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教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只有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意识提出问题,才能发挥学习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能力。小学是学生开始接触知识培训的时期,学生对于知识必然会存在诸多的困惑和不解,所以在此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习兴趣,为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教学阶段的科学教学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小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小学生年龄偏小,对于科学问题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其心理特点,通过小学科学让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有最基本的了解,从而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问题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往往都有较强烈的好奇心,而这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良好基础,正所谓童言无忌,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都是幼稚的,但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突破口。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往往是上下级关系,所以学生往往不敢将自己心中的问题说出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然后在全班中进行讨论得出具体结论,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过小,提出的问题往往都较为简单,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研究性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为学生播放一段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视频,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现象与实际生活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为什么会不一样?”从而使学生通过探讨,得出地球引力普遍存在的结论,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培养问题意识。
  二、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问题
  学生与教师的年龄相差太多,两者知识结构以及知识储备相差甚远,小学生往往连最基本的科学认知都没有形成。所以教师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要使用自我认知来代替学生的认知。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简单幼稚,但很可能包含着学生的充分联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对于某些问题意识淡薄的学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认真耐心的态度聆听学生的问题,提升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某些能够大胆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某些学生的问题思路并不清晰,所以教师应当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给予解答,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三、留下教学遗漏,使学生学会质疑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清楚地传授给学生。所以学生在听完老师的课后,就没有任何的疑问。这种现象并不代表着学生心中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发现问题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教学生掌握正确的质疑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结构中的某一重要知识点遗漏,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師则应当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明白,如果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出现某些不合理的地方,那么就一定是某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学生通过联想前因后果提出问题寻找缺失的必要条件,养成正确的质疑模式。
  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在细致的观察下产生的。所以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应当培养学生日常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结合课本知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扩展知识面,并使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与课本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其构建基础科学认知体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为学生在问题与答案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意义,感受科学中的有趣部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千奇百怪的问题,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往往并不敢将问题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虽然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简单幼稚,但这些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突破口,教师应当给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遗漏关键性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学会质疑。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多方面促进他们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屠园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安排是教学的重要指导依据。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实际,设计好教学过程和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  一、英语课堂作业设计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26例HIE患儿加用纳洛酮3-5天,并与对照组综合治疗26例比较。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
目的探讨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撬拨复位克氏针外固定、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各15例的临床经过和疗效。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手部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30例,RA病人4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观察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多方面内容。早期的科学教育对公民科学素养的形成十分重要,也为中学理科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科学课程,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学会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的自然现象并且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等。  2017年秋季开学,小学一年级开设了科学课程,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失败因素。方法对12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首次手术方式均为钻孔引流术。结果术后10d,110例症状体征改善,17
我科于2005年起采用异维A酸胶丸(商品名泰尔丝)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痤疮,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黏蛋白(MUC)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MUC4蛋白在60例胰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及8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MUC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4月共收治15例1岁以内的婴儿川崎病,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婴儿川崎病15例,符合2002年2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川崎病研究协作组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
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一定教学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体会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喜欢音乐学习。   音乐学习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掌握。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是通过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表现出来的,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就要利用教学