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胶质瘤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o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按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是指Ⅲ级和Ⅳ级胶质细胞瘤,它们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AA)、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CBM)、胶质肉瘤(gliosarcoma)及恶性胶质细胞瘤(malignant oligdendroglioma,MO).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是目前恶性胶质瘤治疗的标准治疗手段.现就恶性胶质瘤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回顾。

其他文献
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素配伍方案终止早期妊娠,因使用方便、痛苦小和无侵入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1].为了客观评价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减少或避免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近两年来本院诊治的100例药物流产妇女进行了疗效观察,探讨超声在药物流产过程中的诊断价值、疗效判断及临床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101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接受一般的教育与诊疗措施;观察组在一般的教育与诊疗措施基础上,接受该研究专门设计的健康教育.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较好,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该研究设计的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若未进行规范治疗易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1-2],预后较差,甚至危及生命.根据最近的美国肝病学会及亚太肝病学会乙型肝炎治疗指南,慢性乙肝近期治疗的目的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改善组织学和使ALT正常以减慢疾病进程;长期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3].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作者现围绕国内外慢性乙肝
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医学生物界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细胞无限分裂增殖是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新近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使分裂的细胞染色体端粒维持一定长度,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细胞分裂、增殖、存货,从而形成肿瘤[2].作者现就目前端粒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