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op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阐述了《水土保持》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背景,介绍了研究解决的三个教学改革问题:该课程在Moodle平台上建设和改造的可行性、基于文字教材的教学内容改革、采用微课视频教学,并对本网络课程建设研究完成的主要事项、取得的成果和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水土保持;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12-03
  一、研究背景
  《水土保持》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省开专业课,是研究水土流失的概念、形式、影響因素及其机理,土地利用与评价的方法,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中各项措施的配置原则、技术要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等的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目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类招生和在读人数较多的一个专业。这些学生多数来自于广西水利行业的在职人员,有多年的本职工作经历(业主、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研究等),有较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取得国家认证的本科学历是学生选读的主要目的之一。
  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探索建设基于Moodle学习平台的网络课程。随着校内Moodle学习平台的建立和成熟,水利类专业课教师也认识到Moodle平台非常适合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用于建设网络课程。通过建设《水土保持》网络课程,让研究团队进一步认识和熟悉Moodle的各种功能,通过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以在校内土建水利类教师队伍中进一步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它、使用它,这不仅为学校建设网络课程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道路,也为教师建设网络课程大大节约了精力和成本。而且,在后期课程投入使用和网络交互过程中,能提供较好的保障。
  二、研究解决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本课程在Moodle平台上建设和改造的可行性
  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相比其他平台有很多的优势:适合于100%在线的课程,可以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简单、精巧、高效、兼容、易用的界面,近50种语言供不同地域用户选择;可以几乎在任何支持PHP的平台上安装,安装过程简单,只需要一个数据库(并且可以共享);全面注重安全,所有的表单都被检查,数据被校验,cookie被加密;模块化结构,有聊天、作业、投票、论坛、测验、资源、专题等,且在其官方网站中不断地增加和更新各种用途的模块,而新模块的安装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便能与原来的系统共存使用;系统对用户各项操作有详细记录,教师可以方便地追踪任何学生的学习情况,各项考试、评论、投票结果易于查询及管理;Moodle平台几乎完全免费,任何组织机构都可以使用它,如有必要还可进行二次开发。Moodle平台用于本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和改造是完全可行的。
  (二)基于文字教材的教学内容改革
  1.文字教材简介。教材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土保持》,高辉巧主编,2005年版,42万字。全书共10章,第1章绪论,第2章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原理,第3章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第4章土地利用与评价,第5章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第6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第7章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第8章小流域综合治理,第9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第10章水土流失监测。
  2.教学内容设计改革。根据本专业的专业规则,本课程3学分,安排54学时。按相关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每学分要求的文字教材字数应为9万字(总字数应为27万字),或每学时5000字。目前使用的文字教材内容较多,教材版本陈旧,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教材部分内容已显老旧。在总部还未有新版文字教材之前,结合开放教育的特点,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借本课程网络课程建设改造的契机,可以基于文字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精减。根据这一思路,对教材各章的内容进行梳理,按小于25%的精减率,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取舍。具体如下。
  (1)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有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定义及范围、水土保持遵循的原则、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保持的作用和意义、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与各学科的关系、国内外水土保持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这些内容中,“与各学科的关系”主要介绍了与一些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联系,实用性不足。由于是2005年的版本,“历史与现状”已不符合实际。这两个内容拟精减,可以考虑在网络课程中通过链接相关新内容供学生选读。
  (2)第2章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原理,主要内容有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城市水土流失。在这些内容中,“风力侵蚀”主要作用在北方地区,对广西地区学生可不做介绍。
  (3)第3章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主要内容有水土保持区、我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要、水土保持规划。全部内容保留。
  (4)第4章土地利用与评价,主要内容有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与其他内容联系并不密切,可不做介绍。
  (5)第5章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内容有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种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林中的“防风固沙林”主要针对北方地区,对广西地区学生可不做介绍。
  (6)第6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梯田工程、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工程、坡面固定工程、蓄水排水工程、护岸与治滩工程。在这些内容中,淤地坝、谷坊、沟头防护工程主要针对北方地区,对广西地区学生可不做介绍。
  (7)第7章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主要内容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措施、农林复合经营。耕作措施中的“种类”中,关于“等高耕作的作业过程”“我国沟垄耕作法的种类”“少耕法”的分述,过细过于深入,与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偏差,可不予介绍。   (8)第8章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内容有小流域综合治理概述、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我国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示例。其中“我国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示例”主要介绍北方和西北地区案例,对广西地区学生意义不大。
  (9)第9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主要内容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及实施管理办法、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实例概要。其中的“审批及实施管理办法”,现状与13年前已有很大变化,考虑在网络课程中通过链接相关新内容供学生选读。
  (10)第10章水土流失监测,主要内容有水土流失监测概述、水土流失监测程序、水土流失监测模型。在这些内容中,“水土流失监测模型”理论性较强,实用性不足,拟不再介绍。
  统计以上删除的内容,占原教材内容的24%,符合拟定的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采用微课视频教学
  原有的10个三分频课件基本按每个40分钟制作,学习时间较长,在学生半工半读的状态下,实际使用点击率低,证明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改革采用微课视频教学,每个5-10分钟,讲解一两个知识点或操作技能,以适应学生远程学习的需要。
  微课视频教学仍然按10个制作,思路是每章对应一个学习重点或难点或操作技能。它们是:第1章绪论——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原则、作用和意义、理论基础;第2章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原理——水土流失與土壤侵蚀,主要讲授了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原理,包括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等;第3章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水土保持规划,主要讲授了水土保持规划概念类型、指导思想、原则、作用、基本步骤等;第4章土地利用与评价——土地资源评价,主要讲授了土地资源评价概念、类型、特点、程序、方法等;第5章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林,主要讲授了水土保持林林种、配置原则、功能、体系、坡面水土保持林、沟道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库河岸防护林等;第6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讲授了梯田工程、拦沙坝、坡面固定工程、蓄水排水工程、护岸与治滩工程等;第7章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主要讲授了耕作措施的定义、任务、种类等;第8章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主要讲授了调查与分析、土地利用规划、总体布局、配置与安排、措施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算、效益分析等;第9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主要讲授了方案编制工作范畴、资格与管理制度、技术规定、报告书主要内容与编制要点等;第10章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监测概述,主要讲授了内容、目的、原则、方法、任务、分类、指标、成果、网络、标准等。
  三、研究总结
  (一)本网络课程建设研究完成的主要事项
  完成《水土保持》课程的所有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所需的文本资源的升级改造工作。内容包括更新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辅导、实践性环节实施方案、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实施方案;完成形成性作业的更新和改造工作,建设改造网上形成性考核的题库以及建设终结性考核题库。完成《水土保持》微课程视频建设工作。录制10个《水土保持》微视频课程。
  (二)本网络课程建设研究的成果和效果
  1.建成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首个本科水利类专业课、符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课程上线运行标准的网络课程。
  2.课程适用于全国范围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该课程的学生,重点在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范围内实施,全区所有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受益,其他土建水利类专业的学生和课程教学也得到启示和借鉴。
  3.课程建设解决学习渠道单一、学习交互性较差、课程教学活动缺乏的问题。课程建设改造成网络课程,并将课程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制作成微视频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4.通过建设改造该网络课程,探索掌握基于Moodle平台的远程开放教育本科水利类专业网络课程建设、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建设方法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高辉巧.水土保持[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国家开放大学教务部.国家开放大学专业规则(本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3]毛汉领.远程高等教育实践与创新[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4]贺祖斌.2013中国远程高等教育专题研究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梁慕宇(1967-),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控制、科技思想史。
  [责任编辑 孔文静]
其他文献
对硅烷改性密封胶的固化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了催化剂、增塑剂、硅烷偶联剂对其固化性能的影响,对催化剂、增塑剂及硅烷偶联剂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人才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可以吸引人才加快聚集。本文依托《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所涵盖的6个一级指标
文章根据江苏开放大学在题库管理与培训、预约考试、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的在线考试试点工作情况,提出了推进在线考试的建议:完善在线考试制度保障体系,建立题库建设标准和考务
采用废弃农作物制备生物质炭,并开展了生物质炭在工业硅冶炼中替代木炭作还原剂使用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含碳量高、灰分低、化学活性好,制备的工业硅产品质量提高,
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积极改变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调查,从不同的侧面、多方位地深入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
推进社会教育,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江苏社会教育快速崛起并发展,但与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城乡居民学习需求相比还需提升
[摘 要]“互联网+”时代,全民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遍。文章选取200名读者,从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后是否分享等多方面开展问卷调查,了解阅读现状,从而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全民阅读共享空间建设策略:建立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移动阅读APP、线上阅读交流平台、开发名师解读APP等。呼吁读者对网络平台上的文章、书籍、视频、音频进行认真筛选、阅读;对优质的阅读内容要进行分享、传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N220)以及不同结构的小分子二元醇扩链剂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结构的醇溶性聚氨酯。示差扫描量热和热重测试显示,以一
大学生在追求个性发展上和社会的现有空间会出现言行过激、非主流发展、过旱越界、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肯定等冲突问题,这是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文章将空间概念引入个
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激发美感、陶冶性情,而且涉及到幼儿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识及身体发育诸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