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潇湘水云》意境探微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v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学界多认为《潇湘水云》是作者郭沔隐居于衡山、泛舟潇湘二水交界处有感而作,此说无可靠文献依据,未免有不妥之处。《潇湘水云》的曲意来源于"潇湘"的文学意象情境,是文学创作中的"潇湘"意象浸染入音乐领域后的表现形式。《潇湘水云》明代版本包含了"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意境内涵的对立统一,清代以后,又由借景抒情转向对潇湘山水的描摹、欣赏,这与"潇湘"意象内涵在文学、图绘中的演变趋势一致。由于琴曲流传的特点,《潇湘水云》意境的演变滞后于"潇湘"意象在文学与图绘中的变化。
其他文献
<正>校长到底该不该上课,一直是一个争议不休的话题。不主张或认为不宜提倡校长上课的理由基本一致,就是校长行政事务太多、管理工作繁忙。争议的各方,因为境遇不同,难免陷于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正>谈到教育,大多数人马上想到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更多地体现在知识传承、技能培养上,就人格塑造、道德养成、身心健康、情绪情感这些方面而言,家庭教育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