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与新闻教学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zhou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闻的定义“对新近发生事件的及时报道”来看,新闻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讲故事。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提倡把讲故事的技巧融进新闻教学当中。在新闻实践中,许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讲故事的写作技巧,使新闻作品更加吸引读者,达到迅速传播的目的。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则新闻,这则《城里人拾麦到田间》的新闻是笔者2001年6月刊发在《河南农村报》的一则短新闻。
  5月30日,郑州市邙山区老鸦陈村东的大块麦田里,两台联合收割机“突突”地忙乎着,麦香弥漫田间。在收割机走过后留下的高高的麦茬地里,几位戴着草帽的城里人正忙着拾麦穗。
  “你看这麦穗多大,丢了太可惜了。”衣着朴实的马素华掬着一把麦穗让记者看,“今年天这么旱,麦子长恁饱多不容易。”
  现年51岁的马素华家住郑州市南阳路与东风路交叉口的同乐小区,曾在一家工厂上班,后来单位效益不好提前退了休。丈夫老王是个出租车司机,挣钱不算少。尽管家里生活很好,可每到夏秋收获季节,马素华总要跑到附近农村的田间“捞外快”。马素华说,眼瞅着好不容易长成的庄稼白白丢到地里,实在让人心疼。
  靠拾麦,马素华找到了自己当年田间劳作的感觉。同时,每天她都有二三十公斤的收获。去年她拾麦七八天,拾了一二百公斤,将这些麦子换成面条,够一家几口吃一年了。
  今年,她还动员了几个老姐妹一块儿下田拾麦呢。
  这则新闻不长,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吸引读者阅读。其主要原因就是使用了讲故事的写作技巧。好的新闻写作方法应是具体的情节描述,具体使新闻明确详细,细节使报道生动真切,使受众能感受到记者所写的情境,甚至能“嗅到、听到、触摸到”。这样的新闻能够调动受众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因此,它是立体的、厚重的,能使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得到愉悦,它的传播效果也是最佳的。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写新闻就是要讲故事”的新闻写作理念,写出读者喜爱的新闻作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至少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加强新闻细节描写。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是因为它的细节性。那么,新闻也未尝不是这样。就好像没有场景,就没法拍电影一样。环境描写能够烘托气氛,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事的动机。一个好的环境描写包括了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和触觉感受四个部分。最后,“你必须对人们的行为动作进行极为详细的描述。通过你的描写,让读者产生仿佛亲眼所见的感觉。不要直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要用你的描写让他们去感受发生了什么。场景的描写也要力求细致。运用你的每一种感觉,将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和触摸到的全都描写出来。很多记者根本不这么做,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这么做。他们应当重新学习叙事性文章写作的技巧,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通过他们的文章去感受这个世界”。
  二是明显的思想情感倾向。明显的思想情感倾向是故事吸引人、打动人的特征之一,也是故事能够为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新闻报道要想打动读者,就需要借鉴故事成功的手段,让自己的新闻“有感情”。那么新闻报道的感情从何而来呢?我以为,那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的“见闻录”,它蕴含着作者周密思虑的见地,渗透着出于正义而迸发出的激情。讲故事要求记者既要具备记者的敏锐观察力,又要有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让你发现新闻,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思维能力,让你能够洞悉事件的内在本质,从而使你对事件倾注情感,并在新闻的写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性。可以说,一篇好的新闻稿件,无疑都倾注了作者的全部情感,都是有着鲜明的思想性的。这既是故事性新闻报道的需要,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如《河南日报》以大量篇幅报道了两位河南老人,在坍塌的九江大桥断裂处舍命拦下8辆汽车的事迹,相信这则新闻会令每一位河南读者感到骄傲,也使许多外省读者感叹不已。《今日安报》报道了一辆中牟瓜车在郑州东郊与一卡车相撞,造成车毁人亡结局的事件,消息以《西瓜烂了,瓜农走了》为题目,饱含惋惜之情,读来叫人潸然泪下。《河南商报》报道了一13岁男孩,前几年因患骨癌而高位截肢,乐观向上的他想利用暑假卖报买自行车的故事,同样让读者唏嘘不已、感喟不已。
  三是注意语言活泼生动。故事的叙说与传达,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形式的。不同的语言形式,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此,故事性新闻写作需要以生动活泼的笔调,展开明白清晰的叙述和描写。当然,生动活泼的语言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形象化的描述,生动的细节描写,让人读起来如身临其境,有强烈的现场感。前面所举的例子当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城里人到农村拾麦的消息,而且能够感受到新闻中鲜活的人物形象。
  为了写好故事类新闻,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练习表达。新闻学习,是对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要善于表达。因此,要教育学生勤学勤练语言的表达,可以通过口语的表达来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表达练习,可以采取演讲、新闻播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此项能力。二要观察生活。有人告诫新闻记者要向儿童学习,学习他们观察事物的态度和能力。诚然,儿童的观察力是最强的,他们的观察力源自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增强对事物的好奇心,其实也就是对事物的关注度。三要充满情感。新闻记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充满情感的人。当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倪萍,以其独特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赞誉。有人说她“善于煽情”,倪萍却说自己“感动的沸点低”。其实,还是倪萍对生活、对新闻事件充满了感动、感激,才使她获得了巨大成功。手头有一份《大河报》,不少新闻单从标题就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故事性和可读性,比如《一场火,烧光了万余元卖瓜钱》、《八旬老太深鞠一躬谢民警》、《百善孝为先》等,这样的新闻,有哪位读者不愿意去读呢?
  (作者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从业者的灵魂,如果缺失,就不能有效履行其职业责任。当前新闻界之所以出现诸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以及媚俗新闻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的缺乏,这样不仅做不好新闻工作,而且会给社会、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探讨新闻职业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而重塑新闻职业精神,对于当前的新闻界来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    新闻职业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探析    近年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