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苏-22,欧洲最后的“装配匠”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191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冷战时期苏霍伊军机家族的代表作之一,被北约组织冠以“装配匠”之名的苏-22战斗轰炸机曾在全球各大洲广泛服役,并参与过多场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至今日,这种飞机早已“过时”,然而在波兰西北部城市希维德温的郊外却仍可见到其身影,那里是全欧洲范围内最后一处苏-22基地。

始终在役


  苏-22是波兰空军中服役时间最长的一款战机。1984年8月28日,第一架苏-22(机号3005)降落在波兰的土地上,自此开启了“装配匠”在波兰漫长且尚未划上句号的服役史。
  自那时起,波兰空军陆续接收了90架苏-22M4K战斗轰炸机和20架苏-22U M3K双座教练机,分别装备了驻皮拉的第6战斗轰炸机团、驻希维德温的第40战斗轰炸机团、驻米洛斯拉维采的第8战斗轰炸机团以及驻波维茨的第7轰炸侦察机团。
波兰军演一幕,从上到下分别为F-16、米格-29、苏-22

  在波兰选择加入北约前后,其武装部队随之进入剧烈的震荡期,各军种的规模受到大幅度削减。虽然拥有全国最现代化的基地,但是第6战斗轰炸机团仍率先被解散,最后一架离开皮拉的苏-22恰恰就是3005号。
  波兰空军的编制结构在2000年实施了重大调整,之前的航空团被取消,代之以飞行中队和战术基地的组合。其时仍装备苏-22的单位由是转为波维茨基地的第6和第7中队,希维德温的第39和第40中队,以及米洛斯拉维采的第8中队。此后,为了给F-16和C-130这样的西方装备腾出空间,各苏-22中队又进行了新一轮裁并,结果所有的苏-22全部集中到了第1战术航空联队下辖的第40中队,驻地为希维德温的第21战术空军基地。
  令人吃惊的是,此后苏-22并未像人们普遍预料的那样退出现役,第40中队一直运行至今。首架“装配匠”3005号已成为波兰航空博物馆的藏品,波兰成为北约成员国至今也已经有20年,苏-22仍然是波兰空军的当打主力!
  苏-22不仅仍然在役,而且地位还颇为重要。目前的波兰空军由2个战术航空联队、1个运输航空联队、1个训练航空联队和若干个保障单位所组成,其中的战术联队便是波兰空军的“獠牙”,构成其全部打击力量。第1战术联队由装备苏-22的第40中队和装备米格-29A/UB的2个中队组成,第2战术联队的3个中则全部使用F-16C/D。而在这6个承担一线作战任务的飞行中队中,“专业”承担对地攻击任务的,唯有第40中队的“装配匠”。
  其实在2014年4月,波兰国防部就曾发表声明称,鉴于苏-22M4K和苏-22UM3K均已接近30年的使用寿命极限,苏-22定于2016年初全部退役。至于“装配匠”留下的空缺,准备由二手F-16、新型教练/攻击机、“台风”战斗机甚至是无人机中的一款来填补。
  然而时至今日,第40中队仍以欧洲最后一支“装配匠”飞行队的独特身份而活跃着。第21战术基地的定位是防御作战、侦察和训练,同时承担对波兰陆军、海军和特种部队的支援任务,并在国际演习中与盟友协同行动,而苏-22几乎在所有这些任务定位中都有份参与。

三年,18架,3600万欧元


  事实上,就在国防部发布“退役”声明后不久,波兰空军就改变了主意,决定对当时在役的32架苏-22中的18架(12架单座和6架双座)实施“中期升级”(MEU),以大幅延长其服役周期。按计划,接受改进的这批飞机足以继续使用到2024年,而未接受改装的一批苏-22则定于2018年退役。
采用新旧不同涂装的波兰苏-22集于一处
采用北约“老虎会”涂装的波兰空军苏-22UM3K

  保持波兰“装配匠”服役状态的重任主要落在了位于首都华沙西北300千米的比得哥什WZL-2(第2号军用航空工厂)的肩上,与此同时,华沙的WZL-4工廠负责对苏-22的发动机实施检修。自1989年首次接手苏-22的维护任务以来,员工人数超过800人的WZL-2工厂就一直负责所有波兰苏-22的维护和大修工作,因此是“装配匠”升级的不二选择。
  “中期升级”的主要项目包括新的驾驶舱航电设备、新的无线电,以及为机身喷涂低可视度双色迷彩等,总费用为3600万欧元。这一工程自2015年开始,以每年完成6架改装的速度,于2017年底全部完成。
  重新入役的苏-22从外表上看焕然一新,使用了几十年的棕色和绿色双色迷彩涂装被两种深度不同的灰色所取代,不过机微仍为醒目的红白格棋盘图案。升级后的“装配匠”加装了GPS接收器、KLU-709战术导航系统和ANV-241MMR仪表着陆系统(ILS),改用R-862数控面板电台和新的显示系统,配备RS-6113无线电和新型飞行参数记录器,还加装了防撞灯。12架单座机和6架双座机均延长了10年的使用寿命,或者说是800个飞行小时和1200~1600次着陆。   WZL-2工厂的技术总监耶德雷茨·科瓦采夫斯基对本厂的工作感到自豪,他宣称所有苏-22的90%的部件都经过了大修,接下来这种飞机大可以“轻松飞行20年”。
  完成技术升级的苏-22的武器仍保持不变,基本配备包括2门NR-30机炮(双座机仅装1门),S-8和S-24等多款非制导空对地火箭等。苏-22可以选择挂载Kh-23M和Kh-25系列空地导弹,Kh-25MP、Kh-58和Kh-29反辐射导弹,其反辐射能力还可以得到电子对抗吊舱的加强。另外可以选挂的武器还有SPPU-22和UPK-23-250火炮吊舱,内装2门23毫米口径机炮。虽然在波兰空军中并不承担空中格斗的任务,不过苏-22在有必要时也可以挂载R-3S和R-13M,以及R-60和R-60M空对空导弹上阵。
  除导弹外,另外各款弹药在波兰空军中都有大量库存,这是苏-22继续保持相当程度战斗力的硬件保证,也是波兰军方最终选择让苏22延寿的一个经济角度的出发点。

坚如磐石的飞机


  经济因素一直制约着波军的变革。苏-22具有坚固耐用和易于维护的突出特性,波兰空军的统计表明,这种飞机的故障率比米格-29和F-16要低得多。以适度费用维持苏-22的战斗力,确实比追求一款取而代之的全新机型要划算得多。
  克日什托夫·克莱切耶夫斯基上尉是第40中队的一名資深飞行员,他在1994年第一次单飞苏-22,至今已经在这种飞机上积累了2400小时的飞行经验。在他看来,苏-22是一种坚固可靠的飞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空中武器平台。“改进后的导航和攻击系统仍可能只是20世纪80年代的水准,但这种飞机实际上是坚不可摧的。发动机虽然很老,但异常可靠,对外来物损坏(FOD)具有显著的抵抗力。”
  克莱切耶夫斯基对于“装配匠”的坚固有切身感受,他曾遭遇过两次发动机进气口吸入鸟类的险情。“每次都吸进了七八只鸟,但我在空中根本没觉察到有什么异常。发动机继续正常运行,只是在着陆后,地勤人员才发现了这些鸟!”
接受检修升级的波兰“装配匠”

  第40中队的另外人员也表示,苏-22曾有过进气口钻进了自己所投放弹药的爆炸碎片而没有影响飞行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还发生了不止一次。
  WZL-2工厂的科瓦采夫斯基也对“装配匠”的结构强度大为赞叹,他说:“机身部件非常可靠,很难找到任何结构性裂缝。我们从未遇到过因为机身疲劳而导致飞机无法飞行的情况。故障率最高的其实是起落架,不过我们可以轻松处理这个问题。”
  “简单粗暴”的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和冷战风格的可变后掠翼是苏-22的突出特征。从飞行员激活加力燃烧室到提供最大推力的时间通常约为1.5秒,但也可能长达4秒。由于苏-22的最大起飞重量在11~15吨,驾驶舱内的飞行员不会有“推背感”。机翼从展开到完全呈后掠状态需用时14~16秒。
  坚如磐石的机身,可变后掠翼结构,结构简单的加力燃烧器,苏-22就凭借这些要素呈现出“低、硬、快”的风格。正如科瓦采夫斯基所言,“今天已经很难再有像苏22这样的飞机了。”
  冷战产物的“装配匠”继续活跃着。在波兰武装部队规模最大的年度演练“巨蟒演习”中,苏-22不仅全程参与,而且参演科目丰富多样。“装配匠”在5000米高空实施了空战演练,配合地面部队和防空单位采取行动,甚至还执行了非典型任务:解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船。在这次与波兰海军和特种部队的协同演练中,苏-22以低空高速进场姿态分散“劫持者”的注意力,掩护乘坐快艇和米-17直升机的特种部队成功登船。
波兰空军苏-22H4
苏-22的坚固耐用颇受波兰飞行员好评

谁来接班?


  已经有好几代波兰飞行员在苏-22上成长起来,而这一过程仍在延续着,在第21战术空军基地的训练场上,还产生了波兰首位女性苏-22飞行员。
  加入苏-22单位的飞行员每年的飞行小时数在60~80之间,而忙碌的教官可以达到160飞行小时。在资深飞行员克莱切耶夫斯基上尉看来,新人学习驾驶苏-22的最大难点是所有的训练手册都用俄语写成,“和我们那一辈不同,年轻一代不掌握这一语种。”
  卢卡斯·索斯诺维克少尉自2012年接手苏-22以来,已经在“装配匠”上累积了340个飞行小时。“我想继续为我的国家驾驶苏-22,”他说,“我们在短时期内无法得到更多更先进的飞机,现有的飞机对我们是一项挑战,我们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确保所有飞机发挥出最大价值。”
波兰空军F-16C战斗机

  和克莱切耶夫斯基和索斯诺维克这样的“前辈”相比,新一代的苏-22飞行员在训练和演习中很少有机会使用空地导弹。由于和“装配匠”配套的导弹已属于稀缺物资,新人飞行员在训练中主要使用非制导弹药。第一阶段使用机炮、小口径火箭和50千克练习弹,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才能使用航空炸弹和大口径火箭。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制约,让不少飞行员觉得驾驶苏-22并不“过瘾”。一名不久前加入第40中队的年轻飞行员就表示,苏-22的技术升级“过于温和”。“我们想要智能武器和全新的航电以及武器系统,但这很可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他说。
  波兰空军并非不想实现换装,毕竟苏-22已经是“上一辈”的机型,但这并不容易。尽管有多位波兰空军高官一再强调替换苏-22乃是“当务之急”,却始终没有确定的动作。最新的说法是,波兰打算向欧美国家订购一批二手飞机,预计自2022年起取代苏-22以及米格-29。波军要求这种替换飞机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然而鉴于波兰目前的国防预算水平,这份2022年的换装交接计划更像是空中楼阁。
  在当今的空战语境下,苏-22毫无疑问已经过时,然而它不仅在训练飞行员的工作中继续物有所值,同时还是波兰空军武库中唯一兼具空战、电子战和对地支援能力的作战机型。就波兰独特的地缘位置来看,战斗轰炸机在这个国家的天空中必然有其重要地位,然而究竟由谁来取代欧洲最后的“装配匠”,却依旧是一个问号。强悍的“装配匠”终有一天要离开,而其身后仍是一片空白。
  [编辑/行健]
其他文献
古巴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冷战中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对抗美国的桥头堡之一。而古巴人民军的武器装备也非常富有苏联特色,但冷战结束后,受苏联解体和美国制裁等多方面影响,古巴人民军的武器装备更新缓慢,部分装备开始同时代脱节,军队员额也不断缩减。在这样的背景下,古巴开始了自己的装备发展道路,利用已有产品和自身技术,成功对一些装备进行了升级和改进,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应对现代化作战的能力。自行火炮  说到古巴改装
观察苏-24战斗轰炸机在叙利亚内战中的表现,自然会让人对这种日渐老化的机型产生“老而弥坚”的印象。事实上,作为冷战时期空中力量的遗留代表之一,苏-24的装备数量已随着苏-34战斗轰炸机的入役而逐渐减少,但其服役前景依旧可期。曾令北约忧惧  作为苏联空军装备的第一种搭载数字化攻击瞄准/地形导航系统的飞机,苏-24曾是全球战斗轰炸机领域的一个标杆。  这一机型拥有若干子型。首先是苏-24基础型,又细分
自从中国海军新一代055型万吨导弹驱逐舰问世后,美国海军受到的刺激可谓不小。从2018年以来,有关美国海军探寻下一代主力水面战斗舰的消息层出不穷,从继续建造DDG-1000型“朱姆沃尔特”级隐形驱逐舰,再到恢复早已打入冷宫的“武库舰”方案等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可是想法多不等于动作大,早已过了“花钱任性”岁月的美国海军很清楚“花小钱办大事”的奥妙。反映在“现有能力”与“未来任务”的关系上,他们在自
2018年11月15日,澳海军首艘新型近海巡逻舰“阿拉弗拉”号在澳大利亚潜艇公司(位于南澳州阿德莱德市奥斯本,又称奥斯本海军船厂)正式开工建造,澳大利亚海军的这一新装备也開始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选择德国设计方案  随着多级近海舰艇的日益老化和性能的落后,澳海军希望建造一型多功能舰船,项目代号“海洋1180”近海巡逻舰项目,以取代“阿米戴尔”级巡逻艇、“霍恩”级海岸猎雷舰,“露纹”级、“帕鲁马”级调查
号称“最轻四代机”的萨博JAS-39“鹰狮”已经以最新的E型升格为“四代半”战机,除了瑞典空军自己,巴西空军是这款“四代半”战机的唯一用户。作为欧洲国家独立研发战斗机的典型代表之一,“鹰狮”素来以灵巧和多用途著称。而巴西希望通过引入这款军机,为本国的国防和军工业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巴西的选择  早在2008年10月,巴西就宣布有3款战斗机入围其F-X2战斗机选型项目,分别是法国的“阵风”B/C、美
现代战场节奏快,任务转换频繁,机动与合成将成为作战的主要模式,这要求炮兵武器具有伴随行动、远程压制、精确打击等能力。牵引式火炮在战场上的机动能力差,几乎没有越野能力,生存能力低,基本不具备自动化能力,较难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自行火炮(包括履带式和轮式有装甲车体和炮塔的自行火炮)虽然越野能力强,机动性好,但战略机动性差,沿既有交通公路网机动的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并且价格昂贵,使用和维护繁琐,
2017年11月上旬,有网络媒体曝光了疑似上海江南造船厂大批量开建国产军舰的卫星图片,图片显示了在一个港口至少有13艘各型作战舰艇“同框”同时建造的画面,其中包括2艘055型万吨驱逐舰、4艘052D型驱逐舰、2艘039B型常规潜艇和5艘726型登陆艇。这张卫星图片,引起众多军迷们的关注。◎ 网络媒体广泛流传的我国船厂港口的卫星图片,红框中即是军迷们认为在建的13艘各型舰艇  有评论认为,仅一个江南
发展过程  引进 雷达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担负着空中预警任务,其在现代作战中还发挥着侦察、指挥、制导等作用,因此在进攻初始阶段就需要有效压制和摧毁雷达,并在进攻过程中不断通过打击火控雷达,来压制地面防空导弹系统。这种以雷达为主要目标的反辐射武器早在越南战争中就得到了使用,以后在海湾战争中又大放异彩。而印度对反辐射武器的需求则要追溯到1999年的印巴卡吉尔冲突。当时印度空军在印巴边境的冲突中发挥了决定性
2016年7月23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总装下线,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计划年底首飞。至此,国家立项的“三个大飞机”全部亮相,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Be-6是苏联在1949年首飞的一种水上反潜机,用于远程海上巡逻,可在较大作战半径内搜索和用深弹摧毁敢潜艇。我国在1955年购买了6架Be-6,后来把其中的4架升级为青6  长江后浪推前浪  作为一个拥有300万
许多人都知道米哈伊尔·卡拉什尼柯夫设计了大名鼎鼎的AK步枪,却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他还设计了PKM机枪,这并不是因为PKM不优秀,相反,作为“热度”不高的机枪,PKM只是没有AK那么知名而已。  一般而言,一位杰出的枪械设计师,哪怕他再优秀,他所设计的枪械中,也往往只有一款知名,一般也是这名设计师的最优秀作品。比如美国设计师尤金·斯通纳设计了众多枪械,最为知名的是M16,苏联设计师费约道尔·托卡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