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中的历史和现实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yiyu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8年的《海角七号》带动了处于低迷期台湾电影的发展,借助这股强劲之风,2010年的《艋舺》不负众望。从乡村电影到青春黑帮电影,两部作品反映了台湾的历史,《海角七号》和《艋舺》还反映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实以及殖民记忆消弱的现实。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海角七号》 《艋舺》 历史 本土文化 殖民记忆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3.016
  
  台湾电影《海角七号》自放映以来,在台湾本地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票房收入超过4.6亿元新台币,并受到海内外的关注。该片不仅获得了台湾地区大街小巷、男女老少的诸多好评,而且还代表台湾参加2009年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角逐,走向国际。《海角七号》是由被誉为“超过时代”的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的一部乡村爱情影片,该影片的成功预示着“超过时代”的来临,甚至有的电影评论人把它视为台湾电影走出低谷的希望。然而,当这股海角风潮还未消尽时,另一部台湾电影的票房黑马在2010年伊始就吸引了众多的眼球,那就是打破台湾电影周票房记录的《艋舺》。
  这部《艋舺》的一炮走红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它的前辈《海角七号》,这两部卖座又叫好的商业片同样以唯美的笔调诉说了历史与现实相互融合的台湾经验,既引起了岛内台湾人身份认同的文化共鸣,又为外面世界理解台湾这样一个拥有复杂身世背景的“文化流浪儿”打开了一扇窗口。近代以来台湾的特殊历史遭遇,造成了多元复杂的台湾文化,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台湾电影的书写方式。台湾电影中“旧本书写”的演变,从早期的“抗日”主流影像,到1980年代后对于“殖民记忆”的多元叙述,直至近年来的带有“后殖民”色彩的暖昧想象,这种影像变迁折射出台湾社会的某些文化症候。2008年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在台湾岛内创造票房奇迹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热议,焦点之一就是关于影片中的“日本元素”。《海角七号》中,后殖民主义的思想时刻提醒着那段历史,可以说是一种感伤式的怀旧。
  法国学者马克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长江七号》通过底层叙事的策略,深深打动了观众,与此同时又稍显悲观迷离。  [关键词]《长江七号》底层叙事 悲凉 迷离    作为2008年的贺岁片,电影《长江七号》为周星驰带来了不光是几乎压倒性的赞誉,还有可观的票房收入。看完影片很多观众都留下了久违的热泪,哭过之后还有浅浅的笑意挂在脸庞《长江七号》是星爷人物转型、角色退后的标志性影片,它留给观众的不单是一份深深的震撼,还有一份淡淡的
[摘要]《斗牛》作为建国60周年的献礼片,一公映就引起不同的批评和争论;以《鬼子来了》与之进行比较,旨在讨论黑色幽默在中国电影中的运用。  [关键词]《斗牛》 黑色幽默 民族性 喜剧    影片《斗牛》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共产国际给中国的抗日根据地送来了一头荷兰奶牛。为受伤的战士提供营养。但因为鬼子要进村了,所以根据地的同志不得不转移,就把奶牛托付给了一位名叫牛二的老乡照看,牛二起初不愿意接收这头牛
[摘要] 伏尔泰版和陈凯歌版《赵氏孤儿》的差异主要存在于“救孤”这个情节。陈凯歌版本《赵氏孤儿》的救孤是承启复仇故事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漏掉的孤儿,屠岸贾就可以一手遮天除尽后患,因此“救孤”是整件事情的关键。伏尔泰版《中国孤儿》的关键情节也是“救孤”,不仅牵扯出伊达美和成吉思汗以前的关系,也使伊达美成为整个复仇事件的焦点和主角。  [关键词] 《赵氏孤儿》 男人文化 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文化 法
[摘要] 电影《画皮II》在2012年暑期创造了华语片在内地上映的最高票房纪录,取得如此票房成功是与影片营销策划团队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一部单纯的商业大片,《画皮II》取得惊人票房和成功的背后更多是注重科学合理的票房营销的结果。或许,《画皮II》的成功对国产电影来说更大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学到票房营销的精髓。  [关键词] 票房营销 《画皮II》  2012年6月28日,投资1.2亿人民币,由陈国富
[摘要]CCTV青年歌手大赛综合素质考核环节自设置以来,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成的、反对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文化涵养在歌手大赛中究竟应该占据何种角色、地位,这需要从文化与音乐表演的关系中来探寻答案;大赛中歌手的综合素质究竟该如何考核才会趋向科学合理,也需要从考核的内容与模式上来探索、创新。  [关键词]CCTV 歌手大赛 艺术述评 综合素质    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于3
【摘要】都梁的长篇小说《血色浪漫》较为真实地写出了从1968年起中国近30年来的特殊历史,并别具一格地塑造出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时代佼佼者——钟跃民。在这部小说情节的发展以及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陕北民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这部小说文化氛围和情感氛围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直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参与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血色浪漫》 陕北民歌 情节发展 人物塑造    
[摘要] 在中国电影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近年来大片的宣传都不约而同的突出一个“色”字,自觉不自觉地凸显“强暴”、“色诱”、“裸露”等字眼。电影作为第七艺术,要为其上映做好宣传,光从“色”字着眼很难长久支撑,没有文化底蕴和充分的宣传营销策略是不行的。近年来的电影宣传中,《五星夜话》对《山楂树之恋》的宣传打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将文化因素很好的揉进了节目,使电影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也是一次有益尝
[摘要]通观两部影片,前一部以母题音乐重点突出了“疯妈”这一人物,细腻地刻画了文革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被扭曲了的关系和情感,硬朗的音乐除了烘托诡异、变形的环境和气氛外,也突出了“疯妈”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后一部则以母题音乐主要刻画了“张麻子”这一人物,丰富了他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除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之外,英雄的也有孤单落寞、需要独自承受的许多情绪,可算是“外刚内柔”吧。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
[摘要] 电影艺术是造型和叙事的结合,但使电影从一种新技术变成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的众多要素中,叙事无疑是最具渗透力和表现力的。台湾导演戴立忍的影片《不能没有你》,在台北电影节上拿下多项大奖之后又斩获台湾金像奖众多奖项。获奖的原因固然有很多,而成功的叙事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关键词] 电影 叙事模式 叙事风格 叙事者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
摘要:从《光荣的愤怒》到《李米的猜想》,曹保平对农村政治题材和城市爱情主题进行了尝试。他用近乎荒诞的黑色幽默将农村政治革命戏谑了一把又将爱情的寻找与等待作为普通人的唯一生活重心。从政治意识形态到芸芸众生的爱情对象,曹保平完成了“隐藏自我”的他者叙事风格,值得电影人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自我 他者 动态叙事 稳态叙事 深度    《光荣的愤怒》和《李米的猜想》,是从“一个怂人的愤怒”到“你能为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