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是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群的一些基本的信息以及他们对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态度进行了解,并且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将被调查者进行了分类。运用决策树、logistic回归、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不同类别被调查者的特征,以及对现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建议提高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综合满意程度。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 决策树 logistic回归 方差分析
一、引论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社会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第一项就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所以,各级政府加大力度着重解决百姓的医疗保险问题。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它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等,其中前三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医疗保险具有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两大职能。社会医疗保险在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畴。在此时,通过对于参保人员的调查,希望能够了解参保人员对于现行医疗体制的看法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为政府医改提供一些建议,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真正意义上的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调研地点的选择
此次调研的地点选在了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新区属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这一区域战略中重要一环,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沈北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已连续四年实现高速增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规划中,着重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一向秉持的观点。截止2009年12月末,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有56121人。参保率为90%;以社区、学校为单位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63843人,参保率为9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65521人(以村为单位参保),参保率为 94%。可以看出,沈北新区三个体系的医保参保率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基本达到了《意见》的三年目标。
因此,选择沈北新区作为此次调查的地点,既能代表东北振兴这一战略实施多年的一些成果,又能够体现新兴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情况。
(三)沈北新区现行基本医疗保险体制
目前沈北新区基本医疗保险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个体系构成。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主要面向有工作单位或从事个体经济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适用于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四)研究目的
在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完善程度、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真正的保障成为了有关部门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通过沈阳市沈北新区作为调查地点,对影响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影响满意度的显著因素,为相关的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建议,使得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能够更加完善。
(五)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
在选择了调查研究基本医疗保险这个方向之后,查阅了一些有关基本保险的资料了解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类别和条款等,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了解一些可能对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并针对沈阳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以便设计问卷。
2、问卷调查
在了解了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内容之后,要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因为这样能够比较准确的了解各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群体,并且还可以根据问卷的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建模和分析,进而估计各个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3、统计分析
得到数据之后,首先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分析,得出被调查者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被调查者对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的简单分布情况。再使用方差分析、决策树、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进一步的分析得到的数据,对被调查者的特征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抽样的设计
抽样设计是调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选取了真正有代表性的样本,通过对于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和推断。因此,制定一个严谨有效的抽样过程是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的基本要求。
(一)抽样方式及地点的选择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沈北新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为保证调查的人群均参加医保,因此调查的地点选在沈北新区的医疗定点机构。沈北新区现有沈阳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批准的定点医疗机构45家,其中定点医院15家,定点药店及诊所20家,新农和定点医院10家。因此,我们抽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一家定点药店或诊所、一家新农和定点医院。抽取结果是沈北新区中心医院、辽宁一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虎石台北一路分店和清水台镇医院这三个定点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地点。这样,可以抽出既具有代表性又有随机性的样本。
(二)样本量的确定
根据抽样理论的核心定理,其中n是样本量,N是总体规模,S2是总体方差。调查精度的指标使用置信度和绝对误差度,满足,即,根据双侧百分位点有,则得到,故。
因为涉及到的是总体比例的问题有,不妨取,,绝对误差限度,当整体规模很大的时候有,且,则可以得到。
(三)抽样的实施
按照上文所需的样本量和抽样思路,本文的简要实施步骤如下:
1、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数目将400份问卷按照15:20:10的比例分别分配到沈北新区中心医院、辽宁一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虎石台北一路分店和清水台镇医院三个定点医疗机构。
2、为保证调查的对象是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调查员并未在医院问诊室等地随机抽样,而是采取在结账处抽取使用医保卡结账的人员。这样,可以较高 效的抽取合格的样本进行调查。
根据上述的抽样方案设计,我们实施了整个问卷调查过程。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0份,有效问卷300份。经计算发现,在90%的置信水平下,其他的条件一致时,所需要的样本量是270。也就是说在样本量为300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在90%的置信水平下对总体比例进行比较好的估计。在调查对象中,男性占29%,女性占81%。从被调查者的参保类型看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依次是50%、24%和26%。
三、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初步分析
1、被调查者医疗保险的类型以及参加途径
1)从整体上看,医疗保险仍以集中办理为主。
在调查参加医疗保险的途径时,有63.7%的人选择了单位或组织集中办理,另外31%的人选择了自己办理,剩余的5.3%选择了其他途径。说明社会医疗保险的办理途径主要集中在前两种方式,达到了94.7%。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自己办理为主;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以集中办理为主。
进一步考虑被调查者的参保类别,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的参保方式主要为集中办理,超过了80% ;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主要是自己办理,占了七成左右的比例 ; 新农合人员主要由组织集中办理,接近所有新农合参保人员的60%。
探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面向对象是有工作单位或从事个体经济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集中办理提供了便利。由于单位或组织的统一办理,规范化办理流程并且提高了效率。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农民,大部分以村为单位组织集体参加,与职工具有相似的优势,因此城镇职工和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参保人以集体形式参加的比例较高。另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面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无法覆盖的学生、儿童和其他非从业人员,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办理。由于这种分散的办理方式,造成一部分符合参保要求的人员参加医保的积极性降低。
因此,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可以考虑继续集中办理的模式,主要在各个单位和村委会中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保;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积极开展办理医疗保险的新方式,可以以社区或学校为单位组织集中办理,提高参保人数。
2、被调查者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分析
1)被调查者参加医保,大部分有明确的目的。
整体上看,参加医疗保险最主要的原因时减轻就医压力,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占到了57%,由于单位集中组织办理而选择参加的占39.7%,只有3.3%选择了其他原因。说明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有明确的参加医疗保险的目的。
2)城镇职工参加保险的主要原因是单位组织参加;城镇居民和农民参加保险有很强烈的减轻就医压力的目的。
根据参保人员的医保类别进一步分析,超过九成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参保原因是减轻就医压力,说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只吸引到了有强烈的减轻就医压力的人,而相比之下,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被调查者有七成是因为单位集中组织而参加的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参保者情况与居民医保相似,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但是也有20%的参保人员是因为统一组织而参保。
图2不同保险类型的参保原因
对于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1)城镇职工多有稳定的工作,抗风险能力较强,减轻就医压力的目的不是十分强烈,并且由于职工单位组织办理的制度比较完善,因此医保的参保人员多是因为单位集体办理而参加。
(2)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条件的参保人员主要是无法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的儿童、学生和其他非从业人员,这些人一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医疗费用在生活上是沉重的压力,所以他们参加医保有着强烈的目的性。结合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大部分是怀有强烈的目的性主动办理医疗保险。因此,可以根据该类参保人员的特征制定相应的计划吸引更多的符合规定的人员参加该保险。
(3)新农合医疗保险主要面对农民展开。农民由于从事农业工作,其收入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外部条件,比如气候等。就因为农民的收入不稳定,若是有大病发生,将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所以,农民有很强烈的参加医保的愿望,希望减轻一部分的就医压力。
因此,根据调查结果,为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参保率,可以利用社区和乡镇政府统一为民众办理医疗保险,并且提高相应的政府补偿额度,让参保人员真正的达到减轻就医压力的目的,相信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参加。
3、医疗保险的效果分析
在研究社会医疗保险是否减轻就医压力时,有81.7%的人认为医疗保险后就医压力有所减轻,18.3%的人认为参加医疗保险对缓解就医压力无明显作用。
结合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分析,当被调查者参加医疗保险的目的是减轻就医压力时,有78%认为就医压力有所减轻,22%认为无明显变化。当被调查者是由于集中办理而参加的医疗保险时,超过过九成的人认为医疗保险确有减轻就医压力的作用,而最初的目的就是减轻就医压力的人有80%左右认为医疗保险有减轻就医压力的作用。可以看出,当参保人员抱着减轻就医压力的目的时,他的评判标准明显高于其他目的参加医保的人,说明此类参保人员对于医疗保险所能起到的作用抱着更高的期望。
4、被调查者风险意识的分析
(1)仅有三分之一被调查者做定期的身体检查。
通过对于是否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在三百个被调查者中有一百个人表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这样有利于防范风险,在日常注意身体保健,减少大病的发展概率。但是,更多的人没有定期检查的习惯,说明这些人的风险意识不强,发病的概率较高。
(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被调查者进行身体检查的比例最高,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比例最低。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中有一半具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只有两成左右定期体检,而新农合参保人员体检的不超过10%。
5、被调查者对医疗费用、医保条款和公平性的主观评价
在300名被调查者中有265个人认为现在的医疗费用非常高或者比较高,只有7个人认为非常低或者比较低,这与被调查者的收入也有一定的关系,收入比较低的人对医疗费用会更加的敏感。而大部分人对医疗保险的条款和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是很多,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占27%,差不多一般的人的了解一般,还有27%的人不是很了解,这也是基本医疗保险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对医疗保险条款的不了解会使得保险人有可能在出险之后不能很好的处理,还有可能导致无法报销等问题。对于医疗保险公平性的态度20%的人认为不是很公平或者非常不公平,不到30%的人认为非常公平或者比较公平,其余的认为一般,这说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还有待提高。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人们对其不是很理解,存在误解的情况。
6、被调查者对沈阳市新的医改政策的态度
按照《沈阳市2009年-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沈阳市新的一轮医疗改革中,有四个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依次是增加报销比例和药品的种类、提升最高报销限额和增加定点医疗机构数目。被调查者对四个新的政策改革的态度是不同的,报销比例是被调查者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其次是报销药品的种类,而定点医疗机构数的增加不是很重要。从结果来说,百姓更加关心的还是能够报销的金额的多少。
从上表可以看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对报销药物的种类最不满意,报销比例的满意度也不是很高,这与上面中对沈阳的又一次医改中,报销种类的改革比较重要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主要是因为本身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的费用本身就比较低,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缴费不是负担,所以更加看重医疗保险所能负担的部分,这就是报销的比例以及报销药品的种类,而现在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人们觉得可以报销的药品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认为比较好效果的药却不在报销的范围内,所以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最满意的是报销的便捷程度,定点医疗机构的增加也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面的享受到医疗保险的益处。
(二)决策树
1、基本信息的分析
决策树的分析要结合整个问卷所有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决策树的分析之前首先对300名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被调查者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情况
300被调查者中男女分别为29%和81%,女性被调查者比较多,这有可能是因为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女性的比例比较大。
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如下图所示:
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20岁以下的人很少,而30岁以下的人所占的比例也只有12%,超过一半的人是41岁以上。这说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中中年人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这是有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从第4题可以知道大部分人认为医疗保险能够减轻就医的压力,而41岁以上的人承担的比较多,所以会比较多的考虑医疗保险这一方面的问题。
(2)被调查者收入的分布情况
较高的医药费使很多收入比较少的人就医比较困难,收入是基本医疗保险一个比较重要因素,下图是被调查者收入的分布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中收入2000元以下的百分比达到了81%,超过90%的人的收入在3000元以下。这说明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大部分参保人是收入比较低的人,这也是因为基本医疗保险有比较好的政策,所需要缴纳的保险费相对于商业保险来说很低,而收入比较高的人可能会选择商业保险。
2、计算综合满意度指标
首先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把第9题到13题转换成计分的形式,其中“5”表示“非常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第6、7、8题也做类似的处理。对于得到的有关社会医疗保险的数据,我们根据第9题到第11题五个衡量被调查者对医疗保险满意程度的维度计算出综合的满意度,记为DOS值,具体的权数是根据问卷中第14题的排序而确定的,按照被调查者的排序依次赋予权数4、3、2、1,其中①对应第12题,②对应第9题,③对应第10和11题,④对应第13题。
得到的DOS值基本的统计特征如下所示:
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DOS值大体呈对称的分布,数据的波动也不是很大。一般 可以认为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3、使是用决策树的方法分析数据
决策树是一种数据挖掘的方法,第一个变量所在的节点称为根节点,而底部的节点称为叶节点,最终的目的是把观测值划分为几类,并且可以得出这几个类别的一些特征,以及哪些因素对观测值类别的影响比较大。在这里我们应用此方法分析有关医疗保险的数据,可以估计出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人群中对其持不同态度的人的特征,对不同类别的人有一个比较细致和准确的描述。
将上面得到的DOS值分为高中低三类,具体的是将1/3和2/3分位点做为分界点。将剩下的题目作为自变量,使用R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决策树的析,得到如下的输出结果。
图8中,在每个节点处,满足条件的观测值默认被分到左边,不满足条件的观测值被分到右边。上面的输出结果中第8题<2.5的意思是被调查者认为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不是很公平或者非常不公平,也就是说第8题选择C或者D,第7题的情况和第8题类似。第1、3、4题的条件就是问卷中的实际选择。条件第16题>=3.5是被调查者的年龄在31岁以上。
可以根据上面的输出结果对一个观测值的类别进行判断,也可以得到不同类别的人群的不同特征。根据图形可以看出对该人群的类别影响比较大的是被调查者参加的医疗保险类型,参保原因,对医疗保险减轻就业压力和公平性的态度,对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和条款的了解程度以及被调查者的年龄。
根据得到的结果还可以计算出该模型的错分率为0.35,可以说该决策树能够比较好的把不同类别人群的特点体现出来。
(三)logistic回归
1、模型说明
对于顺序变量DOS,首先要选择一个标准类别,在这里我们将DOS值属于“低”类别的作为比较的标准。在已知数据的情况下,设DOS水平“高”、“中”、“低”依次为1、2、3,则
需要估计的参数集合为
使用极大似然法对参数进行估计,需要最大式子为,其中。
2、参数估计和分析
根据上面决策树的输出结果,选择第1、4、7、8题作为回归的自变量。在进行参数估计之前要先将第1、4题有关类别的选择转换成哑变量,具体如下所示:
在进行参数估计之前计算出第7题和第8题相关系数为0.4462,相关性不是很高,可以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高类别相对于低类别的参数估计结果如下所示:
根据表表3得到的参数估计值可以得到高分类别相对于低分类别的回归方程如下所示:当其他的因素保持不变时,参加医疗保险的类型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的logit值比参保类别新农村合作医疗的logit值平均增加0.1801,参保类型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的logit值比参保类别是新农村合作医疗的logit值平均减少0.7339,也就是说参加城镇的两种医疗保险的人的值是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1.1973和0.4800。换句话说以为标准,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是高类别的可能性比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高,而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是高类别的可能性则比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低。但从标准化的值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参数统计上都不显著,也就是说不同的参保类别对满意度的影响不是很大。对于因素“是否减轻了就医压力”,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认为参加医疗保险减轻了就医压力的人的值是认为没有减轻的人3.1012倍,也就是说认为减轻的人比认为没有的是高类别的可能性越大,且统计上是显著的。现来考虑因素“对医保政策和条款的了解程度”和“对医保公平性了解程度”。每个被调查者对于这两个因素的评价分数每平均增加一个单位,则其值平均增加1.9203和5.7915倍,且这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也就是说参保人群的这两个因素的分数越高,其是高类别的可能性越大。
中类别相对于低类别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得到的参数估计值得到中分类别相对于低分类别的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从标准化的值可以看出的参数估计值只有对医保的公平性的态度这个因素是显著的,也就是说只有公平性这个因素对被调查者是中类别和低类别的可能性的影响比较大,其他因素对其影响不大。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被调查者对医疗保险公平性的评价每平均增加1单位,则值平均增加1.9814倍,换句话说被调查者对医疗保险公平性的评价越高,被调查者的满意度会越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医疗保险公平性的态度”这一因素很重要,这与决策树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可以看出人们对公平非常的重视。而现在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还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透明性不是很好,公平性的提高可以使得医疗保险的满意度有比较大的提高。对于参加医疗保险的人,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医疗保险减轻就医的负担,所以如果这个目的达到了,那么他们对医疗保险的满意程度自然就会提高,相反,没有达到,满意度就很低。
(四)不同组间的比较
对于被调查者中不同性别、年龄、收入之间有可能存在差异,并且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也可能存在差异,方差分析的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调查者的综合满意度是没有显著差别的。而不同收入水平和参加不同基本医疗保险的被调查者的综合满意度是有显著差别的。
不同的收入水平的被调查者的综合满意度均值依次是2.8412、3.0465 、3.1243、3.2333、3.0500。可以看当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下时,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被调查者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综合满意度是逐渐增加的。我们认为在收入不是很高时,人们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要求是逐步减小的,这主要是因为,收入的增加使得他们能够负担更多的医疗费用,进而对基本医疗保险的依赖性逐渐减小,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商业保险,所以基本医疗保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对于收入偏低的人群,例如1000元以下的,他们的就医压力很大,所以对基本医疗保险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现在的医疗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综合满意度比较低。当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上比较高的时候,人们更加关注的医疗保险所涵盖的范围,所以会更多的选择价格比较高的商业保险,可以自主的选择,这也是一个高收入群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较少的原因。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依次是3.0768、 2.8892、2.8241,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综合满意度最高,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最低。这和着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制度和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大部分的收入在2000元以下,综合满意度比较低。
四、结论
1、加大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百姓的认识
通过调研得知百姓对医疗保险政策认识不足,参加医疗保险的主动性不强,一部人不能够正确的根据医疗保险的条款就医,这也使得满意度降低。针对于此,政府、经办机构、医疗机构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进一步了解医疗保险的作用以及相关政策,使人们在参加医疗保险的时候能够真正的得到实惠、得到保障,这样才有利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满意度的提高。
2、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医疗保险的公平性是影响医保综合满意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提高公平性可以使得满意度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公平性的问题是一个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平性不仅可以提高已参保人员的满意度,而且可以调动未参保人员的参保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基本基本医疗保险的体制政策能够更加的透明。
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⑴三种基本医疗保险中,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满意度是最低,而在我国大部分还是农村人口,所以说新农村合作医疗是需要重点提高的,也是医疗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⑵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收入低的群体的综合满意度比较低。他们的生活保障本来就不是很好,基本医疗保险对于他们来说不但减轻了就医的压力,也减轻了生活的压力,使得生活更有保障。所以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特别的关注低收入群体。
⑶虽然在本次调查的300名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认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能够减轻就医压力,但是从综合满意度的分布来看,满意度并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基本医疗保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就医的压力,但是报销比例、报销种类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就医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要使得基本医疗保险能够实质的减轻就医的压力。
总之,要加快构建区、乡、村三级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进特三级医院入住新区,使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实惠。
4、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虽然现在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正在逐年提高,但是仍有很多人员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之中,因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
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
⑵大学生医疗保险2009年第一年启动,目前,全市参保近20万人,还有扩面空间。
⑶新农合还有1万余人未参保,通过宣传工作会见成效。
5、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
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及社会保险五险合一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一卡通服务,即解决百姓东奔西跑还能解决财政对各部门的财力物力的重复投入。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对医疗保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医疗改革是一条比较漫长的路,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在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制度和条款的完善会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医疗保险,也会使得医疗保险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会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国家,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金勇进,杜子芳 ,蒋妍. 抽样设计(第二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唐尧根.我国现行三种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并轨的框架研究[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年9月
[3] 吴喜之. 统计学:从概念到数据分析[M]. 高等教育出版,2008年6月
[4]薛薇. 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年1月
[5] Jerome Friedman,Trevor Hastie,Robert Tibshirani.2008,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Data Ming, Inference and Prediction[M]. Friedman, Hastie & Tibshirani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 决策树 logistic回归 方差分析
一、引论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社会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第一项就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所以,各级政府加大力度着重解决百姓的医疗保险问题。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它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等,其中前三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医疗保险具有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两大职能。社会医疗保险在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畴。在此时,通过对于参保人员的调查,希望能够了解参保人员对于现行医疗体制的看法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为政府医改提供一些建议,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真正意义上的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调研地点的选择
此次调研的地点选在了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新区属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这一区域战略中重要一环,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沈北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已连续四年实现高速增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规划中,着重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一向秉持的观点。截止2009年12月末,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有56121人。参保率为90%;以社区、学校为单位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63843人,参保率为9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65521人(以村为单位参保),参保率为 94%。可以看出,沈北新区三个体系的医保参保率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基本达到了《意见》的三年目标。
因此,选择沈北新区作为此次调查的地点,既能代表东北振兴这一战略实施多年的一些成果,又能够体现新兴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情况。
(三)沈北新区现行基本医疗保险体制
目前沈北新区基本医疗保险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个体系构成。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主要面向有工作单位或从事个体经济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适用于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四)研究目的
在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完善程度、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真正的保障成为了有关部门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通过沈阳市沈北新区作为调查地点,对影响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影响满意度的显著因素,为相关的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建议,使得我国的医疗保险体制能够更加完善。
(五)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
在选择了调查研究基本医疗保险这个方向之后,查阅了一些有关基本保险的资料了解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类别和条款等,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了解一些可能对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并针对沈阳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以便设计问卷。
2、问卷调查
在了解了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内容之后,要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因为这样能够比较准确的了解各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群体,并且还可以根据问卷的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建模和分析,进而估计各个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3、统计分析
得到数据之后,首先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分析,得出被调查者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被调查者对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的简单分布情况。再使用方差分析、决策树、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进一步的分析得到的数据,对被调查者的特征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抽样的设计
抽样设计是调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选取了真正有代表性的样本,通过对于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和推断。因此,制定一个严谨有效的抽样过程是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的基本要求。
(一)抽样方式及地点的选择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沈北新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为保证调查的人群均参加医保,因此调查的地点选在沈北新区的医疗定点机构。沈北新区现有沈阳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批准的定点医疗机构45家,其中定点医院15家,定点药店及诊所20家,新农和定点医院10家。因此,我们抽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一家定点药店或诊所、一家新农和定点医院。抽取结果是沈北新区中心医院、辽宁一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虎石台北一路分店和清水台镇医院这三个定点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地点。这样,可以抽出既具有代表性又有随机性的样本。
(二)样本量的确定
根据抽样理论的核心定理,其中n是样本量,N是总体规模,S2是总体方差。调查精度的指标使用置信度和绝对误差度,满足,即,根据双侧百分位点有,则得到,故。
因为涉及到的是总体比例的问题有,不妨取,,绝对误差限度,当整体规模很大的时候有,且,则可以得到。
(三)抽样的实施
按照上文所需的样本量和抽样思路,本文的简要实施步骤如下:
1、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数目将400份问卷按照15:20:10的比例分别分配到沈北新区中心医院、辽宁一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虎石台北一路分店和清水台镇医院三个定点医疗机构。
2、为保证调查的对象是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调查员并未在医院问诊室等地随机抽样,而是采取在结账处抽取使用医保卡结账的人员。这样,可以较高 效的抽取合格的样本进行调查。
根据上述的抽样方案设计,我们实施了整个问卷调查过程。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0份,有效问卷300份。经计算发现,在90%的置信水平下,其他的条件一致时,所需要的样本量是270。也就是说在样本量为300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在90%的置信水平下对总体比例进行比较好的估计。在调查对象中,男性占29%,女性占81%。从被调查者的参保类型看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依次是50%、24%和26%。
三、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初步分析
1、被调查者医疗保险的类型以及参加途径
1)从整体上看,医疗保险仍以集中办理为主。
在调查参加医疗保险的途径时,有63.7%的人选择了单位或组织集中办理,另外31%的人选择了自己办理,剩余的5.3%选择了其他途径。说明社会医疗保险的办理途径主要集中在前两种方式,达到了94.7%。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自己办理为主;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以集中办理为主。
进一步考虑被调查者的参保类别,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的参保方式主要为集中办理,超过了80% ;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主要是自己办理,占了七成左右的比例 ; 新农合人员主要由组织集中办理,接近所有新农合参保人员的60%。
探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面向对象是有工作单位或从事个体经济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集中办理提供了便利。由于单位或组织的统一办理,规范化办理流程并且提高了效率。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农民,大部分以村为单位组织集体参加,与职工具有相似的优势,因此城镇职工和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参保人以集体形式参加的比例较高。另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面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无法覆盖的学生、儿童和其他非从业人员,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办理。由于这种分散的办理方式,造成一部分符合参保要求的人员参加医保的积极性降低。
因此,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可以考虑继续集中办理的模式,主要在各个单位和村委会中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保;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积极开展办理医疗保险的新方式,可以以社区或学校为单位组织集中办理,提高参保人数。
2、被调查者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分析
1)被调查者参加医保,大部分有明确的目的。
整体上看,参加医疗保险最主要的原因时减轻就医压力,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占到了57%,由于单位集中组织办理而选择参加的占39.7%,只有3.3%选择了其他原因。说明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有明确的参加医疗保险的目的。
2)城镇职工参加保险的主要原因是单位组织参加;城镇居民和农民参加保险有很强烈的减轻就医压力的目的。
根据参保人员的医保类别进一步分析,超过九成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参保原因是减轻就医压力,说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只吸引到了有强烈的减轻就医压力的人,而相比之下,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被调查者有七成是因为单位集中组织而参加的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参保者情况与居民医保相似,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但是也有20%的参保人员是因为统一组织而参保。
图2不同保险类型的参保原因
对于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1)城镇职工多有稳定的工作,抗风险能力较强,减轻就医压力的目的不是十分强烈,并且由于职工单位组织办理的制度比较完善,因此医保的参保人员多是因为单位集体办理而参加。
(2)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条件的参保人员主要是无法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的儿童、学生和其他非从业人员,这些人一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医疗费用在生活上是沉重的压力,所以他们参加医保有着强烈的目的性。结合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大部分是怀有强烈的目的性主动办理医疗保险。因此,可以根据该类参保人员的特征制定相应的计划吸引更多的符合规定的人员参加该保险。
(3)新农合医疗保险主要面对农民展开。农民由于从事农业工作,其收入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外部条件,比如气候等。就因为农民的收入不稳定,若是有大病发生,将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所以,农民有很强烈的参加医保的愿望,希望减轻一部分的就医压力。
因此,根据调查结果,为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参保率,可以利用社区和乡镇政府统一为民众办理医疗保险,并且提高相应的政府补偿额度,让参保人员真正的达到减轻就医压力的目的,相信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参加。
3、医疗保险的效果分析
在研究社会医疗保险是否减轻就医压力时,有81.7%的人认为医疗保险后就医压力有所减轻,18.3%的人认为参加医疗保险对缓解就医压力无明显作用。
结合参加医疗保险的原因分析,当被调查者参加医疗保险的目的是减轻就医压力时,有78%认为就医压力有所减轻,22%认为无明显变化。当被调查者是由于集中办理而参加的医疗保险时,超过过九成的人认为医疗保险确有减轻就医压力的作用,而最初的目的就是减轻就医压力的人有80%左右认为医疗保险有减轻就医压力的作用。可以看出,当参保人员抱着减轻就医压力的目的时,他的评判标准明显高于其他目的参加医保的人,说明此类参保人员对于医疗保险所能起到的作用抱着更高的期望。
4、被调查者风险意识的分析
(1)仅有三分之一被调查者做定期的身体检查。
通过对于是否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在三百个被调查者中有一百个人表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这样有利于防范风险,在日常注意身体保健,减少大病的发展概率。但是,更多的人没有定期检查的习惯,说明这些人的风险意识不强,发病的概率较高。
(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被调查者进行身体检查的比例最高,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比例最低。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中有一半具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只有两成左右定期体检,而新农合参保人员体检的不超过10%。
5、被调查者对医疗费用、医保条款和公平性的主观评价
在300名被调查者中有265个人认为现在的医疗费用非常高或者比较高,只有7个人认为非常低或者比较低,这与被调查者的收入也有一定的关系,收入比较低的人对医疗费用会更加的敏感。而大部分人对医疗保险的条款和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是很多,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占27%,差不多一般的人的了解一般,还有27%的人不是很了解,这也是基本医疗保险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对医疗保险条款的不了解会使得保险人有可能在出险之后不能很好的处理,还有可能导致无法报销等问题。对于医疗保险公平性的态度20%的人认为不是很公平或者非常不公平,不到30%的人认为非常公平或者比较公平,其余的认为一般,这说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还有待提高。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人们对其不是很理解,存在误解的情况。
6、被调查者对沈阳市新的医改政策的态度
按照《沈阳市2009年-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沈阳市新的一轮医疗改革中,有四个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依次是增加报销比例和药品的种类、提升最高报销限额和增加定点医疗机构数目。被调查者对四个新的政策改革的态度是不同的,报销比例是被调查者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其次是报销药品的种类,而定点医疗机构数的增加不是很重要。从结果来说,百姓更加关心的还是能够报销的金额的多少。
从上表可以看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对报销药物的种类最不满意,报销比例的满意度也不是很高,这与上面中对沈阳的又一次医改中,报销种类的改革比较重要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主要是因为本身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的费用本身就比较低,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缴费不是负担,所以更加看重医疗保险所能负担的部分,这就是报销的比例以及报销药品的种类,而现在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人们觉得可以报销的药品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认为比较好效果的药却不在报销的范围内,所以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最满意的是报销的便捷程度,定点医疗机构的增加也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面的享受到医疗保险的益处。
(二)决策树
1、基本信息的分析
决策树的分析要结合整个问卷所有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决策树的分析之前首先对300名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被调查者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情况
300被调查者中男女分别为29%和81%,女性被调查者比较多,这有可能是因为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女性的比例比较大。
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如下图所示:
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20岁以下的人很少,而30岁以下的人所占的比例也只有12%,超过一半的人是41岁以上。这说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中中年人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这是有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从第4题可以知道大部分人认为医疗保险能够减轻就医的压力,而41岁以上的人承担的比较多,所以会比较多的考虑医疗保险这一方面的问题。
(2)被调查者收入的分布情况
较高的医药费使很多收入比较少的人就医比较困难,收入是基本医疗保险一个比较重要因素,下图是被调查者收入的分布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中收入2000元以下的百分比达到了81%,超过90%的人的收入在3000元以下。这说明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大部分参保人是收入比较低的人,这也是因为基本医疗保险有比较好的政策,所需要缴纳的保险费相对于商业保险来说很低,而收入比较高的人可能会选择商业保险。
2、计算综合满意度指标
首先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把第9题到13题转换成计分的形式,其中“5”表示“非常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第6、7、8题也做类似的处理。对于得到的有关社会医疗保险的数据,我们根据第9题到第11题五个衡量被调查者对医疗保险满意程度的维度计算出综合的满意度,记为DOS值,具体的权数是根据问卷中第14题的排序而确定的,按照被调查者的排序依次赋予权数4、3、2、1,其中①对应第12题,②对应第9题,③对应第10和11题,④对应第13题。
得到的DOS值基本的统计特征如下所示:
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DOS值大体呈对称的分布,数据的波动也不是很大。一般 可以认为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3、使是用决策树的方法分析数据
决策树是一种数据挖掘的方法,第一个变量所在的节点称为根节点,而底部的节点称为叶节点,最终的目的是把观测值划分为几类,并且可以得出这几个类别的一些特征,以及哪些因素对观测值类别的影响比较大。在这里我们应用此方法分析有关医疗保险的数据,可以估计出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人群中对其持不同态度的人的特征,对不同类别的人有一个比较细致和准确的描述。
将上面得到的DOS值分为高中低三类,具体的是将1/3和2/3分位点做为分界点。将剩下的题目作为自变量,使用R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决策树的析,得到如下的输出结果。
图8中,在每个节点处,满足条件的观测值默认被分到左边,不满足条件的观测值被分到右边。上面的输出结果中第8题<2.5的意思是被调查者认为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不是很公平或者非常不公平,也就是说第8题选择C或者D,第7题的情况和第8题类似。第1、3、4题的条件就是问卷中的实际选择。条件第16题>=3.5是被调查者的年龄在31岁以上。
可以根据上面的输出结果对一个观测值的类别进行判断,也可以得到不同类别的人群的不同特征。根据图形可以看出对该人群的类别影响比较大的是被调查者参加的医疗保险类型,参保原因,对医疗保险减轻就业压力和公平性的态度,对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和条款的了解程度以及被调查者的年龄。
根据得到的结果还可以计算出该模型的错分率为0.35,可以说该决策树能够比较好的把不同类别人群的特点体现出来。
(三)logistic回归
1、模型说明
对于顺序变量DOS,首先要选择一个标准类别,在这里我们将DOS值属于“低”类别的作为比较的标准。在已知数据的情况下,设DOS水平“高”、“中”、“低”依次为1、2、3,则
需要估计的参数集合为
使用极大似然法对参数进行估计,需要最大式子为,其中。
2、参数估计和分析
根据上面决策树的输出结果,选择第1、4、7、8题作为回归的自变量。在进行参数估计之前要先将第1、4题有关类别的选择转换成哑变量,具体如下所示:
在进行参数估计之前计算出第7题和第8题相关系数为0.4462,相关性不是很高,可以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高类别相对于低类别的参数估计结果如下所示:
根据表表3得到的参数估计值可以得到高分类别相对于低分类别的回归方程如下所示:当其他的因素保持不变时,参加医疗保险的类型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的logit值比参保类别新农村合作医疗的logit值平均增加0.1801,参保类型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的logit值比参保类别是新农村合作医疗的logit值平均减少0.7339,也就是说参加城镇的两种医疗保险的人的值是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1.1973和0.4800。换句话说以为标准,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是高类别的可能性比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高,而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是高类别的可能性则比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低。但从标准化的值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参数统计上都不显著,也就是说不同的参保类别对满意度的影响不是很大。对于因素“是否减轻了就医压力”,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认为参加医疗保险减轻了就医压力的人的值是认为没有减轻的人3.1012倍,也就是说认为减轻的人比认为没有的是高类别的可能性越大,且统计上是显著的。现来考虑因素“对医保政策和条款的了解程度”和“对医保公平性了解程度”。每个被调查者对于这两个因素的评价分数每平均增加一个单位,则其值平均增加1.9203和5.7915倍,且这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也就是说参保人群的这两个因素的分数越高,其是高类别的可能性越大。
中类别相对于低类别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得到的参数估计值得到中分类别相对于低分类别的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从标准化的值可以看出的参数估计值只有对医保的公平性的态度这个因素是显著的,也就是说只有公平性这个因素对被调查者是中类别和低类别的可能性的影响比较大,其他因素对其影响不大。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被调查者对医疗保险公平性的评价每平均增加1单位,则值平均增加1.9814倍,换句话说被调查者对医疗保险公平性的评价越高,被调查者的满意度会越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医疗保险公平性的态度”这一因素很重要,这与决策树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可以看出人们对公平非常的重视。而现在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还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透明性不是很好,公平性的提高可以使得医疗保险的满意度有比较大的提高。对于参加医疗保险的人,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医疗保险减轻就医的负担,所以如果这个目的达到了,那么他们对医疗保险的满意程度自然就会提高,相反,没有达到,满意度就很低。
(四)不同组间的比较
对于被调查者中不同性别、年龄、收入之间有可能存在差异,并且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也可能存在差异,方差分析的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调查者的综合满意度是没有显著差别的。而不同收入水平和参加不同基本医疗保险的被调查者的综合满意度是有显著差别的。
不同的收入水平的被调查者的综合满意度均值依次是2.8412、3.0465 、3.1243、3.2333、3.0500。可以看当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下时,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被调查者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综合满意度是逐渐增加的。我们认为在收入不是很高时,人们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要求是逐步减小的,这主要是因为,收入的增加使得他们能够负担更多的医疗费用,进而对基本医疗保险的依赖性逐渐减小,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商业保险,所以基本医疗保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对于收入偏低的人群,例如1000元以下的,他们的就医压力很大,所以对基本医疗保险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现在的医疗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综合满意度比较低。当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上比较高的时候,人们更加关注的医疗保险所涵盖的范围,所以会更多的选择价格比较高的商业保险,可以自主的选择,这也是一个高收入群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较少的原因。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依次是3.0768、 2.8892、2.8241,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综合满意度最高,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最低。这和着三种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制度和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大部分的收入在2000元以下,综合满意度比较低。
四、结论
1、加大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百姓的认识
通过调研得知百姓对医疗保险政策认识不足,参加医疗保险的主动性不强,一部人不能够正确的根据医疗保险的条款就医,这也使得满意度降低。针对于此,政府、经办机构、医疗机构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进一步了解医疗保险的作用以及相关政策,使人们在参加医疗保险的时候能够真正的得到实惠、得到保障,这样才有利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满意度的提高。
2、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医疗保险的公平性是影响医保综合满意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提高公平性可以使得满意度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公平性的问题是一个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平性不仅可以提高已参保人员的满意度,而且可以调动未参保人员的参保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基本基本医疗保险的体制政策能够更加的透明。
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⑴三种基本医疗保险中,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满意度是最低,而在我国大部分还是农村人口,所以说新农村合作医疗是需要重点提高的,也是医疗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⑵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收入低的群体的综合满意度比较低。他们的生活保障本来就不是很好,基本医疗保险对于他们来说不但减轻了就医的压力,也减轻了生活的压力,使得生活更有保障。所以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特别的关注低收入群体。
⑶虽然在本次调查的300名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认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能够减轻就医压力,但是从综合满意度的分布来看,满意度并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基本医疗保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就医的压力,但是报销比例、报销种类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就医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要使得基本医疗保险能够实质的减轻就医的压力。
总之,要加快构建区、乡、村三级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进特三级医院入住新区,使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实惠。
4、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虽然现在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正在逐年提高,但是仍有很多人员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之中,因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
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
⑵大学生医疗保险2009年第一年启动,目前,全市参保近20万人,还有扩面空间。
⑶新农合还有1万余人未参保,通过宣传工作会见成效。
5、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
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及社会保险五险合一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一卡通服务,即解决百姓东奔西跑还能解决财政对各部门的财力物力的重复投入。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对医疗保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医疗改革是一条比较漫长的路,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在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制度和条款的完善会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医疗保险,也会使得医疗保险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会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国家,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金勇进,杜子芳 ,蒋妍. 抽样设计(第二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唐尧根.我国现行三种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并轨的框架研究[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年9月
[3] 吴喜之. 统计学:从概念到数据分析[M]. 高等教育出版,2008年6月
[4]薛薇. 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年1月
[5] Jerome Friedman,Trevor Hastie,Robert Tibshirani.2008,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Data Ming, Inference and Prediction[M]. Friedman, Hastie & Tibshir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