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颅骨微粒一期再植修补颅骨缺损的护理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颅骨微粒一期再植修补外伤性颅骨缺损的护理。方法:对43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降颅压、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等全面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后6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自行吸收者3例,通过1~2次抽吸再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处理痊愈者3例。43例患者颅骨修复体术后愈合良好,外观形态及头皮生长均正常。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严格皮肤准备,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加强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后期配合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 外伤性颅骨缺损; 颅骨微粒一期再植修补; 全面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3.040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颅骨损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高,当颅骨大面积缺损时,会影响到颅内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还会并发多合并症,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1]。应用自体颅骨微粒再植修补外伤性颅骨缺损术,是本院研究并反复应用的用于治疗颅骨损伤的有效方法,它能减轻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的病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一期手术完成颅骨整复修补,避免再次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本科2007年1月-2012年6月相继实施此项手术43例,并对其施行了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颅骨损伤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龄24~69岁,平均52岁;其中9例患者为单纯性硬膜下血肿,21例患者为单纯性硬膜外血肿,5例患者伴发脑挫裂伤,5例患者为单纯性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3例患者为多发性血肿;34例患者为开放性颅脑损伤,9例患者为闭合性颅脑损伤;8例患者因打击致伤,26例患者车祸致伤,9例患者为坠落伤;23例患者发生在颞顶部,13例患者发生在额顶部,7例在枕部;缺损范围2 cm×2 cm~3 cm×4 cm;所有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均为2~48 h,其中<6 h 19例,6~24 h 17例,24~48 h 7例。
  1.2 方法 术前用CT对损伤的脑部进行检查,观察颅骨凹陷粉碎的程度,看是否合并有脑组织损伤及颅内血肿。术中仔细探查颅骨凹陷的深度,无法撬起成行复位,就把碎骨片取出,制成0.1 cm左右大小成微粒状态,收集骨微粒平铺于颅骨缺损区,留置乳胶管引流1根,创面加压包扎[2]。
  2 结果
  6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水积液,自行吸收者3例,3例经1~2次抽吸再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处理后痊愈者3例。所有患者缺损修补部位无明显不适,颅骨修复体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无感染或不良反应,外观及头皮生长无异常发生。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术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对其要做到全面了解,该类患者均是外伤所致,一般都是突然发病,患者没有心理准备,突来的伤害往往造成患者的恐惧、紧张、痛苦等不良心理反应,护士要有同情之心,要主动地去安慰患者及家属,还可以借护理的机会向患者讲述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使其客观正确地对待自己疾病;护士还要鼓励患者必能战胜疾病,还可以向其介绍成功的病友,以减轻患者恐惧的心理;向患者及家属简单讲解手术的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术后的自己配合,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做到心中有数,解除对手术的疑惑和担心,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3.1.2 完善各种检查 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各种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使其明确各项检查的必要性,积极配合。
  3.1.3 遵医嘱给予术区备皮,尤其注意切口部分的清洁 备皮范围,前部到眉毛(一般不剃眉毛)两侧至外耳孔前和乳突部后方连第七颈椎棘突平面;前额部手术应剃眉;后颅凹手术,包括颈后及肩部。
  3.2 术后护理
  3.2.1 卧位护理 在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头偏向健侧,清醒之后,把床头抬高30°,让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以减轻脑水肿,还利于静脉循环。平卧位与健侧卧位交替,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颜面水肿。翻身时要做到轻稳,严格遵循轴式翻身法。
  3.2.2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 麻醉未清醒前按医嘱测生命体征每半小时1次,清醒后改为1次/h,24 h血氧饱和度和持续呼吸功能监测,一旦发现生命体征异常情况要立即向医生汇报,并配合做相应的处理。瞳孔状况能客观地反映颅脑创伤患者的颅内情况[3]。术后3 d内脑肿胀或迟发颅内血肿还会升高颅内压,此时,由于颅骨已经修补,骨窗减压力度有限,但可以通过尽早地发现瞳孔异常,而推测出颅内高压的存在,可以尽早地降压处理,这能防止发生脑疝及重复手术,使手术成功率得到提高。意识可以灵敏地反映出病情的轻重程度,Ⅰ期人工颅骨修补术后要注意给患者以言语刺激,主动和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还要注意患者对疼痛的肢体反应如何,进而评定患者的意识情况如何。
  3.2.3 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术后输脱水药,要确保按时静脉输入,以保证脱水效果,并加强巡视,防止液体外漏于血管外,致局部组织肿胀坏死。
  3.2.4 引流管护理 引流袋的安放要比创腔低30 cm,引流过程中严禁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畅通,还可以用抗逆流的引流袋。要仔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同时要进行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向医生汇报,并做妥善处理。病情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可在术后3 d拔除引流管。
  3.2.5 饮食与营养损伤急性期禁食48~72 h,输液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无消化道出血者可给予流质、半流质或软食[4]。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少量多餐,为保持大便通畅,需多食粗纤维含量丰富的瓜果、蔬菜,昏迷或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   3.2.6 康复治疗 应将康复治疗贯穿患者颅脑损伤治疗的全过程[5]。如卧床姿势要保持正确,对肌肉要进行按摩,主动或被动地做等长运动等,要注意康复练习中的语言疗法,要合理地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口语练习及基本的交流等。
  3.3 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3.1 颅骨微粒感染 颅骨微粒一旦感染将导致手术失败,是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伴有压痛、发热、寒战等。护理时应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每日测体温4次,连续3 d。本研究中患者体温波动在36.7~37.5 ℃,无寒战、发热等表现。
  3.3.2 皮下积水积液 43例中6例发生皮下积水积液,这和脑膜修补不全及术后引流不畅有关,还可由切口创面渗出及不正确加压包扎等引起。因此,术后护理中要经常仔细地检查伤口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并准确记录引流量,保持正确的加压包扎。
  3.3.3 头皮及切口情况观察 注意观察头皮及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感染,不愈合。
  3.4 出院指导 (1)嘱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按时服药。(2)避免头部负重及重力打击头部,尤其是缺损修补部位,术后加压包扎1个月以上,避免重压造成影响脑膨出。(3)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CT,以了解微粒成活愈合情况。
  4 讨论
  颅脑损伤在神经外科中发病率较高,当颅骨缺损直径超过3 cm时会严重影响到颅内组织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也影响到患者的个人形象[6]。颅脑修补术是治疗颅脑损伤的快速有效的方法,过去往往采用Ⅰ期开颅去骨瓣、Ⅱ期人工颅骨修补术,但该手术相隔时间较长,使颅内组织因颅骨缺损而出现多种并发症,也不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大面积颅骨缺损还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缺损部位不适、怕震动及声响,有时候还会因患者体位的改变出现脑组织的内陷或膨出,给患者在工作、生活上带来了不便,也给其精神上造成很大的痛苦。本研究中患者应用自体颅骨微粒一期再植修补外伤性颅骨缺损,既消除了排斥反应,又减轻了患者精神压力和手术风险。而整个护理过程只有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严格皮肤准备,术后进行卧位护理、降颅压、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等全面护理及出院指导,做好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的预防,后期适当加入训练,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志宏,许海雄.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海南医学,2004,15(8):31-321.
  [2]缪兆林.季芳等.20例颅骨微粒一期再植修补外伤性颅骨缺损临床分析[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11):981.
  [3]韩文朝,申五一.现代创伤诊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2.
  [4]李秀云,汪晖.临床护理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95.
  [5]黄芳.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6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119.
  [6]邱炳辉,漆松涛,方陆雄,等.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7):483-485.
  (收稿日期:2012-11-08) (本文编辑:王宇)
  ①江苏省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如东 226406
  通讯作者:王丽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椎间植骨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76例(122个腰椎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
【摘要】 对静脉留置针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妥善固定及合理封管的研究,以及对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的探讨,认为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传统的头皮针的替代产品,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刺激性小等优点,既减少了小儿长期治疗中需要反复静
采用追随作业靶子词嵌入式范式,以网络游戏相关线索为自变量,从听觉通道的视角考察了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发现:在非追随耳中,主效应及被试类型与靶子词的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OPD高凝状态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COPD高凝状态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