在校学生约56万人。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下,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情况,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The Parliament of Australia. Improving Indigenous Outcomes and Enhancing Indigenous Culture and Knowledge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EB/0L].http://www.desk.gov.au/.2009-3-11/2009-10-10.
[2][3] The Indigenous Higher Education Advisory Council. Summary of Analysis for IHEAC by DEST on 2001-2004 Indigenous Tertiary Education Data [EB/0L]. http://www.desk.gov.au/.2009-3-11/2009-10-10.
[4] 常永才.论民族高等教育的价值 [J]. 民族教育研究,1998(3):71-72.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编辑 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