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同源克隆和染色体步移对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黑素皮质素受体-5 (melanocortin receptor-5,mc5r)基因进行了克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c5r 基因序列和推测的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农业)重大科研专项(201303048号),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0814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同源克隆和染色体步移对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黑素皮质素受体-5 (melanocortin receptor-5,mc5r)基因进行了克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c5r 基因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研究其mRNA 的组织分布、日周期变化以及饥饿再投喂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c5r 基因长度为1 947 bp,含有1 个987 bp 的外显子,编码329 个氨基酸。通过序列同源比对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光倒刺鲃mc5r 的氨基酸序列与鲤(Cypr
其他文献
根据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湄洲湾海域2个航次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航次共捕获甲壳动物35种,其中
研究了长沙湾牡蛎塭池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及其对养殖牡蛎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结果显示,牡蛎塭池水体、悬浮物、养殖牡蛎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质量浓度分别为6.62~21.2 ng
为探讨短期饥饿对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商品规格鱼品质相关影响,分析了循环水系统中饥饿0 d (S0)、5 d (S5)、10 d (S10)、15 d (S15)和20 d (S20)的商品规格斑点叉尾鮰的形态
为了减少沙氏刺鲅(Acanthocybium solandri)的兼捕率,文章利用2012年9月~2012年11月在南太平洋库克群岛海域延绳钓渔业调查数据(包括钓钩深度数据,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垂直
海洋虾类和虾蛄等甲壳类是许多鱼类的饵料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马鞍列岛海域优势甲壳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建立了甲壳类与
该研究获得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22(heat shock protein 22,PfHSP22)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8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699 bp,预测编码232个氨基酸。结构预测显示Pf
根据2015年5-10月间西北太平洋公海鲐(Scomberjaponicus)灯光围网渔船作业信息及海表面温度(sea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面高度(seasurface height,SSH)2种海洋环境因子,利用最
为探究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卵子的发生规律,对其卵子发生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和描述。将卵子发生分为卵原细胞(Ⅰ时相)、单层滤泡时相(Ⅱ时相)、卵黄泡出现时相(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