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常规FS-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9─10月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接受屈光手术的近视及散光患者60例(120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组(TOPO-G组)30例(60眼)和常规FS-LASIK组30例(60眼)。术
【机 构】
: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13;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410013,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410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常规FS-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9─10月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接受屈光手术的近视及散光患者60例(120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组(TOPO-G组)30例(60眼)和常规FS-LASIK组30例(60眼)。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术后1周、3个月的等效球镜度(SE)、柱镜度,以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Q值及角膜变异指数(ISV)等。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TOPO-G组术后1、3个月UCVA均高于FS-LASIK组(t=-2.915,P=0.004;t=-3.377,P=0.001),余时间点2组间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术后3个月SE大于TOPO-G组(t=2.004,P=0.047)。术后3个月,TOPO-G组柱镜度为0的眼数百分比高于FS-LASIK组(76% vs. 51%,χ2=8.154,P=0.004)。术后3个月,FS-LASIK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均方根值(RMS)值高于TOPO-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6、-2.133、-2.088,P<0.05)。TOPO-G组在低空间频率(5 cpd)的MTF值高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9,P=0.044),余空间频率MT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PO-G组ISV值低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P=0.036)。2组间SR值与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常规FS-LASIK相比,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术后视力和角膜表面规则性更好,视觉质量更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智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2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98份。19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智力量表总分为(14.24±0.9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医保、伴
目的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获得
目的构建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动机量表并检测其信效度。方法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本框架,通过文献分析法、患者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形成初始版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4—7月,在江苏省内10所血液净化中心选取17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预调查,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暂定版量表;选取55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正式施测,评价量表信度和效度。结果最终形成的量表包括22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
报告了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实施叙事护理的过程。根据叙事护理的叙事理论模型,在患者住院期间共进行3次叙事疏导,干预效果显著。患者能正确面对应激事件,有效应对负性情绪,获得身心康复。
目的从风险感知、防护认知以及权威信任的视角探讨影响公众防护行为的关键环节,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城市公众防护行为决策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2月2日—2020年2月6日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收集系统对1 201名公众进行横断面资料收集。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新型冠状病毒公众防护行为决策量表。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使用AMOS 23.0对风险感知、防护认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知识、态度现状,及对防护行为习惯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2020年2月通过北京医院护理部工作微信群向全院护士发送微信问卷星的链接,并将链接发至朋友圈,邀请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填写。采用自行设计的COVID-19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750名临床一线护士
目的探讨"5个时刻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用药依从性及复诊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住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干预法,包括常规住院用药宣教、微信推送乙肝相关信息和出院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5个时刻"干预法,给予患者"5个时刻"用药宣教,引导患者运用"5个时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正在全国及境外部分国家蔓延。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这一新型疾病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应用有效的培训手段及完整的课程设置并根据现实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对各级人员开展培训。笔者联合北京市乃至全国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专家团队,制订此专家共识,以期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手术室相关培训的开展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便于大家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
我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始发于湖北省武汉市并波及全国,其中社区与居家成为防控关键。本文基于循证原则,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社区与居家防控提出推荐意见,包括社区人员的评估初筛排查、风险识别与分类、居家医学观察或日常生活感染防护规范以及社区机构、生活小区网格化管理等,旨在推动公共卫生与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及水平的进步。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产妇在新产程标准下第二产程时间>2 h对其母婴阻断效果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1日在北京佑安医院分娩的100例HBV携带产妇的病例资料,将第二产程>2 h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将第二产程<2 h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新生儿均随访至7月龄,比较两组的主要观察指标(HBV母婴阻断率)及次要研究指标(手术助产情况、会阴侧切率、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