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财政制度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x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是指"国家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所谓分配和再分配,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直接从生产者手中用各种形式无偿地征收的部分产品,就是对社会产品的第一次分配,亦即国家收入。国家将直接从生产者手中取去的部分产品,用于维系国家机器运转的各种开销,就是"再分配、亦即支出。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制度,随着时代不同而各有其特点,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而彻",概括了夏商周三代财政收入的不同特点。孟子把商代的财政收入概括为一个"助"字,本质上没有错,但不全面,实则商代也实行
其他文献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考察辛亥革命,应该注意当时的人口状况。因为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也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的实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时,十分重视人口状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强调指出:"当我们从政治经济学方面观察某一国家的时候,我们从该国的人口、人口的阶级划分、人口在城乡海洋的分布、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布,输出和输入,全年的生产和消费,商品价格等等开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的人口状况作一考察,在此基础上,就人口问题对辛亥革命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
拜上帝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宗教,其教义中有不少基督教的成分。基督教经典《圣经》是洪秀全接触基督教的主要媒介之一,并在定都之初即被太平天国奉为"当今真道书"。太平天国对待《圣经》的态度在前后期是否有所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洪秀全最终是如何处置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拜上帝教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一般地说,都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是“现代工业之家”。
儒学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到清末已经穷途末路,然而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一些志士仁人却利用其中的思想资料,为宣传变法维新或革命共和服务。本文拟就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心学”鼓吹革命及其作用、影响,谈几点意见。
拙稿《日本辛亥革命研究会》刊于贵刊1992年第2期,因本人不细心出现两处差错:第191页第6行“现任会长”有误,研究会现不设会长,只设顾问(为野沃璺先生》和联络负责人(即藤井异三、中村羲,久保田文次和小岛淑男四位先生)。
本文是拙作《中山舰事件之谜》的续篇。中山舰事件之后,汪精卫为何突然隐匿,继而悄然出走?蒋介石为何一路顺风,掌握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权力?在对蒋妥协退让的过程中,苏联顾问的意见如何?中共中央起了何种作用?凡此等等,史学界都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一、"反蒋联盟"的流产与汪精卫负气出走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原先大都是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和具有民主观念的知识青年。他们的理论素养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潮流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追求民主是他们实现这种思想转变的出发点,因而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都面临一个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问题。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是本世纪中国人民主观念演变乃至中国整个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份历史遗产,值得认真研究。
宁案,即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攻占南京时发生的中国军民骚扰外国人及由此引起的英美军舰炮击南京事件。宁案牵涉中英美日法意六国,解决过程经历武汉、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外宁案交涉过程的回顾,揭示大革命前后中美外交轨迹。一、宁案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本文分析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国民政府确立了无可置疑的政治权威,上海的杜月笙青帮同前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这种关系的形成,为了解南京政府统治的实质,尤其是它在江南地区的统治方式,提供了有利的视角。一、青帮头目和南京政府之间的关系:不稳定时期,1927年-1931年
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下所组成的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7月由广州出师北伐,其目的是要消灭北方的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北伐军的口号是:打倒封建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这不但为军阀所仇恨,亦为列强所恐惧。因此,军阀及列强处处阻碍并打击北伐军。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张作霖防止"赤化"政策的强化及田中义一内阁的诞生。二者关系密切,而田中足以左右奉张。本文首先对二者的关系作一略述,再探讨二者防止"赤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