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系型信贷的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选择一致的理论诠释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hahawoti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不同融资方式和融资技术的信息生产成本及成本分担有着很大的差异,投融资双方通过比较其分担的信息生产成本和从这种分担中获得的收益来做出选择。本文首先比较了公开市场与非公开市场、交易型信贷与关系型信贷的信息生产成本及分担,指出信息生产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通过金融中介的关系型信贷进行融资。然后运用控制论理论,从变异度与反馈控制机制,以及系统的同构对应关系出发,论证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采用关系型信贷时,能更有效地解决软信息在系统内部传递时所导致的激励和监督问题。由此得出结论,通过关系型信贷,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能够与中小企业在选择上达成一致。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地高校大规模贷款扩建和兴建大学城,造成高校贷款规模急剧膨胀,部分地区出现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南京高校扩建和贷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南京高校贷款的特点和信贷资金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在回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性是研究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角色的关键问题。在通过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方式选择的偏差虽然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最终可能出现金融抑制现象。最后,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因素,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对策,主要是应该通过政府推动、中央银行主导等方式,促进金融生态建设,保证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是由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由于多种原因,一些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风险,抗风险能力脆弱,面临着“退出市场”与“化险发展”的生死抉择。凝聚合力,推动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化险发展,是监管当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监管任务,坚持地方政府为主导,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支持,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化险发展的现实选择。
企业承贷能力是指企业自身拥有的经济资源对贷款本息的偿还能力,本文从理论角度建立行业经济发展指标与有效贷款承受能力的模型,对近些年来A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与占有信贷资金量等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供参考。
本文从信用社区的定义及其价值理论出发,通过对浙江省首个信用社区试点工作的个案研究,提出“信用社区”的模型选择和基本原则以及机制构建设想,以进一步推动信用社区创建工作来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在支持“三农”发展,支持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称为农信社的黄金品牌。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却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出现了部分地区农信社资金大量富余,小额农贷萎缩的现象。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目前,人民银行对支付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随着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的支付体系建设完成,分析利用支付系统信息,发挥支付系统对金融风险的预警功能,成为支付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在深入分析支付系统各种信息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支付系统风险预警机制的设想。
在对聊城市资本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对实现聊城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股票资本市场、企业债券资本市场、企业股票市场和健全柜台交易市场、初级区域性证券交易机构的发展思路,对缓解当前企业资金紧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择欠发达地区——江西省赣州市为实证,研究金融生态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用博弈论工具,分析了金融生态建设中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负和博弈是源于两者之间效用函数差异,试图通过重新设定政府、银行效用函数变量,探索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推进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现博弈从负和到正和,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下的纳什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及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构建目标资本结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企业融资选择的Logit模型,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选择是否受目标资本结构以及实际资本结构与目标资本结构偏离方向影响的分析,实证检验了企业是否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以及资本结构的调整是否对称这两个理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选择受目标资本结构的影响显著,其资本结构选择中存在着目标资本结构;(2)上市公司对实际资本结构与目标资本结构偏离的调整存在着非对称调整现象。管理层对于实际负债比率高于目标负债比率偏离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