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夜读不知眠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夜读书忘却眠”,是袁枚《寒夜》里的诗句,寒冷的冬夜挑灯夜读,不知不觉已是三更,老婆心疼丈夫冻着了累着了,屏灯或夺灯,半是撒娇半是无奈。“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古代读书人是幸福的,这首诗又让我想起见过的一幅清代《夜读》木雕,一小娘子坐在床沿,手撩帐幔,想来罗衾不耐五更寒,见丈夫还在读书,就嗔怒相责;面对妻子的责怪,丈夫半是尴尬半是理屈,侧面避锋,画面生动有趣,在今天这个十处灯火九处牌的时代,这木雕更让人耳目一新。
  在古代,读书人寒夜读书是幸福的。“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当然,这些夜读生活,春夏秋冬都有,只是雪中夜读书,别有一番情趣罢了。
  想想看,古代的诗文典籍中,哪里没有夜读的身影,悬梁、刺骨、映雪、囊萤、凿壁借光,无一不是熬夜苦读的场景。就是在漫漫旅途中,文人儒生也不忘灯前夜读。“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这分别是白居易和韩愈的旅途夜读诗。不仅如此,很多人还从夜读里读出了感情。清代阅微草堂主人纪昀就曾经自撰一副夜读的楹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来表达自己夜读的心情。
  当然,夜读多是寒冬夜读,也是有其原因的。古人多在冬夜读书的原因,我们从《魏略·董遇传》中就能找到答案。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读书。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哥俩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以此来维持正常的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来诵读,哥哥讥笑他,他仍照读不误。当董遇有所成就时,有人便向他求教,说自己也想读书,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听后告诉他,应当利用“三余”时间进行读书,那人便问何为“三余”,董遇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冬夜读书,“三余”一下子就占了两余,冬夜读书名不虚传,众人纷纷效仿,并以此为趣,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常朔摘自《天津日报》2016年1月6日)
其他文献
入春以来,在静寂的清晨或午后,常有一大群麻雀,聚集在后院的尤加利树梢。那轻俏的哨音,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玲,如雨点,如珠串,流利晶莹,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小小的,加着装饰音与弧线的,那么活泼俏丽地跳过来、又滑过去。这一串串的音符,就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里,一切的世俗纷争、名心利欲、得失忧患,都如旧梦般地淡去。只觉置身在简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广西省南宁市召开了中国“创造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集中了全国许多在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卓有成就的杰出人才。为扩大与会者的创造视野,也聘请了国外某些著名的专家、学者。    其中有日本的村上幸雄先生。在会议中请村上幸雄先生为与会者讲学。他讲了三个半天,讲得很新奇,很有魅力,也深受大家的欢迎。其间,村上幸雄先生拿出一把曲别针,请大家动动脑筋,打破框框,想想曲别针都有什
世上没有那么多天大的事,除却生死,都是小事。  欠缺什么体验,谁也不会欠缺恐惧的体验。  在我们半长不短的人生经历里充满了“天大的事”,它们在当时确确实实让我们陷入了绝望和恐惧。  天大的事都是什么呢?它可能是小时候哪天你弄坏了电视机坐在家里绝望地等待父母下班回来一顿揍;是上学时你书包里揣着一张不及格的试卷走在回家请家长签字的路上;是得知同学去打过小报告等着老师来通知自己叫家长的时刻;是在自己暗恋
朋友”一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字眼,所谓“在家靠自己,出门靠朋友”,也是说明“朋友”的重要。人生在世,谁没有仨俩朋友,殷秀梅一曲“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更是把“朋友”一词推到了极致。但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通常是五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诗·小雅·菁菁者莪》中就说,“既见君子
亚蒙是美国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有一天,他向同班同学亨特提出一个请求:让亨特搬来与自己一同食宿。  亨特是公认的“学霸”,门门功课都很棒,只是家境比较困难,一直过着半工半读生活。而亚蒙呢,则是地道的“富二代”,他的父亲不仅是著名医生,还是一家医药公司的老板。  “你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吗,亨特?”亚蒙很认真地说,“你可以不必辛苦地去餐馆刷盘子,也不必住在那个潮湿的地下室,你可以搬到我的公寓,和我同住,
做企业如同打仗,好的企业家应如一员出色的大将,要带领自己的企业和团队,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如何让员工快乐工作,留住核心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大佬们的人才策略。  马云:把钱存在员工身上  马云认为,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之一是员工。阿里巴巴始终把“员工、客户”看作公司最不能忘的两件事。所以他提出,“把钱存在员工身上”的理念。他说:“我们认为与其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把
母亲有我们三个女儿,都以“兰”为乳名。大女儿为“文兰”,寓文雅淡然;二女儿为“玉兰”,寓清素如玉;三女儿为“金兰”,寓柔韧如金。我们三姐妹长大一些时,时常受到村人的称赞,有的说:“刘金花(母亲的名字)有三朵花,个个俊俏漂亮,似玉如花。”也有文化人说:“刘金花三个姑娘,个个耿直善良,清气若兰。”后来人们干脆就称我们三姐妹为“大兰”“二兰”“三兰”。  母亲喜兰、爱兰,养兰、育兰。兰花素有“兰君子”之
虽然知道是我的投射,但是别人的有些行为真的让我很难受。虽然知道与我无关,但是别人的言语真的触痛了我。虽然知道我不该这样想,但我还是一直逃避着去面对它。虽然知道愤怒、悲伤没有用,但我还是无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我们是如此地身不由己,主要還是因为惯性的情绪在操控。深沉的行为和情绪模式,就像计算机里的程序一样在操控我们。我们之所以会让情绪操控,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情绪后面代表的痛苦。也许是因为不被
1.自我认知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也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2.休闲  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苦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来武装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  3.交际圈子
夏日乡下,常见一棵老树,一架竹竿,一堵泥石断墙,或一根软软绳索,将碧绿丝瓜蔓子横竖一拉,就撑起了一方青绿自然。瓜蔓与相扶诸君,一静一动,有张有弛,成为最入画儿的一景。俏生生丝瓜蔓儿,行走时是多么机敏!先时张爱玲老前辈,就是她的粉丝,张先生曾有个夙愿:在老去的时候,要一个人静看丝瓜爬蔓。  也不知,她在那钢筋水泥的异乡洛杉矶,被心灵中的“虱子”追着跑完晚年,还有没有记起过早年这个清新的愿望?  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