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约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间,村里有户穷苦人家,主人名叫李大柱。这年春天,眼看家里快断粮了,他思来想去,决定背井离乡,举家前往上海,投奔亲戚。
  离开故乡前,李大柱跑了趟县城,与他最好的朋友赵国夫道别。赵国夫是县里的一名普通教员,已好几个月没领到工资了,恰巧李大柱有南下之意,正与他不谋而合,于是两家人便一起上路了。
  一路还算顺利,三天后他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船夫正准备开船,李大柱赶紧上前一步,对船夫说:“请等一下,我们也要走。”船夫看了看李大柱和他同行的人,摆手道:“你们人太多,恐怕挤不下,还是等下一班吧。”
  李大柱问下一班船是什么时候,船夫说是明天中午。李大柱急道:“这也太晚了,你看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们要到哪儿过夜呢?请你行行好,让我们上船吧。”
  船夫有些为难道:“要上也可以,顶多三个人。你们看着办吧。”
  李大柱是一家三口,赵国夫和他媳妇是两个人,两家人商量了一會儿,决定分头行动。李大柱家先坐这趟船南下,赵国夫和他妻子则坐明天中午的船,两家人在同一个码头会合,然后再一起前往上海。
  临别,李大柱问赵国夫:“你和弟妹打算晚上在哪儿过夜?”赵国夫指了指不远处的一间破庙,表示他和妻子可以在那儿将就一夜。李大柱也就不再多说,与赵国夫紧紧握了握手,便同家人上船而去。
  而赵国夫与妻子就在那间破庙里挨了一夜,等到第二天中午,果然看见河边又有船来,便兴冲冲地上船了。次日一早,两人便在指定的码头上岸了。人来人往中,他们焦急地寻找着李大柱一家的身影,然而找了半天,始终不见踪影。
  到了中午,赵国夫一面吃着干粮,一面对妻子抱怨道:“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朋友这东西,不到患难之时,实在是看不出真假来。以前我一直把李大柱当兄弟,真是看走眼了。”
  妻子不解道:“你说他为什么要抛下我们呢?”
  赵国夫苦笑几声道:“这还不清楚吗?他们在上海有亲戚,本来就打算去投奔亲戚的,他们一定是怕我们拖累他们,所以就在这里把我们甩了。”
  妻子是个很通情达理的女人,她好言相劝丈夫再耐心等等。就这样,赵国夫夫妇又在寒风中苦苦守候了一个下午,李大柱仍然没有出现。一怒之下,赵国夫带着妻子离开了码头。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此时的赵国夫凭借着一身才华,已经成为一家报社的社长,并改名为赵国富,以取“国富民强”之意。
  这天早上,赵国富照例审核样报,有一则寻人启事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上面要找的人是“赵国夫”,再看落款处的名字,正是李大柱三个字。很明显,这启事上要找的赵国夫,就是他自己。
  赵国富放下报纸,将责编叫了进来,问他前来刊登这则寻人启事的人是何模样。责编回答说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赵国富沉思片刻,断定那小伙子应当是李大柱的儿子。
  责编接着补充道:“说来也巧,这小伙子的志愿是当一名记者,他说他在报上看到了我们发布的招聘启事,打算到时前来参加考试呢。”
  赵国富直截了当地说:“招聘记者的事就由你来负责,记住,这个小伙子不能录用,不管他表现如何!”责编一脸惊愕地看了看赵国富,适时退下了。
  晚上,赵国富向妻子说起了此事。妻子疑惑道:“时隔多年,李大柱突然登报寻你,不知是为了什么事?”
  赵国富冷笑道:“还能为什么事?肯定是为当年的毁约一直愧疚,想登报找我,好知道我们是死是活吧。”
  妻子点点头说:“你说得有道理,但不管怎么说,李大柱的儿子总是无辜的,如果他考试成绩优秀,我看不妨就录用他吧。”
  赵国富一听,顿时大动肝火:“不行,绝对不行!我不想再和李家扯上任何关系!”妻子见赵国富暴跳如雷,只好默默走开了。
  不久之后,报社的记者招聘工作落下了帷幕,李大柱的儿子当然没有出现在赵国富的视线中。
  本以为这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然而有一天,报上的一则人物专访,又重新扰乱了赵国富的思绪。原来,这则专访所采访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该市第一棉纺厂的厂长:李大柱。
  专访按照李大柱的人生经历,共分三个章节,分别是:逃荒、奋斗、改革。
  在逃荒这个章节中,记者问李大柱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李大柱回答说:“我是与赵姓朋友及其妻子一同南下的,有一天,因为客船座位有限,我们决定分开行动,我们一家先走,他们坐第二天的船跟上,然后在指定的码头会合。然而最后我却没有履行承诺,带着老婆孩子走掉了。”
  记者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李大柱说:“我们一起出发时,曾把两家所有的干粮和钱财都放在一个包裹里,而那包裹一直由我掌管着。我那赵姓朋友是个知识分子,体弱多病,他老婆又有孕在身,而我们所带的干粮和钱财又实在太少,根本不够我们两家人吃用。想来想去,我决定把剩下的干粮和钱财都留给他们,所以上船前,我把那个包裹交给了赵姓朋友,并对他说,我们家的那一份我已经拿走了。没想到他这个书呆子竟然相信了,其实我那天是空手上路的,也就是说,我在上船前,就已经打定主意毁约了。”
  记者又问:“那后来您是如何来到上海的?”
  李大柱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讨饭。”
  看到这儿,赵国富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他多想紧紧抱住这个老朋友啊。他疯狂地翻箱倒柜,想找到那张刊登“寻人启事”的报纸来……
  (发稿编辑:朱 虹)
其他文献
王喜财是个爱贪小便宜的主儿。这一天,他在街上看见有个摆摊算命的老汉,带着一只神奇的鸟:顾客算命时,它会从鸟笼中飞出,在一大排卦签中叼出一张来,主人奖励它一粒稻谷后,又乖乖地回到鸟笼中。王喜财心想,要是将这只鸟鼓捣到花鸟市场,一定能赚上一把。于是,等老汉收摊后,王喜财走上前问道:“老伯,你这只鸟肯卖吗?”可巧,老汉年纪大了,最近腰病加重行走不便,正想把鸟处理掉,回老家养身体,见有人对鸟感兴趣,就高兴
这天格外冷,李明的电动车胎又被扎了,他费力地推着车,艰难地行走着。就在他快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了路边树下有一处流动修车摊。一位五十多岁的修车师傅,正抱着双臂不停地走动着,显然在抵御严寒。看到他推车走过去,修车师傅立刻问道:“怎么,扎胎了吧?”李明点点头。修车师傅也不答话,立刻弯下身忙碌起来。轮胎扒下来,修车师傅看了看,很无奈地说:“你这车内外胎都不行了,必须都得换,否则,光补内胎撑不了多久。”李明
A:“唉呀,我失眠多梦怎么办?”B:“生个孩子吧!保证你一躺下就能睡着!”A:“我有洁癖怎么办?”B:“生个孩子吧!随时随地拉你一身,都不觉得是脏的。”A:“我总爱乱花钱。”B:“生个孩子吧!从此以后买白菜都恨不得打个五折,省下钱给娃买尿不湿!”A:“我做事不专心。”B:“生个孩子吧!保证你上个洗手间都竖着耳朵!”A:“我脾气不好。”B:“生个孩子吧!大半夜把你吵醒,都不带发火的。”
这是一家奶茶店给出的“脱单”攻略:請来本店买一杯奶茶。送给喜欢的男生,告诉他:如果好喝我们就在一起。本店奶茶很好喝,所以你们一定会在一起。如果他接受了,请再次光临本店,这一次买两杯,庆祝你们的纪念日。以后每到纪念日都来本店重温美好时刻。如果被拒绝,也请再次光临本店,我们免费提供热奶茶,你带回去泼他脸上。
◆累了想想光頭强,饿了想想灰太狼,青春的路上,没有理由不坚强。◆一万只青蛙帮你助威,也不如一只蛤蟆陪你作战!◆每当听到有些女人说“好多男人追我,好烦哦”,我都会想起大卖场里,一群人疯狂抢购打折货的情景。◆我妈经常跟我说:找对象的时候不能只看别人的外表,也要看自己的外表。
◆汽车起步时,一哥们由于紧张,把起步说成了:仪表一切正常,请求起床。考官一听就乐了:还没睡醒吧?准许起床。◆我同学路考的时候很紧张,心里一直默念:系安全带,系安全带。想着想着,就把安全带插到副驾驶的那个孔里面了。考官问她:你不觉得勒得慌吗?◆我学车的时候,用的是很旧的皮卡。我们那组有一个人力气大,有一次坡道停车的时候,教练说:你使劲拉手刹,你使劲拉,你倒是使劲呀!结果那人一使勁,把手刹拉出来
都说糟糠之妻不可弃,可有人就为了凑齐一对鸳鸯杯,不惜和妻子离婚。然而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祸起瓷杯张强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三十几岁了也没个正经工作,成天在家混日子,好在靠拆迁弄了两套房子,租出去一套还有点租金。他有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名叫李昊,在旧货市场弄了个古董摊子,也没听说挣到多少钱。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张强蛮横粗鲁,李昊聪明机灵。说起来,张强唯一比李昊强的地方,就在于他有个老婆,名叫
高宇和妻子小丽买了套新房,小两口别提有多开心了。高宇约了做防护栏的师傅,来到新家的阳台上,量尺寸做防护栏。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高宇过去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中年男人说他叫曹磊,就住高宇家楼上,他想问问高宇家是不是在做防护栏,高宇点头说是。曹磊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提个小小的要求,你家的防护栏,能不能别做成往外探的?”一旁的小丽忍不住问道:“为啥?”曹磊说:“你家的防护栏要是往外探
张松山新接了一个案子。案犯名叫李耀民,因贪污受贿被群众举报,现正关押在看守所接受审查。这个李耀民的情况并不算严重,重要的是他背后的人。张松山心知,一定要尽快找到他的死穴,保证一触就让他立即交代。张松山花了一些时间了解案件情况,紧接着就去了看守所。看到李耀民的第一眼,张松山便给他打了个及格分数:人长得白白胖胖,眼睛无神还有些浮肿,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张松山程序化地讲了一遍政策,审讯就直接进入主题。张
何苗从三流大学毕业后也没个好去处,整天赖在家里。老何看着自己女儿年纪轻轻无所事事,心里非常着急,劝她去自家开的餐饮店里学点本事,这孩子却嫌干餐饮行业太低端,死活不肯去。这天,老何回到家里,看到何苗正拿着手机点外卖。他压着心里的不痛快,凑过去问道:“闺女,叫什么好吃的了?”何苗眉飞色舞地回答:“新北街刚开了家馄饨店,每个馄饨里都包着一个虾仁,味道特棒!”老何凑过去一看,咋舌道:“嘿,这么一小碗就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