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在复发性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在复发性胃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并接受再次手术、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再次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手术者32例(根治手术组),行姑息性残胃联合其他脏器切除手术者16例(姑息切除组)。

结果

根治手术组1例(3.1%,1/32)术后第5天因并发肝肾综合征死亡;9例(28.1%,9/32)术后出现1~3种并发症,主要为肠外瘘、胰瘘、胆瘘和吻合口出血。姑息切除组术后仅1例(6.2%,1/16)发生了肺部感染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根治手术组(P < 0.05)。根治手术组术后中位生存期为36.0月,较姑息切除组的11.5月明显延长(P < 0.01);两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72.4%、31.3%和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HR:3.106,95% CI:1.357 ~ 6.321,P = 0.008)、腹膜种植(HR:10.167,95% CI:3.230 ~ 35.234,P = 0.000)及根治情况(HR:3.256,95% CI:1.267 ~ 9.389,P = 0.009)是影响复发性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复发性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术后生存。但应进行术前多学科评估和术中准确的判断以严格掌握适应证,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和比较盆腔动态多重造影和盆腔四重造影检查对功能性排粪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便秘科前瞻性对符合功能性排粪障碍诊断标准的3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盆腔动态多重造影和盆腔四重造影检查,总结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盆腔动态多重造影和盆腔四重造影从静息相到力排相各指标变化绝对值分别为:肛直角(29.6 ± 13.6)°和(24.6 ± 5.8)°(P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现代麻醉、镇痛和营养代谢支持等技术,采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麻醉配合和术后处理,减少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术后尽早采取积极措施使患者机体和胃肠道恢复正常。一系列临床研究及Meta分析已证实,ERAS方案可加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等微创技术日趋成熟,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手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外肿瘤种植(ENT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韩国延世大学图书馆平台检索1990—2014年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SpringerLink等15家国际文献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有关结直肠癌患者ENTD与患者术后
加速康复外科(ERAS)引进中国已有10年的历史,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果。10年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针对胃肠癌领域应用ERAS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获得了较好成绩。2015年,我国成立了首个ERAS协作组,召开了首个全国ERAS会议,并发布了多个外科领域应用ERAS的中国专家共识。所有这些均表明,ERAS正逐渐受到中国外科专家的重视与积极参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RAS将在中国迎来更大的发展。
胃肠功能障碍是外科术后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其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无需治疗,重者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目前,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显示,手术方式、手术操作、内环境紊乱、麻醉或镇痛因素、血流灌注、炎性反应以及神经内分泌因素等众多因素参与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
外科危重症患者伴有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免疫炎性反应失衡和器官功能障碍等病理生理学改变,因此,营养支持治疗是其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而言,常存在胃肠道解剖和(或)功能改变的复杂特点,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尤其是肠内营养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在总体原则指导下,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治疗的时机、方式、途径、能量供给标准和营养素,并根据疾病和患者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方案,有助于提高营养支持的
目的初步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采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完成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的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1例患者均经弧形切割吻合器单次激发成功离断直肠远端并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110.0~180.0(140.5 ± 16.6)min,术中出血50.0~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胃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5年7月以来,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胃癌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的研究,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加权平均值差(WMD)以及优势比(OR
目的探讨3孔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根治性、安全性、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上海瑞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腹腔镜手术(4孔或5孔)者44例(常规组),3孔法腹腔镜手术者44例(3孔组),另有21例在3孔法腹腔镜手术中改变手术方式(改变术式组),包括加至4孔14例,加至5孔4例,中转开腹3例。比较各组手术在根治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