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基于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基础、學校基础和发展愿景的目标体系,科学的工作室成员培养方法为校长成长搭建阶梯,创新评价考核机制,激活成员和所在学校发展内驱力。通过自主学习、高端研修、剖析学校、专题论坛、“互联网 工作室活动”、个性化指导、项目研究和成果推广,实现校长自我超越,形成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名校长工作室;学习型组织;内驱力
台州市郑志湖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工作室坚持“引领、探索、创新、辐射”建设理念,以“引领教育人生、陶冶专业人格、培养领军校长、打造高端人梯”为宗旨,使名校长工作室成为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示范型组织,经过3年的探索,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基地、成长的平台、辐射的中心。
一、建立共同愿景,构建工作室顶层设计
(一)目标驱动,追求卓越
工作室成员分别来自台州市直和各县(市)普通高中优秀校长。工作室依据成员及所在学校基础和共同愿景,组织工作室成员充分分析,形成工作室成员和成员所在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近3年的实践,造就了一支理念先进、视野开阔、能力卓越的高素质校长队伍。研究成果为市内外校长的学校管理提供经验,促进全市乃至省内外校长的专业发展。
(二)专业引领,激活校长发展内驱力
校长每一步成长需要具有较强的内驱力,内驱力源于校长领导力提升的需求。因此,一是建立以校长领导力和教育智慧提升为价值取向;二是建立专业品质提升与超越的需求。校长领导力是自身修炼出来的,最大限度地开发校长潜能。自主规划,自主反思,自主发展。将目标具体细化,让校长确定具体行动策略,这是工作室建设和发展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
(三)完善机制,让校长进入自主发展快车道
构建工作室章程,制定工作室周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规划,以及工作室领衔人、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学校周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和健全工作室管理制度。
工作室坚持集中学习培训、研讨与自主探究相结合;领衔人深入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调研,个性化指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成果推广与个体互动、有效学习活动相结合;根据工作室目标、规划和制度体系,确定活动内容、分工负责、协调实施、推广应用和评价考核等;确定工作室研修项目和每个成员研究项目。建立成员成长档案,记录每个成员成长和学校发展现状、发展足迹和目标达成,引导成员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学校发展历程,为后续发展指明方向。
(四)创新培养途径,为校长成长搭建阶梯
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培养途径,以学术交流、合作互动、探究提高为宗旨,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项目研究为主线,通过读书报告、专家报告、考察学习、解剖学校、专题论坛、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等途径,坚持自主学习与名校长示范、指导相结合,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媒介为主要途径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委托知名高校培训,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管理理论和管理学前沿知识,通过与省内外名校长工作室联合围绕同一主题研讨,工作室成员之间开展解剖学校、教学论坛、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改善校长的心智模式,推广工作室研究成果。促进全体成员和所在学校自我超越,追求卓越。
(五)评价考核机制,促进校长自我超越
评价考核机制,以促进工作室成员及所在学校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分析影响校长发展的相关因素,运用多变量增广混合逐步回归非线性数学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校长发展相关系数大小,构建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评价的五项一级指标和十七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方法,形成年度评价和届满发展性评价方法。运用内差异评价法,让工作室成员站在同一评价起点上,以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增量”为评价依据,让评价激活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学校发展内驱力。评价成为改进成员和成员所在学校发展策略的有效手段,改善校长心智模式,得出科学客观判断,使评价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采用“评价、反馈、改进、激励”方法,自评、互评、领衔人评和教育行政部门评相结合,形成以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学校发展为目的的个性化评价方法。
二、凝智聚力,为校长专业发展搭建阶梯
实现校长自我超越,一是继承前人的办学经验,领衔人带领成员深入学习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二是开展课题研究,创新教育思想;三是传播经验、著书立说,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
(一)自主学习和高端研修,提升校长素质
名校长工作室是学习型组织,让读书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室给每位成员发了50多本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书籍。推荐50多本专著,每位成员根据工作室总体要求结合自身教育管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每年阅读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书籍不少于8本,阅读、反思和交流新课程改革相关学校管理理论书籍和国家级刊物的有关文章及课改信息,每次活动举办读书报告会、定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在激烈的交流碰撞中将主题挖掘至深,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提升校长的教育境界。
不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聘请了北师大张东娇教授等10多位全国著名的学校管理专家和北京等地知名高中校长定期做学术报告,并参与研讨活动全过程。领衔人每年给成员做8次以上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与专题研讨内容相一致。讲座安排充分体现系统性、层次性。每次讲座后每位成员撰写体会文章、相互交流、汇编成册。让工作室成员提炼办学思想,掌握学校管理前沿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
每学期1次外出考察研讨,围绕工作室课题与省内外知名学校联合开展专题研讨,考察剖析北师大二附中等21所学校,在剖析这些学校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领导力和学校的发展,形成改进学校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在考察地邀请北师大等高校和普通高中办学专家做了学校文化建设等20次专题讲座,并与专家们一起研讨新课改背景下育人模式变革和新时代校长领导力修炼。 作为工作室领衔人,近3年主持了2016年立项的全国教科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普通高中“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两项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和一项省教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研课题成果一等奖。在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2本,65万字,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9篇,其中3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中学物理教与学》全文转载,在全国基础教育高端研讨会等国家级学术会议做了1 3次研究成果推广的专题报告,广西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普通高中正职校长培训和省级学术会议做了300多次讲座。《教学转型之路一“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11月在全国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展出,在华东六省一市物理年会上推广。学校今年被评为省劳模集体。这对工作室成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室研究成果《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探索》《新时代校长领导力修炼》在省内外200多所学校实践,成果受到推广应用学校的高度评价,通过实践推广,提升了校长领导力、教师课程的开发力和执行力。学生的学习力,使选择性教育思想落到实处,核心素养校本化落地,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化发展,逐渐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建好网络工作室,向省内外推广,做到以点带线、以线拓面,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乃至省内外高中校长专业发展。工作室成员中,去年有2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8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在国家级刊物中发表了50多篇论文,主持了15個省市规划课题结题,工作室成员编写两本专著《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探索》《新时代校长领导力修炼》(60多万字)将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工作室研究的子成果《“四体共建”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浙江省教科规划优秀成果二等奖。
工作室成员通过60多场专题报告、30多次专题论坛,向全国推广了该研究成果。15名成员中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逐步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获得3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
回首工作室近3年走过的道路,凸显了工作室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通过名校长工作室集中学习研究辐射为一体,转变工作室成员管理理念,提升校长领导力,形成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探索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工作室成员向教育家型校长转变。
关键词:名校长工作室;学习型组织;内驱力
台州市郑志湖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工作室坚持“引领、探索、创新、辐射”建设理念,以“引领教育人生、陶冶专业人格、培养领军校长、打造高端人梯”为宗旨,使名校长工作室成为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示范型组织,经过3年的探索,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基地、成长的平台、辐射的中心。
一、建立共同愿景,构建工作室顶层设计
(一)目标驱动,追求卓越
工作室成员分别来自台州市直和各县(市)普通高中优秀校长。工作室依据成员及所在学校基础和共同愿景,组织工作室成员充分分析,形成工作室成员和成员所在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近3年的实践,造就了一支理念先进、视野开阔、能力卓越的高素质校长队伍。研究成果为市内外校长的学校管理提供经验,促进全市乃至省内外校长的专业发展。
(二)专业引领,激活校长发展内驱力
校长每一步成长需要具有较强的内驱力,内驱力源于校长领导力提升的需求。因此,一是建立以校长领导力和教育智慧提升为价值取向;二是建立专业品质提升与超越的需求。校长领导力是自身修炼出来的,最大限度地开发校长潜能。自主规划,自主反思,自主发展。将目标具体细化,让校长确定具体行动策略,这是工作室建设和发展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
(三)完善机制,让校长进入自主发展快车道
构建工作室章程,制定工作室周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规划,以及工作室领衔人、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学校周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和健全工作室管理制度。
工作室坚持集中学习培训、研讨与自主探究相结合;领衔人深入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调研,个性化指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成果推广与个体互动、有效学习活动相结合;根据工作室目标、规划和制度体系,确定活动内容、分工负责、协调实施、推广应用和评价考核等;确定工作室研修项目和每个成员研究项目。建立成员成长档案,记录每个成员成长和学校发展现状、发展足迹和目标达成,引导成员反思自己的成长和学校发展历程,为后续发展指明方向。
(四)创新培养途径,为校长成长搭建阶梯
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培养途径,以学术交流、合作互动、探究提高为宗旨,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项目研究为主线,通过读书报告、专家报告、考察学习、解剖学校、专题论坛、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等途径,坚持自主学习与名校长示范、指导相结合,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媒介为主要途径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委托知名高校培训,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管理理论和管理学前沿知识,通过与省内外名校长工作室联合围绕同一主题研讨,工作室成员之间开展解剖学校、教学论坛、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改善校长的心智模式,推广工作室研究成果。促进全体成员和所在学校自我超越,追求卓越。
(五)评价考核机制,促进校长自我超越
评价考核机制,以促进工作室成员及所在学校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分析影响校长发展的相关因素,运用多变量增广混合逐步回归非线性数学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校长发展相关系数大小,构建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评价的五项一级指标和十七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方法,形成年度评价和届满发展性评价方法。运用内差异评价法,让工作室成员站在同一评价起点上,以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增量”为评价依据,让评价激活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学校发展内驱力。评价成为改进成员和成员所在学校发展策略的有效手段,改善校长心智模式,得出科学客观判断,使评价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采用“评价、反馈、改进、激励”方法,自评、互评、领衔人评和教育行政部门评相结合,形成以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学校发展为目的的个性化评价方法。
二、凝智聚力,为校长专业发展搭建阶梯
实现校长自我超越,一是继承前人的办学经验,领衔人带领成员深入学习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二是开展课题研究,创新教育思想;三是传播经验、著书立说,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
(一)自主学习和高端研修,提升校长素质
名校长工作室是学习型组织,让读书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室给每位成员发了50多本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书籍。推荐50多本专著,每位成员根据工作室总体要求结合自身教育管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每年阅读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书籍不少于8本,阅读、反思和交流新课程改革相关学校管理理论书籍和国家级刊物的有关文章及课改信息,每次活动举办读书报告会、定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在激烈的交流碰撞中将主题挖掘至深,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提升校长的教育境界。
不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聘请了北师大张东娇教授等10多位全国著名的学校管理专家和北京等地知名高中校长定期做学术报告,并参与研讨活动全过程。领衔人每年给成员做8次以上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与专题研讨内容相一致。讲座安排充分体现系统性、层次性。每次讲座后每位成员撰写体会文章、相互交流、汇编成册。让工作室成员提炼办学思想,掌握学校管理前沿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
每学期1次外出考察研讨,围绕工作室课题与省内外知名学校联合开展专题研讨,考察剖析北师大二附中等21所学校,在剖析这些学校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领导力和学校的发展,形成改进学校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在考察地邀请北师大等高校和普通高中办学专家做了学校文化建设等20次专题讲座,并与专家们一起研讨新课改背景下育人模式变革和新时代校长领导力修炼。 作为工作室领衔人,近3年主持了2016年立项的全国教科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普通高中“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两项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和一项省教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研课题成果一等奖。在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2本,65万字,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9篇,其中3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中学物理教与学》全文转载,在全国基础教育高端研讨会等国家级学术会议做了1 3次研究成果推广的专题报告,广西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普通高中正职校长培训和省级学术会议做了300多次讲座。《教学转型之路一“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11月在全国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展出,在华东六省一市物理年会上推广。学校今年被评为省劳模集体。这对工作室成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室研究成果《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探索》《新时代校长领导力修炼》在省内外200多所学校实践,成果受到推广应用学校的高度评价,通过实践推广,提升了校长领导力、教师课程的开发力和执行力。学生的学习力,使选择性教育思想落到实处,核心素养校本化落地,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化发展,逐渐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建好网络工作室,向省内外推广,做到以点带线、以线拓面,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乃至省内外高中校长专业发展。工作室成员中,去年有2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8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在国家级刊物中发表了50多篇论文,主持了15個省市规划课题结题,工作室成员编写两本专著《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探索》《新时代校长领导力修炼》(60多万字)将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工作室研究的子成果《“四体共建”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浙江省教科规划优秀成果二等奖。
工作室成员通过60多场专题报告、30多次专题论坛,向全国推广了该研究成果。15名成员中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逐步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获得3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
回首工作室近3年走过的道路,凸显了工作室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通过名校长工作室集中学习研究辐射为一体,转变工作室成员管理理念,提升校长领导力,形成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探索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工作室成员向教育家型校长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