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鱼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633332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整天的时间跟鱼耗。
  身兼同事与前辈的周叔拿水桶给我,他指了指楼上,我知道那代表什么,证明身价的时候到了,我需要把每个鱼缸的玻璃擦得干干净净,一点灰尘都不染。
  我在角落喷上清洁剂,蓝色的液体沿边边流了下来,如同抹奶油般,我仔细想象那个画面,接着将它均匀涂平,直到用指尖滑过去会嘎嘎叫为止。
  结束了,我起身环顾四周,这时周叔走上来,他拉了下裤管。
  “还有三楼。”说完便转身下楼,我叹了口气,该死的,那里没冷气。
  一楼的玻璃倒是很少在做处理,太大了,整面墙的玻璃,那是需要A字梯才能搞定的浩大工程,这么大的玻璃缸里只有一条鱼,是条象鱼,老是待在缸底,一点都不讨喜,但当作让小朋友大开眼界的生物倒是足够了。
  你有看过象鱼的眼睛吗?像是保丽龙球上泼上一层灰蓝色的广告颜料,再粗鲁地塞进眼窝里,混浊的眼珠让人很难相信能透过其看到什么。
  有时候我会盯着它的眼睛看,但不确定能从它无机的表情中看出什么,只是我觉得如果它不需要眼睑,那一定是因为有什么事必须要一直张著眼才能看得清楚。
  这里不像其他楼层,平时是不开灯的,所以没事时,我会搬张椅子,靠着水族缸里透出来的日光灯看书,不时可以感受象鱼从我后脑勺掠过,用那浑浊的眼睛盯着我的书,并对着我耳语:“你什么也写不出来。”一股湿湿的味道从鼻头窜入。
  那天亲戚来我家,他问我找到工作了没,我爸听到这个话题,起身走进了厨房,我看着原本凹陷的沙发慢慢恢复原状。
  “没有。”我说。
  “那你要不要到风景区的水族馆做做看?没什么钱,不过总比没有好。”他露出微笑,我听见厨房传来杯子的声音。
  “好啊。”我说。
  职缺是最近空出来的。原本在这边的老伯拖完地要收拾水桶时,不小心滑倒,一头撞上一缸七彩神仙鱼,刚好是侧角凸出来的部分,“吭”的一声,惊醒许多不用阖眼的梦。
  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还特地去看那缸七彩神仙鱼,在鱼缸的角落发现细细的龟裂,我没跟任何人说这件事,之后只要到附近打扫,我就会伸手抚摸那些雾状的裂痕,仿佛是鱼在墙壁上哈了一口气,却怎么也消不掉。
  周叔来检查三楼了,他手插着腰,扫视过一遍。“行了,做得不错。”说完,他朝我使劲点个头。
  周叔常穿着一件蓝色的衬衫,衣服右上方的口袋刚好能放进一包香烟,用他那短短、长茧的食指伸进去掏一根烟出来。他突起的肚子把钮扣微微撑开,我可以看见里面的汗衫。周叔在这里待了二十几年,明白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事是不该做的。
  “年轻人就是要多担当点。”他边说边拍拍我的肩膀,接着走到水族馆外的树丛中抽起烟,我有时可以从窗户看见外面的树丛中透出白色的烟,却不见其人。我在想,如果我也有二十几年的资历,我一定知道该怎么摸鱼,又不被民众投诉。
  偶尔,周叔会跟我讲一些在风景区发生的轶事,他说湖里其实还有很多象鱼,是民众弃养的,听说有钓客被它们拖到湖里,也曾说过有人钓到一个包包,里面装的是弃婴。
  那些“有的没的”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有人喜欢听,便会有人喜欢说,到最后真实性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有一天傍晚,区内已经不开放入场,剩零零落落的游客准备出去,我抬头看着象鱼,它升到了我头上,定格在水中一动也不动,眼睛直直盯着前方,突然,周叔搭着我的肩膀,在我耳边悄悄说道:“其实这大家伙只要想要,绝对可以把这面玻璃撞破。”
  我吓了一跳:“真的吗?”水族缸中漂浮的象鱼,它背上长长的鳍正轻轻摆动,像极了飘舞的旗帜。
  “是啊,小声一点,别让它听到,我可不信任这家伙。”说完周叔比了一个手势,叫我没事早点回家。我想起他曾说:“湖也好,水族馆也好,这种地方阴得很。”
  我转头看着象鱼,它扇形尾巴懒散地垂在后面,红色的斑纹如火焰延伸到半身,就是这尾巴,能撞破玻璃的尾巴,它眼睛依然瞪着前方,刚刚周叔讲的该不会它都有听到,只是不动声色,准备找个最佳的时间点逃离这个该死的玻璃鱼缸。
  “我也不信任你。”我这么说,象鱼依旧没反应。
  等民众都走光后便是喂象鱼的时间,那时我也已经下班了,扫了一整天的地,最期待的就是这个。
  周叔提着白色水桶走到象鱼池的后面,那要从器材房绕过去,再稍微爬个小楼梯才能到,我从前面的玻璃看到周叔出现在鱼池后面,他扔了几条鱼进去,我问他这些是什么鱼?
  我哪知道。他这么说。
  象鱼张大嘴巴,“啵!”的一声。那些小鱼就这么被吸了进去,我看得入神,张成圆筒状的嘴让我想起了公园的街头艺人,他们会拿巨大的金属环,放进肥皂水里,接着顺势拉出长长一圈泡泡。
  望着玻璃缸进食的象鱼,我在想,如果象鱼死掉的时候,尸体该怎么处理呢?巨大的身体在水中浮浮沉沉,几百公斤重,我咂咂嘴,那可不是用网子就能捞起来的,也许会出动小型起重机,脑海中出现了个画面,工作人员为了一只死掉的象鱼东奔西走,一边大声讲着手机,一边用手肘擦汗,现场有哭泣的小孩,愤怒的游客,同时,他们也正为了没看过如此硕大的“尸体”而惊讶不已。
  他们七嘴八舌地围着它,象鱼缓缓升起,身体被泡得发白了,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样很美,我也想过,为何一定要移走它?为何不放掉缸子里的水,全部换入福马林呢?让它就这样在鱼缸中漂浮着,我想它会很开心,肯定不会想再撞破玻璃缸。
  想到这里,我又问周叔:这条象鱼有名字吗?
  我哪知道。他这么说。
  照理说我不是正职员工,只是被偷渡进来的,随时都可能卷铺盖走人,即便如此,我还是领到了第一份薪水,装在褐色的牛皮纸袋里,我稍微压了压袋子,有种踏实的感觉,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多,我想起来上一次拿到薪水,是在高中福利社里打工时,我在每一次发薪的信封上写上日期,再小心翼翼收进书桌的抽屉里。   拿着薪水的我在想是不是该对父母意思意思一下,请他们吃饭,或是看个电影?
  我回到家,厨房的灯亮着,父母正坐在餐桌上吃饭,有说有笑,我感觉胃里有东西开始翻搅。
  “今天怎么这么晚回来?我以为你要在外面吃,先开动了。”母亲起身,接起我手上的包包。
  我看着父亲,他没瞧我一眼,正喝着汤,发出“簌簌”的声音。放下汤匙,他抽起一张卫生纸,朝里面用力咳出一口痰。
  “没事,我刚刚有跟同事吃了点东西,现在不饿。”
  我从母亲手上拿回包包,缓缓走上楼梯,关起房门,我把薪水袋大力甩进抽屉里,过了一会,又把它从抽屉中拿出来,用原子笔写上今天的日期。
  我随手抓起一本书,趴在床上开始读了起来。有些事就是轮不到你,不为什么,就是不是你。
  现在我收拾完水桶,便去水族馆门口发放园区的参观手册,天气挺热的,我脱掉工作背心并挂在手上,突然,我瞥见一对情侣伫立在象鱼缸前,男的正在用手敲玻璃缸,希望唤起象鱼的注意。
  我走过去,好声好气地说:
  “先生,请不要敲玻璃喔,会吓到鱼。”
  他转过来看着我,愣了一下,我认得这人,叫李德,是大学时的同学。
  “咦!这不是阿默吗?”李德惊讶地说。
  “原来是你啊,好久不见。”
  “在这边工作啊?”他张大双眼,上下打量我一番。
  “算是吧。”
  “喔!不错啊不错啊。”他盯着我脚边的地板,越说越小声,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喔,跟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
  “你好。”他女朋友笑着说,并朝我挥挥手。
  “对了,有没有女朋友啊?改天来个双约会,顺便叙个旧。”李德伸手搭上我的肩,烟味从他嘴巴中传出,我低头看着他鼓鼓的口袋,里面可能塞了个皮夹。
  “没啦,交不到。”
  “哎呀,真可惜,老天就是这样,你长得这么帅,对了!还会写文章,我记得当时不是有得奖吗?”他顿了一下,“还有没有继续写啊?”
  我耸耸肩,“没啦,没时间啦。”随即补了一句,“也不会有人想看。”
  “啊!真可惜真可惜。”李德又盯着我脚边的地板,越说越小声。
  他女朋友凑了过来,往他腰上捏了一把。
  “你也应该写点东西的,有文学素养的男生比较帅。”
  “你不懂啦,这种东西讲天分,我没阿默那么厉害。”
  她用圆圆的眼睛盯着我。似笑非笑的样子,“你有写过小说吗?”她问。
  “有的。”我回答。
  “哇!真厉害,那个好难写。”她拍拍手,像只松鼠。
  “不是我在说,他以前在学校可是常拿文学奖首奖的。”李德说,“我当他朋友,走路都有风,不过……”
  “不过?”他女朋友问。
  “啊!没有没有,不是什么大事。”李德摇摇头。
  “所以是什么?”换我这么问了。
  李德没有回话,他一只手摸摸头,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我的肩膀。我被握得有点疼,扭了一下,他随即松开那只手。
  “期待你出书啊,兄弟。”他对着我眨眨眼。
  “对了,这是什么鱼啊?好大一只。”李德的女朋友指着象鱼,咧开嘴向我问道。
  “那是象鱼,最大的淡水鱼。”我说。
  “象鱼?大象的象吗?”
  “是的。”
  “真的假的?”她开始哈哈大笑,发出像铃铛声般的笑声,“好酷喔,我都没听过这种鱼。”
  我看向李德,他则投我一个微笑。
  “她就是这样。”李德说。
  “象鱼都不动唉,是不是生病了?”她用手指敲敲玻璃,叩叩叩,接着看向我。
  “它不爱动。”我说。
  “是不是因为是象鱼,所以跟大象一样都不爱动啊?”
  “这我就不清楚了。”
  李德拍拍我的背,走回女朋友那边,冷气在吹,我穿回背心,上面印着“为您服务”四个大字。
  “感觉这份工作挺辛苦的。”李德边用舌头刮着牙齿边说,话都糊在一起。
  “还好啦,大多都是在照顾鱼,喂它们吃东西,或帮游客导览,偶尔保养一下机具。”说着说着,喉咙越来越干,我把头别了过去,发现象鱼正盯着我看。
  “专业的。”李德点头。
  “专业的。”他女朋友也笑着说。
  “真厉害,你看这家伙好大只,说不定会把你一口吞掉。”李德看了下象鱼,又看着我。
  “吃掉!”他女朋友开心地大笑。
  “宝贝,没那么好笑啦!你看她怎么这么爱笑。”他搂了搂女朋友的腰。
  “没有啦,大象不是都吃素吗?象鱼是不是也吃素啊?”
  “对耶,好有道理。”李德拍拍玻璃,对着象鱼问:“你吃什么啊?”接着又转头看向我,“嘿!阿默,你说看看,”他停了一下,吞了口口水,“象魚到底是吃什么啊?”李德这句话说得很慢,非常非常慢。
  我看着一旁的展览牌,上面写道:“象鱼,产于亚马逊河,身体可达五米以上,体重可达一千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其巨大的鳞片,可加工当上产纪念品出售。饲料以活鱼为主。”饲料以活鱼为主。我在心里又默念了一次。
  我目送李德他们出去,把头重重往玻璃墙上一靠,“碰”一声,冰冰的,我的脸在玻璃上缓缓磨蹭,感觉把鼻子的油都抹了上去,我轻轻地对着玻璃哈气,不过水雾一下子就消失了。
  那天,我梦见自己成了一条象鱼,在水里载浮载沉,我可以感受腹部上的那对小鳍正有规律地拍动,即使眼睛长在头的两侧,却可以看到身旁的一切事物,毫无分岔地连在一起,我想起记忆中象鱼的眼睛,混浊而不祥,透过那双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却无比清晰,我看见了地板上的加温器,看见了人工的石头墙壁,看见了正坐在玻璃外看书的“我”。
  我缓缓地游过去,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了句:“你什么也写不出来。”
其他文献
万仁是台湾新电影一代中受到忽略的一位导演。台湾新电影的代表人物,无疑是侯孝贤与杨德昌,尽管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几乎位于电影美学风格光谱的两端,但二者皆以独特的电影语言备受瞩目。相对的,如电影学者叶月瑜和戴乐为所提醒的,除了侯杨二人所代表的“艺术电影”之外,台湾新电影中长久以来缺乏关注和研究的“失落的另外一半”,像是王童、虞戡平、吴念真,构成了“通俗电影”的主力,甚至生产好几部票房卖座电影。如果台湾新
摘 要 科技馆辅导员是实施科技馆教育活动的主体。针对科技馆辅导员的业务竞赛,旨在准确全面地反映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状态。以第四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实数据,对在辅导员业务竞赛中采用知识问答,特别是抢答的形式时,影响选手表现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和提出完善相应比赛制度的思路。  关键词 科技馆 辅导员 知识竞赛 赛制  0引言  科技馆辅导员是科技馆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
《中国民族文博》系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的学术出版物,由专委会及其挂靠单位民族文化宫主办。自2006年专委会成立以来,《中国民族文博》已陆续出版了六辑,发表论文和课题成果360万字,作为全国民族和民族地区博物馆核心论坛的价值意义日益显著。  专委会拟于2017年10月召开“民族和民族地区博物馆与文创发展”学术研讨会,并于2018年编辑出版《中国民族文博》(第七辑)
The Death of Murdo  Konrad Bercovici
如果说现在的车载导航只是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系统,那么未来的智能汽车,导航所起的作用将不再是辅助作用这么简单,智能汽车导航将反客为主,从而解放驾驶者使其成为副手。不可否认的是,汽车的车载导航时代,其功能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导航而演变为代航。因此,车载导航将会是汽车电子化一大受益者。  作为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在汽车制造商看来,增加汽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揭示,认识的主体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事物和从事社会实践的人。科学传播是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行为,而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二者的主体都是“人”。具言之,科学传播指借助各种有效媒介,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及科学精神,促进人们理解、支持和参与科学的过程。科学教育指借助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实践。不难发现,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均围绕着“科学”
鲁亢,著有诗集《半部》、随笔集《被骨头知道》。现居福州。  山庄  一  我走下水泥滑坡碰到门卫  他皱纹中夹着泥垢,刚从菜地回  我说:“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树?”  我转身就会忘记,但现在要满足求知欲  有的树孤傲,有的庸常,都叫不出名  我人在山中宛如丢弃已久的空麻袋  宛如那间浓黑又荒芜的空房子  我凝视却无意走入  二  山风清凉,处处有水意,飘逸于光之幻  竹林,芦苇,果园,水塘,天际线 
摘 要 由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发起组织的“微路客地质探索研学游”地质研学旅行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在探究性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地学课程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宗旨。研学课程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目标,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主题选定多个地质科普实践点,运用情境学习、PBL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感官教学法等多种探索性教学方法,较好地实现了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和普及,移动学习资源在教育领域迅速发展,尤其是儿童移动学习资源。在用户日趋理智的消费行为和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只有掌握移动学习资源用户的行为模式才能设计出优质产品。通过对140名5~7岁学前儿童的问卷调查及10名儿童的观察和访谈,挖掘学前儿童移动学习资源用户的认知行为模式和情感行为模式。只有给儿童量体裁衣,为他们打造优质学习资源,才能赢得儿童的喜爱和家长的
摘要博物馆是人类历史和智慧的浓缩与结晶,承担着传播知识、收藏研究及服务社会的职责。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开始成为一种新的展示手段,为扩大并增强博物馆藏品的传播范围与效果提供了新的方式。介绍了光场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博物馆行业中的应用,从光场的拍摄、渲染和显示角度解决虚拟现实领域中双目视差、运动视差和动态对焦的問题,从而带来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其在博物馆中的成功应用,能够带给观众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