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国有林场发展建议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terv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分析比较喜德国有林场实施天保工程前后的差异,找出目前喜德国有林场面临的困境,及林场发展的机遇,对林场今后的发展给出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喜德国有林场;天保工程;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1 天保工程背景
  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爆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三条江中上游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重大英民决策,全面启动天保工程。1999年9月,朱镕基总理到四川视察时提出:岷江变黄的时间不远了,要把森老虎请下山,对于穿皮鞋的森老虎森工企业实施天保工程,对穿草鞋的森老虎群众实施退耕还林,就是要把砍树人变为种树人,把林子造起来。这样,四川当年就率先全面实施了天保工程。
  2 喜德林场
  2.1 实施天保工程前
  喜德林场始建于1958年,属于全民所有制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喜德县四个区22个乡的造林、育林、护林工作。林场人员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拨付。1993年喜德县进行机构改革,将喜德林场改为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实际上就是企业化管理,县财政对林场进行“断奶”,靠采伐小径材销售给纸厂和所谓的多种经营艰难度日。短短3 a后,因可采伐的森林资源枯竭,经营艰难,负债累累,单位面临倒闭。另外,因过度采伐森林资源,导致喜德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因此,1996年喜德县政府又对林场进行了一次改革,全面停止采伐,全力保护森林资源,人员定编为30名,把30岁以下的富余人员38名分流到当时效益较好的企业中去,林场经费由县财政每年补助8万元。这点补助款也只能够发基本生活费.到了1999年林场的各种负债已累计达270.3万元。
  2.2 实施天保工程后
  1996年,四川省率先实施天保工程,林场职工经分流后保留下来的30名全部转移到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和森林管护上来,每月能如期领到工资或管护费。职工欢天喜地,如大地久逢甘淋。原分流出去的38名职工因其所在企业相继破产,又遭遇下岗,恰在省上有个规定,每3 800 hm2森林要求有个人管护。这样,林场在保留下来的人员不够的情况下,把原分流人员返聘到森林管护上。同时,结合实际聘请了乡(镇)林业员和当地部分农民到森林管护上来,聘用合同期限以天保森林管护期限为限。这样不仅有效保护了现有的森林资源,而且每年新造林木几百公顷。
  林场实施了天保工程后,国家切实考虑到林场的具体困难,所以,通过长城资产公司核销了林场的负债银行贷款部分170多万元。还将林场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险,另有14名森林管护人员待缴。林场还为18名正式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近期国家还启动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国家及省政府的补助资金早到位。目前,林场正在运筹原址重建,在不久的将来林场职工就喜迁新居。实施天保工程后,喜德林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3 面临的困难
  3.1 人员困难
  因林场被划定为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所以,林场原有职工调不出去,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校毕业生不愿意进来,现有人员文化素质偏低,较难胜任专业技术工作。
  3.2 工作困难
  这几年,国家惠农政策比较多,如三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本来就是修房造屋的项目,需要大量的木材,乱砍滥伐比较严重,对林政管理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村村通公路建设,因没有通公路的村都处于山区,特此,占用林地及破坏植被情况非常严重。老百姓还认为这是国家的惠农项目,去查时“理直氣壮”。
  3.3 资金困难
  天保一期工程喜德林场森林管护面积为5.07万hm2,包括集体林2.47万hm2,而天保二期工程只管护了国有林部分2.6万hm2,因此,虽然二期管护费标准提高了,但是要扣除集体林部分,所以,喜德林场二期与与一期总的管护费基本持平。林场2013年来总职工人数为90人,其中:正式职工18人,聘用72人(14人未纳入五项保险),全年职工总工资147.4万元,五项保险74.8万元,住房公积金10.5万元,其他如:护林防火费、车辆修理及燃油费、房屋修缮费、公务接待费等等支出62万元,全年共计支出294.7万元。而按管护面积林场应得的中央补助管护费是195万元,按管护人员数应得的五项保险中央补助费是52.7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20万元,县财政补助8万元,全年共收入275.7万元,收支缺口19万元。职工工资部分,目前,聘用的72人月均工资仅654元,2014年,按照凉山州最低工资1 200元计,每年新增47.2万元,把未纳入五项保险的14人纳入则需要12.5万元,新增资金缺口达59.7万元。人员工作连年上涨,特别是正式职工的工资涨幅很大,而管护费10 a不变,县财政给林场的补助从1996年开始就是每年8万元,到2013年已经是18 a,还仍然是8万元,根本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所有困难中资金困难是最大的难题。
  4 今后发展的机遇
  4.1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发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力号召;十八大三中全会切实规定资源有偿使用,划定生态红线。
  4.2 全省林业发展新思路
  结合省委省政府“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总体部署和我省林业实际,首次提出了“162”林业发展新思路。
  4.3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
  目前,全国正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国有林场迎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条件优越主要从事经营商品林的林场,或将改为经营型林场,即企业单位;而条件比较差主要从事经营生态公益林的林场,或将改为公益型林场,即事业单位。
  4.5 对林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出钱买生态,将国有林场改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同级政府无力承担的,纳入上一级政府财政预算,直至纳入省级政府财政预算。
  二是建立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道路交通建设、电站建设、乡村及城市建设,凡是涉及到林地林木的建设项目,都要先勘验设计,并缴纳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让全社会有共识,并共同来兴建林业。
  三是五险保险由省级统筹。每项保险由森林管护实施单位核报,需要多少统一划拨给社保部门。全部森林管护人员按照四川城乡养老全可自由转移接续的办法缴纳养老金,以解除森林管护人员后顾之忧,稳定人心。
  四是人员经费与管护经费分开。喜德县是个农业小县,而且是国家贫困县,无力承担人员经费,管护费实际上就成了人员经费,所以,核定人员及经费是很必要的,并随着工资的变化而变化。
  五是预算林业工作经费。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因缺乏工作经费,而林业工作中无法避免产生一些费用,所以,难免会打森林管护费的主意,所以,在下达林业建设项目时,预算合理的工作经费最好。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我国财政支出的预算和决算有其法律依据,预决算差异对法律有破坏性,对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效率也极为不利。本文以财政支出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对预决算差异的认真分析,提出了几点
为了验证常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常州市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我们用合成控制法对常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前后的部分服务业指标进行比
介绍了黄河万家寨水电站5号水轮发电机组扩大性大修监理工作,且就机组大修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以及组织协调等监理控制要点进行简要论述。
摘 要 为定量分析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出中的贡献率,选取了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农业机械投入等8个指标对其研究,利用Cobb-Douglass生产函数和回归分析建立了南京市1997-2013年间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省南京市在此期间的农业机械化贡献率高达39.49%,农业产出属于报酬递增型,影响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因素有科技进步、土地投入、农业机械投入、柴油使用量、劳动力投入、农药使用量。
摘 要 通过分析当前武汉市黄陂区中心镇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该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中心镇发展体系刻不容缓的建议。  关键词 中心镇建设;构建;发展体系;优化;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4  中心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核心镇,在地理位置上往往成为带动一片地域发展的动力引擎。在黄
在人才培养中推进第一二课堂协同增效有着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第一二课堂协同还存在认识上的偏见、实践上的偏差和评价上的偏颇等问题。文章
人类即将进入到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的脚步声愈来愈近。但目前,对生态文明的定义还没有统一。从词源学、纵向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横向的人类社会文明体系、人类社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