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霍耐特正义理论的形成逻辑——读《不确定性之痛:黑格尔法哲学的再现实化》

来源 :哲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确定性之痛:黑格尔法哲学的再现实化》一书中,霍耐特描述了黑格尔法哲学的三种自由模式:消极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交往的自由.前两种不完整的自由模式导致了“不确定性之痛”,为此,霍耐特特别强调交往的自由和黑格尔伦理学说的诊疗功能,从而转入黑格尔的伦理领域寻求解决之道.但是,由于黑格尔自身存在的理论困境,以及为了更好地使黑格尔法哲学再现实化,霍耐特倾向于把黑格尔法哲学重构为以承认为内核的社会正义论,并将社会正义原则视为个体的自我实现.
其他文献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两种意义上是对“现代性”的批判,一是“现代性”意味着现代世界的实质、根据,它的外延远远大于资本主义的外延,因此,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物化批判理
内在主义的基础主义保留了经验具有辩护作用,且可以作为辩护起点的健康直觉,但是面临着塞拉斯两难的困境.现象保守主义试图以显像的现象性质来摆脱困境,但是这一想法遭到了盖
物权法指的是明辨财产归属、物权利用的法律条文,具有很强的严格性、绝对性,还有强制性特点.物权法中的所有权制度关乎集体和个人财产的根本权益,其在立法上更应该持严谨和谨
作为长期研究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学者,包利民教授的《至善与时间》用强者—弱者政治学的模型对现代性公共伦理进行了分析,在古—今、中—西、启示—理性的视野转换中带领读者
《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一书不仅较为系统地回顾了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并且关注于分析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和研究的状况,对中国分析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