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y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探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并运用实例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德育渗透方法,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 人文关怀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在智育中蕴含德育,使二者水乳交融,不但要“教书”也要“育人” 的教学理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素质,并且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呢?
  一、从教材入手渗透人文关怀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教材是寓德载体,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的内容。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出现了一句“I love China!”虽然它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教学中,我自豪地告诉学生“ October 1 is National Day! I love China!We love our motherland!”然后请学生大声地、饱含感情地读出来,我适时地做了示范。短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引起学生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也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个个感情投入,激动得小脸通红,我便即兴让学生用love造个句子。学生对此反应积极,争先恐后地说“I love my mother. I love my teacher. Grandpa and grandma love me. I love my family·····”,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句子,使全班都沉浸在爱的海洋里。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He can’t see.》一课,教师先围绕can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Can you play football? Can you run fast?”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Yes, I can.或No, I can’t”。之后教师出示了一张盲人的图片,指着图说:“This man is blind.” 同时把blind写在黑板上,然后用英文解释He can’t see.接着出示一张画有聋哑人的图片,指着图说This girl is deaf.把deaf 写在黑板上,用英文解释She can’t hear。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周围有许多身体有残疾的人或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大家遇到这些人时,不能讥笑或冷眼看待他们,要伸出你热情友爱的双手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和谐社会之美。无痕中给学生渗透了人与人之间要讲究人文关怀。
  二、从细节入手渗透人文关怀
  “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德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描述。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文化差异和外域特征,学生要学好语言必然要受相应的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在这种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教师具备信息敏感度,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抓住生成资源,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就可以使孩子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在教学《Open day》一课,学生能用“There be”句型生动地介绍自己学校的设施,并赞美自己学校的美丽后,我在最后设计了这样的总结(Summary)环节。
  T: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lesson ?
  S1:There is/are …in our school.
  S2:…
  Sn:In this lesson ,I know our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
  T:(语气缓慢地)Yes,our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how hippiness we are!But do you know ,in some countries,they’re still very poor and backward.Although they have no computer room、music room,There isn’t even decent classroom、desks and chairs.(边说边播放贫困地区的孩子、学校现状)So we must study hard and hard.Please remember these words:
  Love our life (热爱生命)
  Learn to gratitude(学会感恩)
  Learn to give (学会给予)
  S:Read follow the teacher.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输出(说说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也有不露痕迹地对学生热爱生命、学会感恩、学会给予的品德教育。
  三、从课外活动中渗透人文关怀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英语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有效延伸,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是增强学生德育意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利用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德育意识的形成,从而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优化。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进行渗透,应该将德育教育扩展到除课堂之外学生生活的其它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德育实践。例如:在教学牛津4A Unit 1单元时提到了teachers’day,我建议学生在教师节这一天可以制作卡片,写上Happy Teachers’ Day!以此表达对教师的祝福和感谢。由此我还给学生介绍了母亲(mother’s day)、父亲节(Father’s day)等,也提议他们在父亲节和母亲节这天为父亲、母亲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同时教育学生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作为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德育同英语学科相整合,同时把握教材中的德育要素,灵活运用和选择各种策略与方法,将语言教学与德育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双丰收。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我院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并从课堂设计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提出几点对英语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 英语学习 教学建议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新兴专业的不断开设,学生生源的多样化等,给高职院的公共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公共课改革(如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作为各个院校中的基础课和公共课,外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的养成是初中生必备的一项学习能力。 英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以相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依据,针对课堂的和谐高效性,进行阅读教学主要步骤的相关设计:精炼而合理的选材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阅读的过程表现而非结果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细致的方法指导着力于
2016年1月6日CES国际电子消费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它一直代表着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次展会上汽车厂商以464家的参加数量创了记录,而智能汽车则成了此届CES展的重头戏。  汽车业正在酝酿一场大革命,无人驾驶汽车已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美好愿景,各国政府也对其研制纷纷表示支持。而2016年的CES展也让人们看到:智能化、联网化、自动驾驶正渐行渐进!    无人驾驶汽车的  崛起与发展  长
【摘要】变构教学是指一种通过调节各细微参数而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干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综合了影响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诸多要素。本文主要以英语教学中概念的广泛性和学习者原有概念的固执性为基础,对英语变构教学在实际课堂上应用局限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语 变构教学 概念  英语变构教学综合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而形成了变构教学的语境。这种理论通过复杂性系统思维,运用实证研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使用以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即终结性评价外,还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建立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形成性评价,即建立以贯彻新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Abstract】This paper is an article review that makes comments on The Effects of Vocabulary Breadth and Depth on English Reading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bulary breadth and depth and thei
This thesis demonstrate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pronunciation of British English and Standard Chinese(Putonghua,PTH for short) from the following two par
实验步骤rn1 获取口腔上皮细胞.含一口蒸馏水,开始漱口,试着用自己的舌头舔口腔内壁,大约2分钟;rn2 用透明的杯子收回口腔中的液体;rn3 在杯中加入半勺盐,缓慢搅拌10圈,记住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际和交流的重要手段。语言,尤其是词汇结构反映了社会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在传情表意的同时,也用来确立和保持社会关系及文化认同。语言形式及语言变体,其正确性和纯粹性的判断,不仅仅是语言学性的,也是社会性的。本文重点探讨了流行中式英语,旨在告诉读者要正确看待新事物,接受并改进完善新事物,正确利用其做为我们跨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工具。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 中式英语  随着中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