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在干预区,对高危人群以村为单位以讲座或讲课的形式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和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辅以发放宣传高血压知识的挂历、张贴画;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不定期播放宣传材料。基线和干预后分别选取部分干预区、对照区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访谈式调查。
调查结果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高危人群: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血压病;体质指数≥25;每日饮白酒≥100g,且每周饮4次及以上者;血压水平SBP130~139mmHg和(或)DBP85~89mmHg。以上条件之一者。
结果
本次调查对照区64人,干预区63人。
干预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见表1、表2。对照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见表3、表4。

健康行为流行率:干预人群干预前饮食食盐偏淡行为22人,健康行为流行率34.9%;干预后饮食食盐偏淡行为46人,健康行为流行率73.0%。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
对照人群基线时饮食食盐偏淡行为38人,健康行为流行率59.4%,2年后饮食食盐偏淡行为45人,健康行为流行率70.3%。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不良行为改变率:干预人群干预前饮酒者16人,干预后饮酒者5人,不良行为改变率68.7%。
对照人群基线时饮酒者25人,2年后饮酒者22人,不良行为改变率12.4%。
干预区与对照区不良行为改变率,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
讨论
从调查结果看出,干预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经健康教育并实施干预后,卫生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干预措施有效。被调查者经2年健康教育,认识到高血压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提高了对自己血压的关注程度以及高血压意识。通过健康促进干预,饮食食盐习惯从偏咸到偏淡,降低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照区被调查者卫生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流行率两次调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饮酒不良行为改变率干预区与对照区差异有显著性。经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宣传教育,卫生知识水平提高并表现在行为改变上,逐步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向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社区健康教育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使社区综合防治慢性病的效果逐步显现出来,并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使高血压高危人群减缓或不进入高血压病人行列。
在干预区,对高危人群以村为单位以讲座或讲课的形式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和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辅以发放宣传高血压知识的挂历、张贴画;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不定期播放宣传材料。基线和干预后分别选取部分干预区、对照区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访谈式调查。
调查结果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高危人群: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血压病;体质指数≥25;每日饮白酒≥100g,且每周饮4次及以上者;血压水平SBP130~139mmHg和(或)DBP85~89mmHg。以上条件之一者。
结果
本次调查对照区64人,干预区63人。
干预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见表1、表2。对照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见表3、表4。

健康行为流行率:干预人群干预前饮食食盐偏淡行为22人,健康行为流行率34.9%;干预后饮食食盐偏淡行为46人,健康行为流行率73.0%。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
对照人群基线时饮食食盐偏淡行为38人,健康行为流行率59.4%,2年后饮食食盐偏淡行为45人,健康行为流行率70.3%。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不良行为改变率:干预人群干预前饮酒者16人,干预后饮酒者5人,不良行为改变率68.7%。
对照人群基线时饮酒者25人,2年后饮酒者22人,不良行为改变率12.4%。
干预区与对照区不良行为改变率,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
讨论
从调查结果看出,干预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经健康教育并实施干预后,卫生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干预措施有效。被调查者经2年健康教育,认识到高血压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提高了对自己血压的关注程度以及高血压意识。通过健康促进干预,饮食食盐习惯从偏咸到偏淡,降低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照区被调查者卫生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流行率两次调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饮酒不良行为改变率干预区与对照区差异有显著性。经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宣传教育,卫生知识水平提高并表现在行为改变上,逐步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向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社区健康教育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使社区综合防治慢性病的效果逐步显现出来,并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使高血压高危人群减缓或不进入高血压病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