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批评话语分析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它倡导对语篇进行批评分析,从而揭示了语篇中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而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通过对近40年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概述,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话语;意识形态;权力
  【作者简介】彭程程(1994.08.08-),女,汉族,辽宁长海人,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篇分析。
  一、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以下简称CDA)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新分支,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英国出现。它旨在通过分析表面的语言形式和社会语境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为了对CDA有更好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国内外CDA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二、理论研究
  1.国外研究。在过去的四十年中,Fowler,Fairclough,van Dijk和Wodak等西方语言学家为CDA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Fowler和Kress在《语言与控制》(1979)一书,首先提出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并指出,批评语言学可以成为进行“意识形态研究的有力工具,它可以调节权力与控制的关系”。
  Fairclough是CDA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在《语言与权力》(1989)中提出了的三维框架理论,用于解释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1992年,Fairclough认为文本是“话语实践”的产物,发展了话语分析的三个维度,即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
  Van Dijk(1995)提出了话语、认知与社会的话语分析三角模式,并试图从认知中解读话语的社会性。这有助于揭示影响人们话语和思想的隐藏机制,和话语所反映的支配和控制关系。
  Wodak(1990)通过对1986年奥地利总统的就职演讲进行研究,从语言和历史背景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对犹太人的偏见。她表示话语分析应该考虑话语事件产生的所有相关历史背景和信息。
  2.国内研究。中国的CDA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才开始研究这一领域。陈忠竺(1995)在《批评语言学述评》首次提出了CDA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批判语言学的哲学和语言基础、对话语、语境和意识形态的看法和发展阶段。
  辛斌(1996)更详细地介绍了批评语言学的背景、理论来源和分析方法。随后,他(2007)发现CDA特别关注社会学的话语分析,而缺乏对认知方面的关注。话语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思想,还通过我们的思想反映我们的社会,因此话语分析需要社会和认知视角(辛斌,2012)。辛斌与高晓丽(2013)讨论了CDA的核心问题,以期指导中国CDA的发展。
  田海龙对CDA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田海龙(2013)发现国内对CDA的研究忽略了定性特征,因此提出了一种倾向定性研究和强调关注社会问题的CDA模式。他(2016)表示需进一步确认CDA的本质,即话语在社会各领域的作用。田海龙和赵芃(2017)从唯物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凸显了回归马克思主义对发展CDA的必要性。
  三、研究新趋势
  由于语言学家对CDA的持续关注,其研究涵盖了各個领域。
  1.国外研究。将费尔克拉夫的三维理论与政治话语分析相结合,Dian Handayani等学者(2018)分析了特朗普于在Youtube上对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首都的声明,揭示了特朗普的政治话语的目的,并呼吁CDA应在政治科学中得到更广泛的使用。Wodak和Richardson(2013),从话语——历史的方法,发现欧洲的极右政党经常使用带有法西斯主义的主题和词汇来表达他们的仇外言论。这揭示了极右翼政党意识形态中的排他性。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C.Hart(2010)解构了移民话语的认知意义和心理过程,反映了语言使用与社会不公正之间的关系。
  2.国内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在CDA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张华和董希春(2016)分析了“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报道,发现“中国日报”大多使用中性词来报道事件,更为客观。华盛顿邮报使用了大量的情感词汇来反映作者的倾向。因此,呼吁读者阅读英文新闻报道时保持批判性。高文娟(2013)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研究了中国和美国关于“朝鲜叛逃者”问题的相关报道,发现即使是同一事件,由于两国的立场不同,所反映的理解和态度也完全不同。李娜和张琦(2015)利用PressDisplay(语料库)对2015年国际妇女节前后有关中国女性的报道进行了CDA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在呈现中国女性形象时具有一定的心理预设。它反映出西方媒体虽声称客观,全面,权威,但他们的报道往往不是这样。
  四、总结
  近40年的发展中,国内外在CDA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批评性话语分析也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方面,缺乏创新。
  参考文献:
  [1]Fowler,Hodge,Kress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通用语言学科,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来的语言学科。英语既是语言工具,又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化。阅读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在开展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推动他们积极开展英语阅读,提升他们英语阅读效果,培育他们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许艳,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基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学习方法和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教育重要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在帮助学生加强对英语词汇的理解记忆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为英语词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支持。本文就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路径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学生的词汇掌握以及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作者简介】张怡(1986.01-),女,汉族,江苏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育,成为检验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探讨“自主—合作—展示—检测”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突显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最终实现对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带动初中英语
【摘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展现,不管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对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前提。在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辅助学生积累总结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满足学生对语言学习以及认识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发挥  【作者简介】肖丽珍,江西省定南中学。  在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并不
【摘要】人工智能是一门融合了多领域内容的综合学科,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平板、手機、学习机等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途径和渠道,机器学习、智慧课堂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也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来积极应对。本文就人工智能时代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有效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提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家庭教育的差异等因素,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为了改观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令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笔者对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教学案例探索了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缩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差距
【摘要】在人类的发展和生存的历史进程中饮食占据着第一需要的地位,同时饮食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民族和国家饮食习俗和饮食观念具有很大的不同,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饮食文化。为此,笔者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深入探究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  【作者简介】陈曦,西华师范大学。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问题是社会头等大事,直接关于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中职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中中职英语教材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具体来看,中职英语教材未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对于教师来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研究中职英语教材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推动中职英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职英语;
【摘要】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多元文化意识及理解能力;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单词、句型,强化记忆。英语教师在进行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时,要为他们创设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的情境,同时针对不同的课堂类型要使用不同的组织策略,因材施教,根据体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促进学生的形成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力推进,东方国家及西方国家之间在政治往来、经济贸易以及文化领域的交流更加密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的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对英语的定位不仅仅是简单的沟通交流的工具,我们必须充分借助英语的优势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抓住时代发展机遇让世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所以,高校汉英翻译教学中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