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盐田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横断山脉的腹地。
  这里是香格里拉唯一的产盐区。
  清晨,太阳从横断山脉层叠的群山中缓缓升起,在澜沧江水的咆哮声中,盐井村的一天开始了。
  盐井村在芒康县境内,是滇藏公路入藏后的第一镇。这里以温泉和美味的葡萄酒著称,但使盐井这个偏僻小村保持千年生机的,还是澜沧江边几眼能冒出卤水的盐井。盐井村也因而得名(图1)。
  
  


  (1)日夜奔腾咆哮的澜沧江陪伴着千年的盐井和盐田
  
  现在已经没人知道是谁最早发现了盐井,是谁最早开始在这里取水晒盐。1000多年来,当地人一直使用古老的制盐技术,为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居民们提供着食用盐。
  盐巴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对于生活在大香格里拉地区的居民来说,和茶、酥油、糌粑一样不可或缺。盐井上下约10公里范围内,沿澜沧江两岸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盐田。
  澜沧江两岸有一处处的泉眼,这些泉眼流出的就是卤水。人们在各泉眼处垒石固水,就形成了盐井。
  晒盐工作都是由当地妇女完成。她们用木桶把卤水从江边背到高台,注入盐田中.经过两三天日晒风吹,就得到上等好盐了。
  澜沧江全长2153公里,除西藏盐井地区以外,流域其他地区都没有发现类似的产盐地。为什么只有这段澜沧江江边才有能晒盐的卤水呢?
  在盐井,人们传说,这里的108处温泉是“达美拥”雪山女神的眼泪化成的。很久以前,瘟疫成灾,百姓无力医治,女神心生怜悯,垂泪化作温泉供百姓疗病化灾。
  地理学家则做出了这样的科学解释:由于欧亚板块被印度板块挤压,青藏高原不断升起,高原的气候也越来越干旱。高原上的湖泊不断蒸发、盐分越积越多,直到完全变成一片盐壳。后来又经地质变化,岩层扭曲,盐壳被深埋在地下。当岩层断裂,地下温泉溶解了地层中的盐并涌上地面时,就成了今天的盐井。
  在盐井村,是风使卤水在盐田里变成盐的。
  每年6~9月的雨季,涨水的澜沧江会将盐田淹没,但随着秋风送爽,便又带来了晒盐的好季节。
  这里被称作干热河谷地带,大部分时间阳光灿烂,气候干燥。尤其在河谷下部气温很高,再加上由澜沧江通道南来的强劲大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使这里成为一个天然的晾晒场。
  这里的高山被河流切割得很深,底下由于太阳的辐射热量不能散发出去,热量很集中,蒸发量很大,所以很干燥。
  盐田是用木料在澜沧江两岸架起的一座座“平台”,再用紫红色粘土把台面抹平压实,做上围堰,成为一个个平整如镜的晒盐池。这些晒盐池大的不超过10平方米,小的仅一二平方米。盐田一排排一层层,由江边一直架设到三四百米高的山腰上,一块接着一块,一片连着一片,仰望仿佛空中楼阁,俯视犹如层层梯田(图2)。
  
  


  (2)用架子搭建而成的盐田十分壮观
  
  盐田架上垫土,又铺上细砂。细砂可以渗水,盐水就干得快。日积月累,渗到架子下面的盐水都结成了长长的钟乳状的盐条。远远望去,就如同寒冬结成的冰凌。
  更为神奇有趣的是,同一条江,江这一岸产红盐,江那一岸产白盐。也因为这样,两岸的村子被称为白盐井和红盐井。
  两岸的盐田究竟有什么不同? 难道两岸盐井里的卤水有什么不一样吗?
  卤水是一样清澈透明。
  无论是白盐井村还是红盐井村,当地人的晒盐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晒出来的盐会是两种不同的颜色呢?
  除了颜色有差别,这两种盐的成分上有什么不同吗?
  当地人给红色的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桃花盐,它不仅有美丽的名字,还有很好的味道,用它打出的酥油茶红亮亮的,十分香甜(图3)。
  
  


  (3)红盐田
  
  白色的盐更为精细,价格也要高一些。
  两者在本质上都是盐,可是为什么会有颜色的差别呢?
  答案就在盐田上面。
  原来,这一边的制盐人用山上的红岩土铺盐田,而对岸的盐田却是用细纱或者坡上的白土铺成。不同的土色染到了盐里,就成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盐(图4)。
  
  


  (4)白盐田
  
  当妇女们晒出小山一样的盐堆时,男人们就牵着骡马到田边来驮盐。每年,男人们都要赶着骡马把盐运到附近的乡镇上,再从那里运往各个地区。这样的一次运输行程最短的需要20多天,远的要走上几个月的时间。
  大自然造就了流淌千年的盐井,也造福于香格里拉腹地乃至更远地区的人们。
其他文献
在浙江东部的群山中,层峦叠翠间,一个名为前童的村落隐匿其中。在宁波,前童被称为 “诗礼名宗”。一个远离尘嚣,如此隐蔽的村落竟可以在文人荟萃的浙东地区占据一席之地,也称得上是一件令人称奇,惹人探寻的事情了。  ?今天在地图上我们要想找寻前童的位置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仿佛真的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隐匿于群山之中,徜徉在溪水环绕间,独自品味着远离喧嚣尘世的宁静与美好。前童,位于宁波市宁海县西南部
期刊
有一种动物和我们人类惊人地相似:它们酷爱吃肉。  黑猩猩是食肉动物(图1)。       (1)人类的近亲黑猩猩    黑猩猩是非常危险的种类,它们猎食其他动物,先开始吃脚爪,再吃内脏和肉。   这种动物会攻击同类。它们抓住并控制同类,然后又咬又打又踩,就像是一场凶杀。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好莱坞影片中爬上纽约帝国大厦的金刚,应该算是一只最知名的大猩猩。这只虚构出来的大猩猩看上去很聪明,它与人类
期刊
在江西东北部的群山中,有一个叫盘岭的村庄。这个不足60户的村庄坐落在一个小型的山间盆地中,周围都是起伏的石林山。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普通的村子竟然没有一口水井(图1)。      (1)从外表看,盘岭村似乎不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    村民:吃水不太方便,吃不上水。  为什么全村没有一口水井?难道是村民们至今没有掌握打井的技术吗?  村民:打过井,就是没打成。打得很浅,打深就难了,因为下面全是石头。
期刊
7千万年前的地球,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星球截然不同。那时,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是形体庞大的爬行动物——恐龙,如今,恐龙虽然已经灭绝,但是地球上还生活着这样一类有着和恐龙相似的恐怖外表,可以瞬间将猎物撕成碎片有着锋利爪子的动物,这就是蜥蜴。  蜥蜴和恐龙有亲缘关系。它们都出现于距今3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共同在地球上称霸长达1亿年之久。由于生存环境发生突变,爬行动物骤然衰落,曾经横行一时的恐龙早已变成了
期刊
舞台承载千年历史,七彩脸谱记录过往成败。然而200年的风雨沧桑后,京剧剧目急剧减少,只有一张张鲜活的脸谱仍在诉说传奇。是谁记录下淡出京剧舞台的人物脸谱,一只画笔如何撑起消逝的国粹?    在一幅25米长的画卷上,绘制了580多个不同的京剧脸谱形象(图1)。      (1) 京剧脸谱画长卷(局部)    是谁绘出如此众多的脸谱形象?京剧脸谱是一种怎样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呢?  这个长幅画卷的作者是中
期刊
一种曾经现世,瞬间又神秘消失的古老动物,一直活在一个教师的心底,她的命运也因它而改变。    有一种奇特的古老生物,它的出现要远远早于恐龙。  人类第一次发现并记载它是在1866年,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神秘的生物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没有人再见到它。  45年前, 一位中国女大学生在课堂上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牢牢地把它记在了心里(图1)。      (1)喜欢动物,是王秀玲后来与新疆北鲵结
期刊
丝,是下层丛林的秘密武器,动物们用丝的方式千奇百怪。而在所有使用丝线的动物中,没有一种能比得上蜘蛛的花样多、技能全。蜘蛛用丝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绝命追魂索、霹雳流行锤、三维立体网……任何猎物只要碰上这些,就别想有逃脱的机会。     真菌蚋    这是在一个洞穴里:洞里似乎满天繁星闪烁,熠熠生辉。每一个蓝色小亮点的周围都有一幅发光的珠帘,好像天际的银河星市(图1),呈现出一派稀世奇观。这些微
期刊
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中会有“拍案惊奇”,而没有“拍桌惊奇”,人们通常只说“审案子”,而不说“审桌子”,这反映了古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和精神追求呢?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中国人的生活跟坐具最紧密的是桌、案。桌、案是搁东西用的一种家具,所以专业术语叫“承具”。  东汉有个名士叫梁鸿,梁鸿有气节,有文才,在当地非常有名。同乡有个女孩子叫孟光,长得不太好看,30岁了还没嫁出去。
期刊
前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支持保障身体健康的,是一些植物的根茎和花果(图1)当人类历史上出现大的瘟疫和疾病时,也是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灾难和痛苦。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救命稻草时,却发现它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被统称为中医。      (1) 植物的根茎和花果都可以是药材      主讲:  王新陆,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
期刊
1.很久以前,澜沧江西岸有一个只有13户人家的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加达村。加达村的对岸是远近闻名的盐井。    西藏的东南部,横亘着一个巨大的山脉,横断山脉。这里高山峻岭耸立,峡谷纵横,河流湍急,呈现出与青藏高原腹地完全不同的地貌特征。尤其独特的是,横断山区的河流几乎都是南北流向:澜沧江、怒江、金沙江以及众多的支流在横断山区切割出数不清的沟壑:自古以来,横断山区犹如一个难以逾越的天堑,将渴望交流的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