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切入课文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hel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学生们每天都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着五彩缤纷的社会,思想非常活跃新潮,如果语文老师上课总是老一套——先是作者简介,然后分析课文,最后归纳中心思想,那么势必会让学生生厌。所以我们应敢于打破常规,寻找一种事半功倍的教法,使课文教学生动有趣。注重开讲艺术,巧妙切入课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入课文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此略举几种。
  
  一、歌曲切入法
  
  要想巧妙切入课文,首先要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巧妙切入课文,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或方法,例如《荷花淀》一文,教学目标主要是体会文中表现的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品味人物的语言,于是我在教学此课时,并不先介绍作者,而是一开始就播放家喻户晓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让学生们边听歌边快速阅读全文,学生感到很新鲜好奇,兴趣也就来了。等听完歌看完一遍文章后,我问:“是否人人都能够常回家看看呢?”学生马上答:“不是!”然后我再导入新课:“比如《荷花淀》中的哪些人不能常回家看看?”“水生他们!”学生答。我又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常回家看看?”“打日本鬼子呗。”“那么能怪他们吗?”“不能!”“好!你们还是挺深明大义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妻子是否也像你们这么深明大义,先看水生嫂。”然后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分析理解水生夫妻的对话,理解了水生嫂的形象,再分析其他妇女形象,由点到面,把重点内容研讨了,在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时,我才水到渠成地道出作家孙犁的风格、流派。这种用歌曲来切入的方法适用于很多课文,如《词七首》中的《一剪梅》、《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篇,就可以先放以这几首词谱成的歌曲,学生定会兴趣大发。教这一单元时,我特意去录制了一盒诗词歌曲放给学生听,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角色朗读切入法
  
  分角色朗读很容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项链》一课,教学目标是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在教学此课时,我从最后部分入手,先找两个女同学分角色朗读这部分,然后在学生感慨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时,我说:“玛蒂尔德的结局是可悲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的悲剧呢?”在学生思考时,我再进一步提示:“人物的行为往往是受其思想支配的,那么玛蒂尔德的思想性格是怎样的呢?”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去研讨描写玛蒂尔德心理的段落。这种从最精彩的部分入手、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切入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动口动脑,又可以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对重点部分有个鲜明深刻的印象。在教学《陈奂生上城》和《守财奴》等课时,我也采用了此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键地方巧妙设问切入法
  
  此法可以引导学生迅速把握文脉文意,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教学《灯下漫笔》一课时,备课之始,我觉得无从入手,后来决定从关键地方入手,先问学生:“大家都学过中国历史了,那么中国的历史大概有多长?”学生马上引用课文的句子回答:“上下五千年!”我又问:“中国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学生答:“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我又问:“鲁迅先生没能赶上社会主义社会,在此文里,他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分为几个时代?”学生很快就找到课文第十段相关的句子来回答:“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我紧接着说:“鲁迅先生把漫长的封建时代说成是这两个时代的循环反复,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试找找看!”我提示学生:从第十二段开头句“现在入了哪一个时代,我也不了然”可知,依据不会在后面,而应在得出结论前的那些段落,试找找看,哪些段落是说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哪些段落是说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这样就可以倒推回去,不仅很容易地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更重要的是在理清课文结构时,实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所以说,巧妙切入课文,就不要老是按部就班条分缕析,而应打破常规,因文制宜。
  
  四、文题切入法
  
  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我从题目切入,别开生面地让学生反复读题目,琢磨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信息,学生答道:“这题目说明文章写的是故都的秋而不是别的地方的秋。”我于是接住话头说:“这样说来,这篇文章就应写出故都的秋与别的地方的秋的不同之处,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句子。”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边听录音朗读边品味故都的秋声秋色。
  总之,要使课文教学活泼生动,就要为每一篇课文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和切入方法,这个切入点不一定是课文的教学目的,但一定能指向教学目的。懂得巧妙切入课文了,教学就成了一门艺术,教者轻松自如驾轻就熟,学者意兴盎然乐此不疲。而要巧妙地切入课文,除了需要对课文仔细钻研明其要旨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批判地借鉴一切教研成果,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
其他文献
在儿童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丰富的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想象,学生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有了想象,学生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前所未见的种种新形象;有了想象,学生就能透过语言文字走进作者创造的瑰丽多彩的文苑,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现就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谈一谈笔者的一管
摘 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和行为表现较为明显,令家长头疼。本文细致分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逆反心理的危害以及家长针对孩子逆反心理和行为所应采取的办法,旨在帮助家长正确地对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  关键词:逆反心理 青春期 原因 危害 措施    青春期的孩子,约12-16岁,一般是进入初中的孩子。这个阶段,许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的反叛特征特别明显: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