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个途径。从课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到课中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最后复习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感性知识整理,由浅入深地提高了学生把握教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形成了与学习能力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 阅读 思考 自学能力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阅读发现的。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略、细、精”的有机结合。
思考是学习的关键。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思想政治课中,思考的不仅是怎样把握课本上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如何突破知识上的难点,特别是那些指导和规范学生思想行为的知识点,对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使其更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把思考引向深入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根本所在。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教会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思考,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把知识理顺成章,编织成网,并找到网的结点,即知识内在联系的关键,进一步把思考引向深入。思想政治课上的思考既是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又是学生对人生的理解。
阅读、思考,把思考引向深入,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体现在课前预习、课中讲授和课后复习等环节。阅读、思考,把思考引向深入的过程,是发现、总结归纳、提高的过程,以上三者的有机结合,正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自学能力就是指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去独立获取新知识以及独立而顺利地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它包括阅读、记忆、归纳总结、理解应用等多个方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认识社会,把握好成为社会需要人才的机会。它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注重的是学生走上社会后自己能否善于独立获取知识,并把知识转变为系统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创新。由于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因此,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提高学生把握教材的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看书,会看书,才能把握好教材结构,掌握知识要点。学生实施自学阅读时,教师要根据阅读目的,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体的指导,保证阅读质量。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略、细、精”的有机结合。一是略读。就是指导学生读教材的结构,弄清本框题分几个部分,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二是细读。就是要求学生弄清某一条目内所叙述的事实,采用的例证以及引用的资料,从中概括本条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讲述的道理。三是精读。就是引导学生看本条目内讲述的主要道理是怎样分析的,有几个层次,为了说明这些道理,使用了几个概念,新概念又是分几个层次表述的,等等。这样指导学生阅读后,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为学生学习新课做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应该让学生做到眼、手、脑等器官并用,眼不离书,手不离笔,脑不离题,对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性问题加圈、加点、划线,或者写上点评和注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从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入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会去思考。只有通过不断思考、讨论和争论,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至关重要。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生活的热点,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疑点和知识上的薄弱点,提高学生对思考题的关注度,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一要从面上打开学生的思路,把课本上的理论观点和名词概念与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拉近课本与现实的距离,拓宽学生的眼界。
二要在重点问题的提出上,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的特点,难度太低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度过高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必须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解决,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三要在知识的运用上,教会学生运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忌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切忌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因此,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不仅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质量。
三、从指导学生进行感性知识整理入手,把思考引向深入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概念多、理论观点多,日积月累容易给学生造成“书越读越多,越学越乱”的感觉。特别是总复习的时候,看到厚厚的一摞书,有些“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其实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提取精华,还没有找到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指导学生综合复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把知识理顺成章,编织成网,并找到网的结点,即知识内在联系的关键,进一步把思考引向深入,通过集结成网,融会贯通,这样就完成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由厚到薄”的飞跃和升华。
从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看,通过阅读发现重点、难点就像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了“珍珠”,要想让这些“珍珠”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离不开把它们穿起来的“金线”,而教师精心设计的能够串连起这些知识点的思考题,正是这条穿珠的“金线”,通过“金线”的连结,一颗颗“珍珠”变成了精美的“珠链”,进而结成了精致的“珠网”。从“珠”到“网”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点、总结其中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的过程。
通过对学生把握教材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由思考引向深入,为过去感到生涩枯燥的理论知识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前人总结的经验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 阅读 思考 自学能力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阅读发现的。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略、细、精”的有机结合。
思考是学习的关键。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思想政治课中,思考的不仅是怎样把握课本上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如何突破知识上的难点,特别是那些指导和规范学生思想行为的知识点,对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使其更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把思考引向深入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根本所在。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教会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思考,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把知识理顺成章,编织成网,并找到网的结点,即知识内在联系的关键,进一步把思考引向深入。思想政治课上的思考既是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又是学生对人生的理解。
阅读、思考,把思考引向深入,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体现在课前预习、课中讲授和课后复习等环节。阅读、思考,把思考引向深入的过程,是发现、总结归纳、提高的过程,以上三者的有机结合,正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自学能力就是指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去独立获取新知识以及独立而顺利地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它包括阅读、记忆、归纳总结、理解应用等多个方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认识社会,把握好成为社会需要人才的机会。它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注重的是学生走上社会后自己能否善于独立获取知识,并把知识转变为系统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创新。由于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因此,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提高学生把握教材的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看书,会看书,才能把握好教材结构,掌握知识要点。学生实施自学阅读时,教师要根据阅读目的,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体的指导,保证阅读质量。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略、细、精”的有机结合。一是略读。就是指导学生读教材的结构,弄清本框题分几个部分,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二是细读。就是要求学生弄清某一条目内所叙述的事实,采用的例证以及引用的资料,从中概括本条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讲述的道理。三是精读。就是引导学生看本条目内讲述的主要道理是怎样分析的,有几个层次,为了说明这些道理,使用了几个概念,新概念又是分几个层次表述的,等等。这样指导学生阅读后,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为学生学习新课做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应该让学生做到眼、手、脑等器官并用,眼不离书,手不离笔,脑不离题,对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性问题加圈、加点、划线,或者写上点评和注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从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入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会去思考。只有通过不断思考、讨论和争论,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至关重要。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生活的热点,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疑点和知识上的薄弱点,提高学生对思考题的关注度,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一要从面上打开学生的思路,把课本上的理论观点和名词概念与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拉近课本与现实的距离,拓宽学生的眼界。
二要在重点问题的提出上,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的特点,难度太低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度过高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必须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解决,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三要在知识的运用上,教会学生运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忌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切忌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因此,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不仅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质量。
三、从指导学生进行感性知识整理入手,把思考引向深入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概念多、理论观点多,日积月累容易给学生造成“书越读越多,越学越乱”的感觉。特别是总复习的时候,看到厚厚的一摞书,有些“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其实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提取精华,还没有找到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指导学生综合复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把知识理顺成章,编织成网,并找到网的结点,即知识内在联系的关键,进一步把思考引向深入,通过集结成网,融会贯通,这样就完成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由厚到薄”的飞跃和升华。
从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看,通过阅读发现重点、难点就像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了“珍珠”,要想让这些“珍珠”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离不开把它们穿起来的“金线”,而教师精心设计的能够串连起这些知识点的思考题,正是这条穿珠的“金线”,通过“金线”的连结,一颗颗“珍珠”变成了精美的“珠链”,进而结成了精致的“珠网”。从“珠”到“网”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点、总结其中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的过程。
通过对学生把握教材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由思考引向深入,为过去感到生涩枯燥的理论知识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前人总结的经验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