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种不同育秧方式生产效应的研讨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131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不同的育秧方式,常形成不同的秧苗素质,以致影响产量和生产效益,因而育秧方式历来是水稻栽培上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市大面积推广旱育抛寄两段秧,对提高秧苗素质和单产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旱育抛寄两段秧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其效果常受气候条件和农民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讨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方法简便、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育秧方式,供各地稻农选用。 一、材料和方法 育秧方式选择:①旱育抛寄两段秧;②旱育寄插两段秧;③稀播的基础上喷多效唑;④稀播加多效唑加2~3叶期苗田匀苗
其他文献
<正> 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葡萄球菌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并屡见报道。北京农业大学甘孟侯教授首次报道了以眼型疾病为主要特征的葡萄球菌病。笔者在1992年4月初于某部队农
武汉地区砂子早生桃等早熟品种物候期观察、花粉量及花粉发芽率测定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砂子早生桃确无花粉,不能白花结实,必须配置授粉树;人工异花授粉可显著地提高座果
<正> 笔者自1986年至1991年间,在江西瑞金县黄柏乡杰子脑柑橘园进行了红壤丘陵地温州蜜柑小老树改造试验研究,该园座南朝北,土壤脊薄,质地为砂性红壤,80%园地面积为低凹积水地
<正> 1991年12月26~27日,阳新县普降大雪,28日雪后暴晴产生辐射降温,室外最低温度达-10℃,其后又遭到连续5天的雪后霜,致使柑橘遭受到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冻害。据调查,严重受冻
<正> 为了改善武汉地区果树种类结构,发展中晚熟水果良种,增加鲜果品种供应市场,我县于1983年底从浙江黄岩引进金塘李苗木、桃砧,1984年春在本县园艺场六分场定植,面积20亩,1
<正> 板栗为山毛科、板栗属。此属约有12个种,分布于中国、日本、南欧及北美大西洋沿岸。其中原产于中国的有3个种,即茅栗、锥栗和中国栗。这三个种在湖北省神农架及鄂西山区
<正> 自1967年Dof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马铃薯丛枝病、翠菊黄化病等是由植物类菌原体(Plant Mycoplasma以下简称MLO)引起的以来,已发现100多种植物MLO
<正> 玉米是鄂西自治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而积为180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州粮食总产的三分之一,其中杂交玉米约占玉米总面积的85%,因而,玉米杂交良种的生产与推广直接关
<正> 光敏核不育水稻经过18年的研究,目前已进入生产示范试验阶段。已育成的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组合1990年示范面积达1.1万亩,亩产平均比常规稻增产50公斤以上。为了加速两系
<正> 棉花受旱,特别是在7月入伏后的棉花花铃期,少雨高温干旱,往往会导致棉花生长发育不良,发棵较小、花蕾少、虫害多、脱落重、纤维滞育,严重地影响着棉花高产、优质与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