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赞美的话说到对方心里去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00233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赞美别人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而且办事效率特别高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人,进行切实有效的赞美,让赞美成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说服计划,还可以为我们带来良好的人缘和真诚的友谊,但这所有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要把赞美的话说到对方心里去!
  萧伯纳年轻时曾是个典型的“胆小鬼”。后来有个朋友告诉他,增加勇气的最佳办法是公开演讲,于是在一个朋友的宴会上,萧伯纳惊恐万分地站在人群里,用轻微的声音讲了一个小故事。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给他掌声,只有一个老人走过来对他说:“你演讲的内容真好,不过如果能够再大声一些,相信会更加完美!”萧伯纳开心地笑了。就这句简单的赞美,使这位胆小鬼鼓起了勇气,他坚信自己声音再响一点就会很完美,于是开始不断提高嗓音,不断完善自己。此后,每逢周末,萧伯纳就会寻机会当众发表演讲,每次演讲过后,他都要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就这样,经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萧伯纳告别了自己的“胆小鬼”时代,用自己的演讲换来了无数鲜花和掌声。
  一个陌生老人用一句真诚的赞美,打消了萧伯纳心里的消极因素,并使他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可见赞美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从另一方面而言,我们也发现了其中暗含的赞美技巧:老人针对萧伯纳演讲的内容加以认可和赞美,并同时指出缺点。这种“优缺并进”的赞美方式不但能显示自己的真诚,而且还能起到使对方心情愉悦、找到自信的作用。有句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时候,都要巧妙地选择一下赞美的方式,例如这个老人,在赞美萧伯纳的同时还提了一点意见,这就比纯粹的盛赞更显得真诚和中肯,同时还能显示出自己正在认真欣赏对方的态度,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抗拒一个欣赏自己的人所说的话。
  小王是一个家具推销员,有一天他得知一家文化公司刚建好了新大楼,就决定上门去推销。为了找到突破口,他特意来到新大楼找装修工人们聊天,结果得知这幢大楼的装修设计者居然是公司的潘总本人。小王随后找到了潘总,他故意装成毫不知情地说:“我来的时候顺便去参观了一下贵公司的新大楼,里面的装修设计太棒了,非常有品位,潘总确实有能耐,居然能够请到那么优秀的装修设计师,员工们在这样的大楼里上班一定特别有自豪感!”“是吗?”潘总顿时来了兴致,他得意地对小王说,“那幢大楼的所有装修设计全部是我一手完成的!”随后,潘总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告诉小王自己在大学里读的并不是设计专业,这只是后来出于爱好一点点自学起来的,他还打开电脑让小王欣赏他的设计效果图,兴奋得就像是个孩子。就这样,一个多小时后,小王不仅轻而易举地拿到了潘总签字的订单,而且还和潘总成了好朋友。
  小王的成功,秘诀全在于向对方表达了恰到好处的赞美之情。他从新大楼的装修入手,以“不知情”的样子进行赞美,更显客观和真心,使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并由此拉近距离。当潘总把小王看做知己的时候,小王也就自然而然地拿到了办公家具的订单。注意外界对自我的评价是人的天性,赞美就是人们最希望听到的外界评价,它可以创造和谐的气氛和偷悦的心情,给人带去心情愉悦的感觉,从而使人顺利地展开说服行动。任何说服,在赞美的包装之下都会变得更加有光彩。巧妙的赞美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说服计划,有时候还会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想做说服的高手,首先要学会做赞美的高手。
  纽约有一家建筑公司承包了一个大工程,他们必须要在特定的日期前完工,可就在接近竣工的时候,负责铜器供应的供货商却突然说自己无法交货了。多次交涉无果之后,为了避免产生重大损失,公司就派约翰去费城与供货商会面。约翰下飞机后,在查阅电话簿时无意中发现这个供货商的姓氏居然来自于挪威皇族,迁到费城已经有100多年了。见到那个供货商以后,约翰就和他谈起了挪威皇族,并称赞挪威皇族是刚强善良的家族,供货商非常高兴,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家族的历史,他还兴致勃勃地拿出許多祖传的宝贝给约翰看。就这样,约翰从感情上就走进了他的心里,当他说起公司的困境后,供货商非常爽快地答应如期供货,他说:“虽然我要遭受很多损失,但对你这样的朋友,我认了!”就这样,建筑公司终于得以在规定的日期内圆满地完成了工程。
  这个例子又让我们领教了说服高手的赞美之道。约翰没有因循守旧地赞美对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而是利用从电话簿中发现的一个小信息找到赞美的突破口,而这个不易发现的信息正是对方心中最大的骄傲,也是平时没有人会注意到的事情,约翰对此加以赞美,其心思之巧让人叹为观止!有些人认为赞美就是“拍马屁”,这是完全错误的,“拍马屁”往往是愚昧无知的体现,会令人反感;而得体适度、充满敬意和真诚的赞美,则能够直接渗透到对方的心灵中去。
  赞美是圣洁的,它是给对方的一种肯定,也代表着自己最真挚的一种感情。英国著名社会关系研究专家卡斯利博士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愿意真诚地赞美别人而决定的,如果你不愿意赞美别人,那么就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赞美是一种做人的艺术,更是一种交际的智慧。
  (图/刘宏 编辑/杨逸)
其他文献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小人,这世界将会是怎样?人人都靠单纯的努力就能出头,所有的竞争都是纯粹的学术和业务的比拼,没有嫉妒,没有冷枪暗箭,从每一张脸上都能看到每一颗心,阳光无处不在。想到这里,我们自己都会觉得心虚,这样的世界,永远不可能出现。  即使在西天的净土,当唐僧师徒取经到此,依然会遭逢阿傩和伽叶两个小人的勒索与为难,更遑论我们的是非人间了。那么再想一下,小人是怎么出现的?其实最大的诱因就是利益
她坐在我面前,恬静,微笑,眸子里闪着纯净的光。  我泡好了茶,送到她面前,她像受惊的小兔,直说谢谢。低头浅酌,她看看茶,看看我。  我们开始从一块点心说起。  她说,她喜欢吃甜的,尤其软软的蛋糕,有好大一种安全感。  我点点头,继续听她说。  三十六岁以前,我的生活里没有蛋糕,虽然那么喜欢,但是舍不得。我要省下每一分钱养家。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那段日子其实更令我怀念。那个冬天的一天,天有点晚了,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在昆明湖鱼藻轩投水自杀。遗体打捞上来后,运回清华园,师生们非常悲痛,列队静静地默哀。这时,同为四大导师的陈寅恪面色凝重,步履沉重地来到灵前,缓缓撩起长衫下摆,双膝跪地,将头颅重重地磕在地上,行三跪九叩大礼。所有人都被这个瞬间感染了,进而清华大学校长、教授、朋友、学生等,突然清醒过来,一齐列队跪在他的身后磕头,每个人一下子失去了控制,放声大哭起来。这件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铭
当威廉·戈尔丁还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的时候,他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  有一次,戈尔丁独自站在一面巨大的回音壁前面,大声地喊道:“嗨!嗨!”  巨大的回音壁立刻便反射出了他的回音:“嗨!嗨!”  戈尔丁又大声喊道:“你是什么人?”  回音壁的回声也响亮地回应道:“你是什么人?”  戈尔丁又尖声地大叫道:“你是大笨蛋!”  这时,立刻又从回音壁里传来了“你是大笨蛋”的响亮回音。  小小的戈尔丁非常气恼
杂文家陈四益曾任《瞭望》周刊的编辑,他负责的杂文栏叫“枥下谈”,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是专为一些名家所设。当陈四益第一次收到出版家、杂文家曾彦修先生寄来的手写稿件时,内心十分欣喜。因为能得到这位名家垂青,主动赐稿给“枥下谈”,无疑能对栏目起到推动作用。  不过曾先生在稿件上却写下了如下声明:“对稿件如有一字之改动,请与作者联系。”对于陈四益而言,这样的声明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感觉颇为好奇。但
公元前282年,魏冉出任秦国丞相,他一上任,秦王就派他出使齐国以探虚实。  魏冉是个心善之人,他很不喜欢各国间起兵干戈,那样受害的都是老百姓,所以他内心底非常希望齐国强盛,只有真正强盛了才能让老百姓有好日子过,可是等魏冉来到齐国后,却发现齐国的国力非常虚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齐闵王却始终停留在“盛世幻想”里,每日贪图享乐,丝毫不顾老百姓死活。见魏冉来到,齐闵王更是好酒好菜地招待,让他住最好的房子
前些天,我们在空调领域获得了两个国际奖项,我很自豪,相当于影视界的奥斯卡奖。  秦朔那天在北京跟我讲,他说董总:“我问你一件事,你们格力空调哪里卖得最好?”我心想我自己卖哪里我还不知道,我就跟他讲:“中东。”他说对了。他刚刚从中东回来,中东迪拜那里有一个 370 个门面的商场,几乎清一色是格力。秦朔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因为他也很自豪,这是中国的品牌。那边人说:“因为我们这里有 7 个月的天气
90后的詹恒从老家来到杭州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肯出苦力,所以好长时间也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很快,他身上的钱就花得差不多了,如果不想个办法,连吃饭都成问题。不过,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高招”。  这天,詹恒找到了一家规模不小的中餐馆,记下了订餐电话,然后打电话预定了一份价值54元的外卖,有手撕鸡、鱼块、炒螺丝等,点好外卖后,他把送餐地址改为距离自己住处不远的杭州科技园的一家公司。  外卖小哥到
2012年2月,微博上的一条消息引起了网友的特别关注,腾讯公司的一名保安成了腾讯研究院的一名IT工程师。而这条微博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转发了两万多条,就在人们猜疑时,这条微博被腾讯CEO马化腾予以证实并转发,而这名保安段小磊也被誉为“励志哥”。  今年只有24岁的段小磊,2011年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拥有计算机和工商管理的双学位。毕业后,段小磊带着成为一名IT工程师的梦想来到了北京。可是让他没想到
2016年1月23日,印度喀拉拉邦的一名上班族男青年库玛结束一上午的紧张工作后,来到单位附近的萨布丽娜酒店用餐,当餐点上桌他正准备享用饭菜时,却发现窗户外有四只眼睛正盯着他的食物看。库玛当下便挥手示意,邀请外头一对小兄妹入内。经了解后,库玛才得知,兄妹俩是靠回收垃圾维生,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由于当时肚子实在饿了,而兄妹俩一摸口袋都没有了钱,才在酒店外面东张西望。  库玛不舍小兄妹的处境,于是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