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短时培养快速诊断改良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4319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人巨细胞病毒(HCMV)短时培养快速诊断改良技术;检验临床样本,与病毒分离比较。

方法

①用含细胞飞片培养板离心吸附AD169株,设时间梯度培养后用SABC法检测培养物中HCMV即刻早期抗原(IEA);②用改良法检测156例患儿尿样本(7例留取脑脊液),其中54例与病毒分离对照;147例检测血清特异性IgM;③9例更昔洛韦(GCV)治疗后随访尿排毒和特异性IgM变化。

结果

①标准毒株培养16~24 h,能100%检出培养物中HCMV IEA。②快速法检测尿样本178份,阳性率46.6%。与病毒分离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91.7%。③147例检测血清HCMV IgM,50例阳性(34.0%),其中49例和另25例特异性IgM阴性者尿快速培养阳性。后25例中,年龄<1岁22例;2例免疫抑制者快速培养阳性。④2例先天感染儿脑脊液快速培养阳性伴蛋白增高。⑤9例GCV治疗后随访2~4次,2例无效,1例尿排毒减少;6例尿排毒停止。

结论

改良快速培养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更为简便,是快速诊断活动性HCMV感染和评估抗HCMV疗效的可靠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确定适合于检测中国人群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的5个四核苷酸重复序列(或称位点),探讨嵌合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PCR扩增140份脐带血和17对移植供受者基因组DNA,电泳,银染,据所得片段大小考察5个位点在人群中的多态性及移植后嵌合状态,结合临床分析。结果 位点多态性:各位点发现7个以上等位基因(7~12),16种以上基因型(16~28),杂合度仅CSF1PO低于70%。移植患者
目的探讨肝癌(HCC)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是否加快肝纤维化的发展趋势.方法选择20例原发性肝癌(HCC)首诊病人,共行3次TACE术,手术间隔时间为1个月,定期测量肝纤维化4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并选取20例健康人测量以上指标作为对照.结果经统计检验发现HCC病人肝纤维化4项指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5)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对动物腹部手术切口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1部分: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切口内外用药组、切口外部用药组和空白基质对照组),每组30只,每日切口处涂药1次.术后第4、5、6、8、10日每组分别处死6只动物,取切口处皮肤进行拉力试验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第2部分:实验用小型猪6头,设4个用药组(切口内外用rhEGF凝胶组、外用rh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